闲谈顿悟和渐悟
中国禅宗史上有一段著名的公案:
上座神秀题偈: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
五祖念了偈以后,对神秀说:“汝作此偈,见即未到,只到门前,尚未得入。”
慧能是也作了一偈,请一解书人题在壁上: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有尘埃?
五祖认为慧能悟道,便把衣钵传给了他,并且说:“法以心传心,当令自悟。”
其实看文中的意思,我们可以做一件简单的判断——神秀倡导的是渐悟,而慧能则倡导顿悟。
慧能这句偈写得如此漂亮,境界如此之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神秀的那句偈。
正是因为神秀打下的基础,才有慧能的惊才绝艳!
从从悟道的角度来说,正是因为前面的渐悟,才有了后面的顿悟。
如果一开始就追求顿悟,就像追求海市蜃楼一般,虚无缥缈,好高骛远,终究只是妄念。
从现代科学的角度来谈,所谓顿悟与渐悟,就像是物理学上的量变与质变,数量足够了,就会引起质量的变化。
在写作上,也有一句流行语——百万成神。
说的是写文章写了一百万字,你就成为写作高手了。
相当符合渐悟和顿悟、量变和质变的关系。
因此,读书学习,研究运动,切不可追求顿悟,而放弃渐悟。
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这些都是打基础的量变,也就是渐悟。只有足够多的数量,才会有足够好的质量。
奉劝各位急着变现的写手,好好写吧!
(全文完)
PS:顿悟和渐悟的话题,一定有很多人谈,不过我没看到有人以量变和质变的角度来谈。也许是我没看到,我觉得这个角度很有参考价值。
PPS:刚才想到一个很有吸引力的标题——写作了一百万字,我们可以成神吗?想想与内容关联不大,就算了。没必要轻易出卖节操。
悟道、修道、见道、证道有何差别?
道,就是如来藏,就是无生法忍,就是不生不灭,就是明心见性,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理。修,是悟和见的基础过程。(凡圣同居土)悟,有小悟、大悟,是开始见道。
修行正道。菩萨于见道之后,再进一步,登入初地,渐进而至十地,此时称为“修道”。悟道开悟成道。开真实之知见,证悟菩提之道也。
悟道,是参悟修成正果的方法。懂道,是已经懂得修成正果之法。证道,是已经证得初级果位。修道,是修行无为之法,即是修成正果的过程。得道,是修成佛、菩萨、大罗金仙、上仙等果位。成道,即是得道。
”《红楼梦》第一二○回:“后来待二奶奶更生厌烦,在别的姊妹跟前,也是没有一点情意,这就是悟道的样子。”引申为出家为僧、当道士,修道。
悟道---- 世间万事万物发生的一切你都是知道其因缘和规律
得道----跳出这个规律 把握规律的过程
一个真正见道的人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第一,‘知灭’。涅槃只是贪嗔痴的止息!见道者对于此点须有绝不动摇的肯定。
第二,‘知向灭之道’。并不是知道‘灭’的人,就一定知道如何趣向灭境。
第三,还要具备‘向灭不退转的动力’。意思是,学人要有透彻‘世间到底一场空’的出离心,他不再将人生的理想寄托在世间事业上,而有今生一定要解脱的决心。倘不达解脱,人间的一切对他都是没意义的。具足了上列三个条件才叫见道位,才叫法眼净。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