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亚健康和疾病三者的不同点和区别方式?
一、性质不同
1、健康:指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
2、亚健康:指人体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
3、疾病: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
二、要求不同
1、健康:身体形态发育良好,体形均匀,人体各系统具有良好的生理功能,有较强的身体活动能力和劳动能力,这是对健康最基本的要求。
2、亚健康:心上不适应的感觉所反映出来的种种症状,如疲劳、虚弱、情绪改变等,其状况在相当时期内难以明确。
3、疾病:对人体正常形态与功能的偏离。
三、特点不同
1、健康:对疾病的抵抗能力较强,能够适应环境变化,各种生理刺激以及致病因素对身体的作用。
2、亚健康:处于亚健康状态者,不能达到健康的标准,表现为一定时间内的活力降低、功能和适应能力减退的症状,但不符合现代医学有关疾病的临床或亚临床诊断标准。
3、疾病:许多情况下,从健康到疾病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百度百科-疾病
百度百科-亚健康
百度百科-健康
天天吃肉的人与不吃肉的人,身体健康有什么区别?
现如今人们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肩负的责任越来越重,由于生活太过忙碌,很多人都会忘记了关心自己,对于自身的身体状况也不太清楚,其实我们可以同桌一些症状来进行自我评测,那么,身体健康的衡量标准有哪些?怎样自测身体健康状态。
1、自测身体健康状态
1、体温
正常体温为36℃至37℃,高于此为发热,低于此称为“低体温”。后者常见于高龄体弱老人及长期营养不良患者,也可见于甲状腺机能减退症、休克疾病患者。
2、脉搏
成年人脉搏每分钟60~100次,如发现过速、过缓、间歇强弱不定、快慢不等均为心脏不健康的表现。老年人心率一般较慢,但只要不低于每分钟55次就属正常范围。
3、呼吸
健康人呼吸平稳、规律,每分钟15次左右,如发现呼吸的深度、频率、节律异常,呼吸费力、有胸闷、憋气感受,则为不正常表现,应就医。老年人心肺功能减退,活动后可有心悸气短的表现,休息后很快就能恢复就不应认为是疾病的表现。
4、血压
成年人血压不超过140/80mmHg。老年人随年龄的增长血压也相应上升,但收缩压超过160mmHg时,不论有无症状均应服药。
5、体重
长期稳定的体重是健康的指标之一。短时间内的消瘦见于糖尿病、甲亢、癌症、胃、肠、肝疾患。更年期女性该胖不胖也往往算病。体重短期内增加很多可能与高血脂、糖尿病、甲状腺机能减退症等疾患有关。
6、饮食
成年人每日食量不超过500克,老年人不超过350克。如出现多食多饮应考虑糖尿病、甲亢等病的存在。每日食量不足250克,食欲丧失达半个月以上,应检查是否有潜在的炎症、癌症。
7、排便
健康人每日或隔日排便一次,为黄4534535aaa色成形软便。老年人尤其高龄老人,少吃、少动者可2~3天排便一次。只要排便顺利,大便不干,就不是便秘。大便颜色、性状、次数异常可反映结肠病变。
8、排尿
成年人每日排尿1~2升左右,每隔2~4小时排尿一次,夜间排尿间隔不定。正常尿为淡黄4534535aaa色,透明状,少许泡沫。如尿色尿量异常、排尿过频、排尿困难或疼痛均为不正常表现,应就医。
9、睡眠
成年人每日睡眠6~8小时,老年人应加午睡。入睡困难、夜醒不眠、白天嗜睡打盹均为睡眠障碍的表现。
10、精神
健康人精神饱满,行为敏捷,情感合理,无晕无痛;否则应检查是否有心脑血管和神经骨关节系统疾病。
2、给白领的生活建议
第一,少吃零食,别在办公桌前解决午饭。医生建议,不妨提前在家里准备营养快餐,离开办公桌找个安静的地方专心致志享受午饭。至于零食,不妨选择坚果、水果等健康食品。
第二,越来越多研究显示久坐会增加罹患心脏病、肥胖、糖尿病和癌症的风险,所以,白领们年后上班时,记得检查自己的坐姿,调整座椅以保证使用键盘的前臂和手腕与地面保持平行,双脚平放于地板,屏幕中心高度与眼睛齐平,调整屏幕字体大小、亮度和对比度至看着舒服程度。另外,记得每小时起来走动5分钟。
第三,很多人感觉办公室政治“压力山大”,当这种压力超过你的承受能力就会造成持续紧张,最好的方法就是尝试放手,不要总想着去控制。
第四,经常开窗透气,当然这得建立在窗户能打开的前提下。另外,当感觉空气令人不舒服时要及时向管理部门报告,主动权在你手中。
第五,对很多白领而言,加班是家常便饭,很多时候下班了也是邮件、电话不断。医生建议,每周安排三个晚上的空闲时间,去健身或是去看场**,换换心情。还有,试试回家就关掉手机吧。
肉类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物质,可作为重要的营养补充剂;但肉类也富含胆固醇、饱和脂肪酸等成分,可能会对代谢产生影响。因此部分朋友比较纠结:每天该不该吃肉,对健康有何影响?接下来,医学莘将为您解析。
