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灵柩和什么两部分 黄帝内经分别是什么
1、黄帝内经分灵枢和素问两部分,是我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也是第一部冠以中华民族先祖“黄帝”之名的传世巨著,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
2、《素问》,在汉魏、六朝、隋唐各代皆有不同传本。为张仲景、王叔和、孙思邈、王焘等在其著作中所引用。主要有:齐梁间(公元6世纪)全元起注本,是最早的注本,但当时其中的第六卷已亡佚,实际只有八卷。这个传本先后被唐王冰、宋林亿等所引用,至南宋以后失传。唐、王冰注本,唐宝应元年(762),王冰以全元起注本为底本注《素问》,将已亡佚的第七卷,以自称得自其师秘藏的七篇“大论”补入,到北宋嘉佑、治平(1057~1067)年间,设校正医书局,林亿等人在王冰注本的基础上进行校勘,定名为《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雕版刊行,而定型。
3、《灵枢》,亦称《九卷》、《针经》、《九灵》、《九墟》等。汉魏以后,由于长期抄传出现多种不同名称的传本。唐·王冰所引用古本《针经》传本佚文与古本《灵枢》传本佚文基本相同,说明为一共同的祖本。但与南宋史崧发现的《灵枢》传本(即现存《灵枢》传本)则不尽相同。史载北宋有高丽献《针经》镂版刊行,今无书可证。至南宋初期。《灵枢》和《针经》各种传本均失传。绍兴二十五年(1155),史崧半其家藏《灵枢》九卷八十一篇重新校正,扩展为二十四卷,附加音释,镂版刊行。至此,《灵枢》传本基本定型,取代各种传本,而一再印行,流传至今。
灵枢是什么意思?
灵枢的意思是1.对中央枢要的美称。2.犹神机。灵巧机变的谋略。3.指有谋略的军将。4.指天枢。北斗第一星。5.古代论述针灸的医书。与《素问》合称《内经》,旧传为黄帝所作,实为唐王冰所伪托。6.泛指医书、医方。
《灵枢》,医经著作。9卷,81篇。又有《黄帝内经灵枢》、《九卷》、《针经》、《灵枢经》等名。与《素问》为姊妹篇,合之而为《黄帝内经》。约成书于战国时期,而非一人手笔。北宋林亿、高保衡等奉旨校正医书时虽将《灵枢》定为8种在校医书之列,实因其传本亡佚不全而未竟其事。
问题一:灵枢 这个词的意思 棺材
问题二:黄帝内经灵枢白话解和素问白话解什么区别,灵枢素问什么意思 是两本不同的书,史料记载,《素问》和《灵枢》是古代医学著作《黄帝内经》的两部分。
其实《素问》和《灵枢》本是两部独立的著作,两书名(包括《针经》、《九卷》等名)一直分别使用,见于历代正史书目。可是长期以来却被合称为《黄帝内经》。这是晋代皇甫谧在没有史料作证的情况下,只以《素问》九卷与《九卷》(后称《针经》、《灵枢》)合篇,其卷数与《黄帝内经》18卷数目相同,即以为是《黄帝内经》,致使此两书长期失去了它们应有的历史地位。
《素问》和《灵枢》是否为原本《黄帝内经》,历代都有争论。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人们对此作了大量的考证,其中考证最全面者,当推赵明山教授。
赵氏认为,“目前我们只能以传世本《素问》和《灵枢》作为考察对象,结合史志、文物等来判断其是否为《黄帝内经》,以及它的成书过程和年代。”赵氏从社会背景、科学技术、语言文字、史志、著作、文物等来进行考证。最后认为“通过以上引述与论证,大体可知《素问》和《灵枢》保存了大量先秦古医经的思想和材料,也汇集了不同医学流派的理论,不同篇章的写作年代也会有先有后,是经过长期积累,最后由一人或几个人进行整理、汇编为《素问》和《九卷》。”
赵氏还将医经与经方篇数作了对比,认为《素问》和《灵枢》含量达162篇之多,肯定篇数多於18卷本的《黄帝内经》。整理修订者完全可能把收集到的原为《黄帝外经》的内容,甚至扁鹊学派的著作《扁鹊内经》、《扁鹊外经》的内容,编入《素问》和《灵枢》之中,但改换了扁鹊等人的名字。刘澄中经考证,认为两书中确有扁鹊学派的内容。
