陨石和流星有什么区别?
宇宙中的小石块和碎片(等宇宙残留物)都可以称作流星体。当流星体落入行星大气层,经过大气层摩擦燃烧(严格地讲是电子跃迁),留下明亮的光迹,这就是我们看到的流星。地球每年会经历几次宇宙残留物产生的流星雨。任何在下落到地面上的残留物都可以称作陨星。
流星是落入地球大气层,与大气摩擦燃烧的星际物质。这类在几秒内穿过宇宙空间,划过夜空产生光迹的天体就是流星。科学家估测每天约有48.5吨(数据存疑)的流星物质降落在地球上。通常夜晚每小时可以看到几个流星。有时候可见流星的数量会大幅增多——这样的现象便是流星雨。
随着地球沿着彗星残留物质的轨道运行,部分流星雨每年或每隔一段时间出现。流星雨通常是根据星星或跟流星辐射点距离很近的星座命名(如狮子座流星雨)。最有名的英仙座流星雨,每年8月12日左右出现。每个英仙座流星都是斯威夫特-塔特尔彗星的一小部分(残骸),公转周期133.28年。
还有一些其他的流星雨及其彗星,比如狮子座流星雨(坦普尔-塔特尔彗星)、宝瓶座流星雨、猎户座流星雨(哈雷彗星)和金牛座流星雨(恩克彗星)等。流星雨里的大多数彗星残留物质会在落到地面之前在大气层燃尽;某些物质会被高海拔的航空器捕获,交由NASA实验室分析。
区别:
1、流星是一种现象,而陨石是一种物质。
2、流星没有到达地面,陨石落到地面,形成真实物质。
陨石地球以外脱离原有运行轨道的宇宙流星或尘碎块飞快散落到地球或其它行星表面的未燃尽的石质、铁质或是石铁混合的物质。
流星只是夜空中的一种现象,离我们很遥远。
小天体之间相互撞击常常会改变其内部的构造和结构。例如,会把球粒构造向无球粒构造转变,当然,也可以把无球粒构造向球粒构造转变。小天体坠落地面即为陨石。
当其经过地球大气层时,与空气产生强烈摩擦,在高压高温作用下,其外表常常会熔融变质,冷却以后,就会在陨石的表面生出一层厚度约为一毫米的熔壳。
扩展资料:
流星体在进入大气层的过程中会被加热,它的表面会融化和经历烧蚀的体验。在这个过程中,它们可以被雕塑成各种不同的形状,在表面出现和留下被称为气印的浅层指纹状凹陷。如果流星体保持固定的方位,没有翻滚的前进一段时间,它可能会形成一个锥形的鼻锥或是热遮罩的形状。
当它减速,最终会使融化的表面层凝固成薄博的熔壳。在大多数的陨石,这一层是黑色的(在一些无粒陨石,熔壳可能是非常明亮的色彩)。在石陨石,热影响区顶多只有几毫米深。
在铁陨石,是较好的热导体在表面下1厘米(0.39英寸)的金属结构可能会受到高温的影响,但报告不尽相同。一些陨石据报说在落地后有被烧得滚烫的触感,而其他的则是冷到足以让水冻结成霜。
流星体在大气层中碎裂,有可能形成陨石雨,落下的陨石从几颗到几千颗都有可能。这些陨石雨坠落的区域被称为散布区,通常是椭圆的形状,长轴的方向与流星飞行的方向平行。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陨石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流星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