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地球的结构就像鸡蛋可分为三层说明方法

一语惊醒梦中人1年前 (2023-12-22)阅读数 7#综合百科
文章标签地壳地核

地球的结构就像鸡蛋,可分为三层。中心层是“蛋黄”-地核;中间是“蛋清”-地幔;外层是“蛋壳”-地壳。地震一般发生在地壳之中。地球在不停地自转和公转,同时地壳内部也在不停地变化。由此而产生力的作用,使地壳岩层变形、断裂、错动,于是便发生地震。

我国目前使用的震级标准,是国际上通用的里氏分级表,共分9个等级。通常把小于2.5级的地震叫小地震,2.5-4.7级地震叫有感地震,大于4.7级地震称为破坏性地震。

震级每相差1.0级,能量相差大约30倍;每相差2.0级,能量相差约900多倍平时的准备工作

1. 自己家的安全对策是否万无一失?平时的准备工作,是将受害控制在最小程度的基本。对大衣柜、餐具柜厨、电冰箱等做好固定、防止倾倒的措施。在餐具柜厨、窗户等的玻璃上粘上透明薄膜或胶布,以防止玻璃破碎时四处飞溅。为防止因地震的晃动造成柜厨门敞开,里面的物品掉出来,在柜厨、壁橱的门上安装合叶加以固定。不要将电视机、花瓶等放置在较高的地方。为防止散乱在地面上玻璃碎片伤人,平时准备好较厚实的拖鞋。注意家具的摆放,确保安全的空间。充分注意煤油取暖炉等用火器具及危险品的管理和保管。加固水泥预制板墙,使其坚固不易倒塌。

2. 紧急备用品准备好了吗?(1)饮用水 (2)食品、婴儿奶粉 (3)急救医药品 (4)便携式收音机、手电筒、干电池 (5)现金、贵重品 (6)内衣裤、毛巾、手纸等3. 从平时起,建立邻里互助的协作体制发生大地震时,可以预计在广大区域造成巨大灾害。在这种情况下,消防车、救护车不可能随叫随到。所以,有必要从平时起通过街道等组织,与当地居民进行交流,建立起应付发生火灾、伤员时的互助协作体制。从平时起,邻里之间应就一旦有事时互助协作体制进行商谈。积极参加市民防灾组织。

地球的结构就像鸡蛋可分为三层说明方法

地动仪是古代的东西,现在根本没用——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在四川汶川(东经103.4度,北纬31.0度)发生M7.8级 地震。地震造成全国大部分地区有感,很多网友都在质疑今天的地震为什么没有预报,但记者查阅网上信息时,却发现之前很多现象表明将有地震发生。

5月9日,百度贴吧有网友发帖:19:15,我在临沂看见大片地震云,不知今明两天哪里要发生6级以上强震而在同一天,人民发布新闻称:江苏省泰州市市区的东风大桥上突然出现数万只小蟾蜍,并被理解为“近期河水缺氧,大量小蟾蜍为了寻找新的生存空间,只得集体迁移”。四川地震前三天数十万蟾蜍异动另据从地震科普网了解。对于地震灾害,目前尚不能准确做出预报,但是长期的观察研究表明,地震前是会出现一些征兆的,如动物出现异常、地下水发生异常等等。这对于预防地震还是有一定作用的。附:地震现象歌诀震前动物有预兆,群测群防很重要。

牛羊骡马不进圈,钎不吃食狗乱咬。 鸭不下水岸上闹,鸡乱上树高声叫。 冰天雪地蛇出洞,大猫携着小猫跑。 兔子竖耳蹦又撞,鱼跃水面惶惶跳。 蜜蜂群迁闹轰轰,鸽子惊飞不回巢。 家家户户都观察,综合异常作预报12日14时28分在四川汶川(东经103.4度,北纬31.0度)发生M7.8级 地震。地震造成全国大部分地区有感,很多网友都在质疑今天的地震为什么没有预报,但记者查阅网上信息时,却发现之前很多现象表明将有地震发生。5月9日,百度贴吧有网友发帖:19:15,我在临沂看见大片地震云,不知今明两天哪里要发生6级以上强震而在同一天,人民发布新闻称:江苏省泰州市市区的东风大桥上突然出现数万只小蟾蜍,并被理解为“近期河水缺氧,大量小蟾蜍为了寻找新的生存空间,只得集体迁移”。四川地震前三天数十万蟾蜍异动另据从地震科普网了解。对于地震灾害,目前尚不能准确做出预报,但是长期的观察研究表明,地震前是会出现一些征兆的,如动物出现异常、地下水发生异常等等。这对于预防地震还是有一定作用的。附:地震现

