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陪葬和殉葬,是相同的概念吗?
在皇宫的女子虽然享尽了荣华富贵,但是她们要面对一个可怕的事情,就是有的朝代,在帝王死后,后妃要陪葬。
在中国封建王朝里,古代帝王墓葬制度周,最残忍的一个环节就是陪葬。秦汉时期,陪葬制度比较盛行,但是汉朝以后,人们发觉这一制度太不人道,慢慢将其废止了。让人感觉惊讶的是,在考古过程中,在朱元璋的陵墓中发现了很多宫女的白骨,我们由此知道,朱元璋死时实行了陪葬制度。那么问题来了,这些陪葬的妃子是怎么死的呢?
根据记载,陪葬人有活埋的,同时也有被杀或自杀后陪葬。殉葬制度,最早始于殷商时期。明朝的陪葬制度,直到1465年明英宗死时,才废除。明朝属于一个比较特殊的王朝,其中有一点也很特殊,就是恢复了已经被废止上千年的殉人制度。在朱元璋在位时,这种殉人制度慢慢盛行。比如朱元璋的次子朱爽死后,朱元璋下令秦王的两名王妃陪葬,就是为了自己的儿子行走于黄泉路时有人陪伴。
公元1398年,朱元璋驾崩了,朱允炆继承皇位,是朱元璋的孙子,朱元璋生前有遗嘱,所以朱允炆命后宫没有生育过的嫔妃都陪葬。这个命令刚下达就在朝廷引起了混乱,宫女们哭天喊地的声音不绝于耳。由于当时场面非常混乱,不少官员趁机贪赃枉法,没有生育过的嫔妃在一些官员的庇护下存活了下来;但是有些生育过的嫔妃由于曾经得罪过某些官员被迫殉葬。
而这些被迫殉葬的嫔妃被称为“朝天女”。令人费解的是,朱元璋陵墓内那么多的嫔妃是通过怎样的方式来陪葬的呢?关于这个千古难题,史学界一直存有争论。有的史学家认为,这些陪葬嫔妃是上吊自杀身亡的。有人反驳,那么多的嫔妃怎么可能都自杀呢?学者是这样解释的:朱允炆下达殉葬的命令后,就一一列出了名单,等到殉葬那天,这些被列入殉葬名单的妃嫔都被集中到一个房间里。
安排了很多太监事先在房间中放置了与殉葬人数同等数量的太师椅,太师椅的上方放着七尺白绫。有的宫女觉得事已至此,不死也得死,一咬牙就将头伸向了白绫结成的结内,马上用脚推开了太师椅,没多久便没了声息。而胆小的宫女,被这场面吓得魂飞魄散,瘫软坐在了地上,旁边的太监并没有放过这些柔弱的宫女,他们把宫女抬起来,把这些吓得半死的宫女扶上太师椅,再把头扣套在白绫上,把太师椅搬走,宫女很快便一命呜呼。
还有些历史学家认为,到了陪葬的那天,名单上的陪葬嫔妃被集中在一起,然后给她们喝了一杯放有安眠药的茶水,等到这些嫔妃们睡着后,太监们便将她们的头部切开一块皮肤,往切开的部位倒水银,再用针线把头部缝好,这样做还能保障尸体不轻易腐坏。
以上就是两种陪葬的方式解释,不管怎样,封建王朝的很多规章制度是存在弊端的,统治者往往只顾自己的私欲得到满足,完全没有考虑更深层次的问题,造成不好的社会影响,但是观之也能对现代产生一定的警惕作用。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