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报销甲类乙类丙类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区别
一、医保报销甲类乙类丙类是什么意思?
医保报销主要取决于三目录和两定点的情况,三目录里面会将药品、服务设施、诊疗项目进行划分,一般会就会分出甲类以及乙类。
医保报销中的甲类是报销最好的,各地医保药品目录类也是不可以调整的,通常是100%的报销比例;而一类则是次于甲类的,只能实现部分报销,不过报销比例大部分也可以达到70%以上;在目录中没有的,基本上就会被划分为丙类,这个就是属于由患者自行承担的部分,像一些特效药、外购药等等,基本上都需要自付。
二、医甲类乙类丙类有什么区别?
1、标识颜色不同:在医保目录中,甲类和乙类虽然都是OTC,但是颜色是有区别的,甲类通常会用红色来进行标识,而乙类则是由绿色来进行标识。
2、销售途径不同:甲类药品通常只会在药店来进行销售,乙类的销售渠道就会比较多,像药店、商业等被批准了的地方也能进行零售。
3、报销比例:甲类药品的报销比例是最好的,可以实现100%报销,而一类则需要参保人自付一部分,只能实现80%左右的报销;而丙类则是完全没有报销的。
4、价格不同:甲类药品统一制定,其价格是比较低的;乙类的价格各地可以进行调整,比甲类所需要的价格是会更高一些;而丙类就不属于统一制定的,所以其价格水平差别较大,其中有些特效药费用会高出很多。
法律分析:甲类药和乙类药是社会医疗保险(简称医保,包括城乡居民医保、职工医保等)人为的把药物所做的分类。医保把药物分为三类:甲类、乙类和丙类。丙类也就是不在医保报销范围、需要100%自费的药物。甲类药和乙类药都在医保的报销范围内。比如,某种医保的报销比例是80%,某个药物属于医保规定的甲类药物,假设这个药物价格是100元/盒,使用后医保会报销80%,也就是80元,需要自费20元;如果某乙类药物价格也是100元/盒、自付比例(乙类药物都有自付比例,不同的乙类药物自付比例会有所不同)是15%,医保报销时先去掉自付的15%(100元的15%是15元),剩下的85%(也就是85元)再按80%去报销,也就是报销85x80%=68元,自费32元。甲类药通常是疗效确切、费用低廉、能保证临床治疗基本需要的药物。
法律依据:《医疗保障法(征求意见稿)》 第三十一条 国家建立公立医疗机构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制度。医疗保障行政部门制定药品、医用耗材的招标采购政策并监督实施,指导药品、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平台建设。
省级医疗保障行政部门组织辖区内公立医疗机构开展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并监督实施,按照国务院医疗保障行政部门统一规划和标准建立集中采购平台,由省级集中采购机构负责管理。省级集中采购机构应当执行医疗保障行政部门制定的交易规则和标准,开展药品和医用耗材招标、采购、交易、结算等工作,并监测相关信息。公立医疗机构应按规定从省级集中采购平台采购所需的药品和医用耗材。
国家鼓励非公立医疗机构参与药品、医用耗材集中采购。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