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风和斗篷的区别
1、性质不同。斗篷,是有帽子的披风,又名“莲蓬衣”、“一口钟”、“一裹圆”。披风是一种汉服的形制,为披用的防风外衣 。
2、特点不同。斗篷通常无袖。披风,直领对襟,颈部系带,有二长袖,两腋下开衩。
3、作用不同。斗篷用以防风御寒。披风为披用的防风外衣。
如何选择合适的婚纱头纱的长度
讲解如下:
[唐代裘衣]:唐代冬季外衣,特点是通裁、对襟、半袖,有的还会在领子、袖口加有动物皮毛用以防风保暖。
[大氅]:即氅衣,明代外衣,属于常服,但比披风更加正式,直领对襟、全缘边,值得注意的是,明代披风和氅衣的称呼有混用的现象。
[斗篷]:清代冬季保暖衣物,有认为是由佛教罗汉衣演化而来,不属于汉服,同时,很多商家的做法也和清代制式有异,或像是西方做法,或是戏曲服装做法。
[大袖衫]:现在所谓唐制大袖衫系商家附会,目前出土文物中的宋代大袖衫有两种,一种前短后长,一种后部加有三角兜,是宋代高规格的礼服,同时明代也有出土一件大袖衫文物。
[披风]:明代外衣,由宋代褙子演化而来,属于常服,大袖、直领对襟,与氅衣区别的是其不缘边或者只有领缘、袖缘。
[褙子]:宋代常服,男子着于公服之内,女子着于大袖衫之内,通常情况下,为女子外衣,同时,并没有所谓短褙子、长褙子的说法,而应当称为对襟短衫和对襟长衫,褙子在北宋特指衣长至脚的对襟衫子,而在南宋则特指全缘边的对襟衫子。(注:男子褙子十分宽大,与市面上的窄袖款式不同。)
[比甲]:也称背心,女子外衣,分短比甲与长比甲,短比甲可用系带也可用扣子,长比甲多用系带。
[罩甲]:原本为军装,后部开叉,便于骑马,属于武人装束。下图为:明万历 织金无袖方领万字纹罩甲。
服饰史中许多看似简单的概念,其实都是无法三言两语展开的“大名词”。如何在历史漫长的时间线上把握它们的发展源流,如何制定准确的历史分期,又如何根据分期并按性别等标准对这些概念进行“名”与“物”的对应,是令无数专家学者头痛良久并将继续头痛下去的问题。
他们的“头痛”并不意味“无知”,而是太过“深知”,“三重证据法”“名物考证”“严谨治学”...这些词都有着沉甸甸的分量,其价值不容鸠占鹊巢。所以我在本文开篇才会说,“尊重真相、以史为据”的概念与“抹杀历史、立见其涸”的概念,二者完全矛盾。
1、小披风样式的头纱在近年来深受新娘们之间的捧爱,整个圆形面料在搭配上一圈绣花蕾丝,给人一种十足的复古味道,头纱在前额开始披挂,正常的长度到我们的腰间,古典气息的新娘非常适合这样的头纱,但平常比较大大咧咧的新娘建议不要尝试,会降低你的调皮感。2、蓬松感体积大的头纱,长度一般是到我们肩部的位置,大面积的头纱将新娘整个的娇小身材展现,而且在细节上出现的褶皱能营造出一种立体的感忽,可以让新娘整个看起来更加的活泼可爱。3、头纱的长度到手肘部位的也是新娘们争先宠爱的对象,一方面可以减轻头纱过长带来的行动不便另一方面也可以满足新娘们对婚纱头纱上的美好憧憬,海可以恰当的修饰我们新娘们的脸型,身材,所以说好处那么多的头纱当然也就深受新娘们追捧的原因咯。4、网眼的头纱是婚纱头纱中最简短的一款,长度只是到我们的眼睛或者下巴处,小巧轻薄的飘逸也能让新娘看起来更加的俏皮可爱,比较适合我们现代的80、90年轻充满诱惑力的新娘,配上我们合适的短款婚纱就是完美的组合了。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