关于《黄帝内经》是否能独存的问题,赵氏引述了廖育群的质疑。廖氏认为“《汉书?艺文志》所载医经、经方、房中、神仙四类医籍,‘凡36家,868卷’,除今人所称《黄帝内经》18卷外,全部荡然无存。何存此书流传至今,且保存得如是完好?”刘澄中则引述余自汉等语:“《方技略》的医经和经方类著作不为东汉末的张仲景,以及西晋王叔和、皇甫谧所知这一事实,清楚地说明:《方技略》的医经、经方亡佚於王莽之末,或东汉末年的战火。”据此笔者认为原本《黄帝内经》在战火中能够独存的可能性是极微的。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认为《素问》和《灵枢》两部书是战国秦汉时代我国医学之集大成者,是历代医学成就的全面总结。它俩的源头包括了以《黄帝内经》为首的七家医经在内,两千年来中国医学就是沿着《素问》和《灵枢》的道路不断向前发展。《素问》和《灵枢》是我国最早的两部传世医学经典,这也是两书的历史地位。这样理解,并无损害《黄帝内经》的形象与名誉,何必维护与固守《黄帝内经》空名(无实物存在)呢?最近严季润撰编的《十部医经类编》,是以《素问》和《灵枢》为独立的医经入编。施杞教授主编的中医药系列丛书中由陈农编写的首部即以“医经”命名而不以“内经”命名,可见已有带头人。
问题三:内经灵枢中决气是什么意思? 决,分别、辨别之意。本篇主要论述了将人体之气(主要是水谷精微之气)分为精、气、津、液、血、脉六种气,故以决气名篇。
问题四:《黄帝内经》中的《素问》《灵枢》这两本经书有什么不一样! 黄帝内经有《素问》和《灵枢》组成。原书18卷。其中9卷无书名。汉晋时候被称为《九卷》或《针经》。唐朝以后别称为《灵枢》。非一人一时之作。主要部分形成于战国至东汉时期。每部分各为81篇。共162篇。《素问》内容丰富,包裹阴阳五行,脏象气血。俞穴针道。病因病机。诊法病症。治则治法。医德养生。运气学说等。较为详尽的论述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的有关内容。《灵枢》,其核心内容是脏腑经络学说。
问题五:灵枢经的流传版本 《灵枢经》历史上又曾被称《针经》和《九卷》。 《针经》的名称,最早见于《素问?八正神明论第二十六》:“岐伯曰:法往古者,先知《针经》也。”明?马莳在《素问注证发微》注云:“此亦历解《针经》之辞也。《针经》者,即《灵枢经》也。第一篇《九针十二原》中,有先立《针经》一语,后世皇甫士安,易《灵枢》为《针经》之名,故王冰释《素问》、宋?成无己释《伤寒论》宗之,己各医籍皆然。”《针经》的名称又见于《灵枢?九针十二原第一》:“令各有形,先立《针经》。”明?张介宾在《类经十九卷?九针之要》注云:“《灵枢》即名《针经》,义本诸此。”《九卷》这一部书,到了晋代,皇甫谧又称之为《针经》;到了唐代,出现了一部内容与《针经》相类似的书,王冰称之为《灵枢》。这一问题,也是由《新校正》首先发现的。王冰在《素问?三部九候论篇第二十》“血病身有痛者,治其经络”句下的注文引了一段文字,称为“《灵枢经》曰”;在《素问?调经论篇第六十二》“无中其大经,神气乃平”句下的注文,也引用了同样的一段文字,却称为“《针经》曰”。《新校正》认为这是王冰指《灵枢》作《针经》的证据。《新校正》说道:“详此注引《针经》曰,与《三部九候论》注两引之,在彼云《灵枢》而此曰《针经》,则王氏之意,指 《灵枢》为《针经》也。”可见《灵枢》这一名称,是在公元8世纪中期王冰时代才能出现的。《针经》和《灵枢》这两部书在南宋时代都还存在。有的学者考证,这两部书的内容基本相同,只不过编次有些不同,里面的文字“间有详略”而已。《针经》到了北宋初年早已亡佚,当时只存有《灵枢》,所以高保衡、林亿等校正医书的时候,他们进书表中所列举的书名只有《灵枢》而没有《针经》。当他们校正医书的时候,即公元十一世纪中期,《灵枢》虽然存在,但业已残缺了许多,并不是一部完整的书。《素问?调经论篇第六十二》“神气乃平”句下的《新校正》说道:“据今《素问》注中引《针经》多称《灵枢》之文,《灵枢》今不全,故未得尽知。”到宋哲宗元v八年(公元1093年),高丽献到医书,里面有一部九卷的《黄帝针经》,下诏颁布天下,然后中国方才又有一部完整的《针经》(《宋史?卷一十七?哲宗本纪》说道:“元v八年正月庚子,诏颁高丽所献《黄帝针经》于天下。”现今存在的《灵枢》即是高丽所献《黄帝针经》的版本。南宋?史崧于绍兴25年(公元1155年)将其家藏旧本《灵枢》九卷,增修音释,编为二十四卷,名为《灵枢》,即成了现在所见到的内容。后人再未改动。
问题六:衰是什么意思。 方言字义
编辑
衰(shuai)
1. 粤语里的“衰”是坏的意思,如:衰人(坏人)。
2. 闽南方言里“衰”是运气不好的意思,如:今天好衰噢(今天运气真差)!