中国人常会用“不知天高地厚”来比喻那种不知事情艰难,见识短浅的人。事实上,经过不断探索和研究,人们已经比较清楚地知道了天有多“高”,地有多“厚”。

科学家们通过钻探12千米的超深钻井、人工地震波的检测与解释等手段了解到地球内部是分层的,从地表向下,大致可以分为三层:地壳、地幔和地核。

地球内部构造1909年,前南斯拉夫地球物理学家莫霍洛维奇在研究克罗地亚地区的地震时首先发现在地下几十千米的深处有一个地震波波速突然增大的界面。后人为了纪念他,把这一界面称为“莫霍洛维奇面”,简称莫霍面。地震波速在这里发生突变,说明其上下物质的成分或结构有一个显著的变化。人们就把莫霍面当作地壳和地幔之间的分界面。地震波在地壳中传播速度较低,通过莫霍面进入地幔,波速急剧增大。到了2900千米深处,波速又会突然下降,这里是地幔和地核的界面,它由法国地球物理学家古登堡在1914年确定,所以又称“古登堡面”。在地下5000~5100千米处,地震波速又显著增大,人们据此把地核分成两部分——外核和内核。科学家们根据地震波在那里的变化特点,认为外核是液体(处于熔融状态),但内核仍是固体。

这样,整个地球的三大圈层有点像蛋壳、蛋白和蛋黄。只是这只“大鸡蛋”煮得还不太熟,蛋黄有一部分还是液体状态。

和鸡蛋相似,地壳是三大圈层中最薄的,而且它的薄厚很不均匀。大陆型地壳至少可以划分为两层。上层富含硅、铝,叫硅铝层,又叫花岗岩层;下层富含硅、镁,通常称为硅镁层,又叫玄武岩层。硅铝层之上还经常被沉积岩覆盖。但在北美、非洲、亚洲和欧洲的斯堪的纳维亚等地,有一些称为地盾的地方,硅铝层直接出露于地表。在平原地区,地壳厚约30~40千米,不到地球半径的0.6%,在高山地区地壳厚度增大,最厚可达70千米(如青藏高原)。

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大洋型地壳一般缺失硅铝层。20世纪50年代以来,根据地震波速度资料通常把大洋地壳分为三层。第一层叫海底沉积层;第二层叫火山岩层或基底层,主要由玄武岩构成;第三层叫大洋层,主要是富含铁镁的基性岩。大洋型地壳平均厚度仅有6.5千米,相当于地球半径的1‰,而最厚的大陆地壳约可达地球半径的1%。

大陆型地壳和大洋型地壳大量的矿产资源,包括石油、天然气和煤都赋存在地壳中。

目前,大多数人认为地幔中的主要成分是一种呈橄榄绿色的铁镁硅酸盐矿物。地核是一个与太阳表面温度相同的铁质球状体,温度可达3000~5000℃,大小和月亮差不多,处在地球内部5000千米处。人们现在还无法直接钻探到地幔,只能用间接的手段推测地幔的组成。

地核,一般认为主要是由铁、镍物质构成的坚硬部分。目前,科学家对地球的核心又提出了新看法,认为地核并不是很硬,并且可能还在旋转,而且正是这种旋转导致了地球磁场在地球历史上的多次倒转。

假如地核真的比原来想像的还软的话,那么,以往种种关于地核的理论问题也需要重新核实。但仍有科学家坚持不同的观点,认为地核可能在45亿年前,即地球尚未充分形成时就已诞生了,后来在一系列巨型流星的撞击下,使襁褓中的地球温度增高,大部分铁质融化而渗入地心,形成液化的“金属海洋”,冷却后即成为固态铁质的地核。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