肉类包括畜肉、禽肉、鱼肉、蛋类等种类,这些食物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肉类中的蛋白质含有人体自身不能合成的氨基酸,而氨基酸在组织细胞的生成、酶的催化反应、激素的调节等各方面均发挥着重要作用,蛋白质摄入不足,各种生理活动无法正常进行,当人体蛋白质分解大于合成,身体处于负氮平衡,可能会出现营养不良,儿童与青少年可能会出现生长、发育迟缓。因此,补充蛋白质是我们进食肉类食物的主要原因,每日摄入适量肉类有益健康,但这并非意味着不吃肉就不健康。蛋白质、维生素也存在于其它食物,以蛋白质为例,豆类、奶类等所含蛋白质与肉类蛋白质一样,均属于优质蛋白,通过肉类以外的途径补充足量蛋白质,健康依然有保障。但在进食肉类食物时,我们需要合理控制入量,不同肉类的营养成分有所差异,对健康影响也不同。
之所以要控制肉类食物的摄入总量,是因为部分肉类食物含有较多胆固醇、饱和脂肪酸,过量摄入可能会对健康产生不利影响。胆固醇与饱和脂肪酸摄入过多可增加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的发生风险,这两项指标的改变是引起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因此需要将其纳入管控范围,但不同的肉类,胆固醇与饱和脂肪酸含量不同:猪、牛、羊等肉类外观呈红色,我们称之为红肉,红肉的胆固醇与饱和脂肪酸含量偏高;鸡、鸭、鹅等肉类外观呈白色,我们称之为白色,白肉的胆固醇与饱和脂肪酸含量稍低;鱼肉中这些成分含量较低,且鱼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对血脂的控制、心血管健康有益;蛋类虽然含有较高胆固醇,但相关研究显示适量摄入蛋类并不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因此,对于肉类食物,我们关注的重点在于选择什么样的肉类,进食多少肉类比较合适。对于儿童及青少年而言,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对蛋白质需求量大,各种肉类可适量摄入,但肥胖的孩子应注意控制富含饱和脂肪酸肉类的摄入,尤其是肥肉;对于青年人群而言,工作负荷较重,代谢能力较强,无心血管损害或损害较轻,适量增加肉类食物摄入,对健康影响不大,但不建议长期大量摄入富含胆固醇、饱和脂肪酸的肉类;对于中老年人而言,这两类人群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发病率较高,部分人群已经存在不同程度血管损害,选择肉类食物时需慎重,建议以禽肉、鱼肉等为主,蛋类每日不超过一个。同时,烹调时应选择合理的烹饪方法,如鱼肉,应以蒸、煮为主,有助保留营养成分,不建议油炸。
在肉类食物的入量方面,各种肉类食物每日总量建议保持在120-200克之间,即每日吃肉最好不超过四两。从健康的角度出发,由于鱼肉有益健康,因此建议每周鱼肉摄入总量保持在280-525克之间,合理分配至每日。畜禽肉类以白肉为主,进食红肉时应少吃肥肉,建议以瘦肉为主,蛋类食物如前所述,每周总量保持在280-350g为宜,这样的饮食结构是有益健康的。部分特殊人群如高尿酸血症或通风患者,则应限制肉类食物的摄入,包括动物内脏、海鲜、畜禽肉、肉汤等,这是因为这些食物中嘌呤含量丰富,嘌呤进入体内会生成尿酸,从而不利于尿酸的控制,长期大量摄入可增加痛风的发生风险。但需要强调的是,限制肉类食物的摄入并非不能吃,控制的重点在于不能大量进食,同时在原有饮食基础上应合理减少入量,毕竟肉类食物含有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
综上,肉类食物含有蛋白质、维生素等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这些物质参与多种生理活动,部分成分人体不能自身合成,需要通过肉类食物进行补充,因此每日进食适量肉类食物有益健康,但蛋白质也存在于豆类、奶类等其它食物,不吃肉的人群通过其它食物补充足量蛋白质以后,健康也会有所保障。不同肉类主要营养成分不同,对健康的影响也不同,猪、牛、羊等红肉富含饱和脂肪酸与胆固醇,不建议大量摄入,应少吃肥肉,以瘦肉为主;鸡、鸭、鹅等白肉饱和脂肪酸与胆固醇含量稍低,可适当增加入量;鱼肉中饱和脂肪酸含量较低,同时富含不饱和脂肪酸,有益血脂与心血管健康,可适当增加入量;蛋类虽然富含胆固醇,但适量摄入并不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中老年人由于发生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慢性疾病的风险较高,或已经存在心血管损害,选择肉类食物建议以禽肉、鱼肉为主,高尿酸血症与痛风患者应限制肉类摄入。建议每日畜肉、禽肉、鱼肉、蛋类的摄入总量控制在120-200克,每周鱼肉摄入控制在280-525克之间,畜禽肉摄入控制在280-525克之间,蛋类每日不超过一个,每周保持在280-350g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