中医词汇
编辑
衰 一(shuāi,音摔)衰老;虚弱。《灵枢?本脏》:“有独尽天寿而无邪僻之病,百年不衰,虽犯风雨卒寒大暑,犹有弗能害也。”《素问?上古天真论》:“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 二(cuī,音崔) ①减退,减少。《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朝则人气始生,病气衰。”《素问?风论》:“其寒也则衰食饮,其热也则消肌肉。” ②使衰,使减退。引申为祛除;驱逐。《灵枢?寿夭刚柔》:“病九日者三刺而已。病一月者,十刺而已。多少远近,以此衰之。”《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大积大聚其可犯也,衰其大半而止,过者死。”
问题七:灵枢 这个词的意思 棺材
问题八:和有什么区别? 和同属于>,前者内容比较杂,有很多方面,比如运气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等;后者主要是关于针灸方面的学说.
问题九:《黄帝内经》中的《素问》《灵枢》这两本经书有什么不一样! 黄帝内经有《素问》和《灵枢》组成。原书18卷。其中9卷无书名。汉晋时候被称为《九卷》或《针经》。唐朝以后别称为《灵枢》。非一人一时之作。主要部分形成于战国至东汉时期。每部分各为81篇。共162篇。《素问》内容丰富,包裹阴阳五行,脏象气血。俞穴针道。病因病机。诊法病症。治则治法。医德养生。运气学说等。较为详尽的论述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的有关内容。《灵枢》,其核心内容是脏腑经络学说。
问题十:灵枢经的流传版本 《灵枢经》历史上又曾被称《针经》和《九卷》。 《针经》的名称,最早见于《素问?八正神明论第二十六》:“岐伯曰:法往古者,先知《针经》也。”明?马莳在《素问注证发微》注云:“此亦历解《针经》之辞也。《针经》者,即《灵枢经》也。第一篇《九针十二原》中,有先立《针经》一语,后世皇甫士安,易《灵枢》为《针经》之名,故王冰释《素问》、宋?成无己释《伤寒论》宗之,己各医籍皆然。”《针经》的名称又见于《灵枢?九针十二原第一》:“令各有形,先立《针经》。”明?张介宾在《类经十九卷?九针之要》注云:“《灵枢》即名《针经》,义本诸此。”《九卷》这一部书,到了晋代,皇甫谧又称之为《针经》;到了唐代,出现了一部内容与《针经》相类似的书,王冰称之为《灵枢》。这一问题,也是由《新校正》首先发现的。王冰在《素问?三部九候论篇第二十》“血病身有痛者,治其经络”句下的注文引了一段文字,称为“《灵枢经》曰”;在《素问?调经论篇第六十二》“无中其大经,神气乃平”句下的注文,也引用了同样的一段文字,却称为“《针经》曰”。《新校正》认为这是王冰指《灵枢》作《针经》的证据。《新校正》说道:“详此注引《针经》曰,与《三部九候论》注两引之,在彼云《灵枢》而此曰《针经》,则王氏之意,指 《灵枢》为《针经》也。”可见《灵枢》这一名称,是在公元8世纪中期王冰时代才能出现的。《针经》和《灵枢》这两部书在南宋时代都还存在。有的学者考证,这两部书的内容基本相同,只不过编次有些不同,里面的文字“间有详略”而已。《针经》到了北宋初年早已亡佚,当时只存有《灵枢》,所以高保衡、林亿等校正医书的时候,他们进书表中所列举的书名只有《灵枢》而没有《针经》。当他们校正医书的时候,即公元十一世纪中期,《灵枢》虽然存在,但业已残缺了许多,并不是一部完整的书。《素问?调经论篇第六十二》“神气乃平”句下的《新校正》说道:“据今《素问》注中引《针经》多称《灵枢》之文,《灵枢》今不全,故未得尽知。”到宋哲宗元v八年(公元1093年),高丽献到医书,里面有一部九卷的《黄帝针经》,下诏颁布天下,然后中国方才又有一部完整的《针经》(《宋史?卷一十七?哲宗本纪》说道:“元v八年正月庚子,诏颁高丽所献《黄帝针经》于天下。”现今存在的《灵枢》即是高丽所献《黄帝针经》的版本。南宋?史崧于绍兴25年(公元1155年)将其家藏旧本《灵枢》九卷,增修音释,编为二十四卷,名为《灵枢》,即成了现在所见到的内容。后人再未改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