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门窗五性指的是什么?

一语惊醒梦中人1年前 (2023-12-22)阅读数 7#综合百科
文章标签气密性性能

门窗五性指的是,抗风压性能、水密性、气密性、 还有保温性能和隔声性能。

抗风压性能

抗风压性能取决于门窗主受力杆件的抵抗矩,断桥铝平开窗一般型材截面较小但其主受力杆件往是拼樘料或中竖料,这些主受力杆件在设计过程之中都会相应作加强处理,所以其抗风压性能较好。

水密性

门窗五性指的是什么?

水密性取决于开启部位的密封效果,断桥铝平开窗一般采用胶条进行密封,而断桥铝推拉窗一般采用毛条进行密封,胶条的密封效果普遍都优于毛条密封。

气密性

目前市面上断桥铝平开窗的开启扇部位较多的采用两点锁或天地锁进行锁紧密封,其密封效果较佳。

保温性能

门窗的保温系数用K值表示,K值越低保温系数越好;保温=隔热+隔冷。

隔音性能

玻璃占整窗面积的 70 % - 80 %,因此玻璃部分的保温隔热对整窗隔热性能的影响起到决定作用(数据为占比整窗 62 % - 74 %)。一般,我们从中空玻璃、三玻两腔、Low-e 中空玻璃、Low-e 三玻两腔、4sg玻璃 5种玻璃类型中选取隔热性能较好的玻璃。

气密性试验与打压试验的区别

1、实验内容不同。气密实验是指在一定的试验条件下,通过测量试验样品内、外两侧的压力差来判断试验样品的气密性能。密性实验则是指通过向试验样品内部注入一定量的气体,并在一定时间内对其进行监测和测量,以判断试验样品的气密性能。

2、目的性不同。在气密实验中,通常会将试验样品放置于一个密闭的容器中,并在容器内部进行气体压力的控制和测量,以检测试验样品的气密性能。气密实验通常用于检测密闭容器、管路、阀门等设备的气密性能。在气密性实验中,通常会使用气密性检测仪器或设备,对试验样品内部的气体进行监测和测量,并结合试验条件和要求,对试验样品的气密性能进行评估。气密性实验通常用于检测汽车发动机、气密性密封件、管道连接件等设备的气密性能。

在工业制造领域中,许多产品都需要进行气密性测试和打压试验,那么它们究竟是什么呢?

注:1兆帕(Mpa)?=?1000千帕(Kpa)

气密性测试和打压试验各有侧重,但目的都是为了提高产品的可靠性与安全性。正确进行相关测试,是制造高质量产品的重要一环。

气密性测试和打压试验的区别

简单来说,气密性测试就是使用气体对产品进行加压,然后检测压力是否会泄漏来判断产品是否防水。

举个例子,想想日常使用的电动牙刷,如果不防水了就无法正常充电使用,所以要确保它的密封防水性完好才行。

电动牙刷需具备气密性防水功能

打压试验是使用更高的气体压力对产品进行加载,这样可以测试产品的耐压强度。如果产品在高压下变形或破裂,则说明产品的强度不够。

举个例子,在给新能源电芯进行加压时,需要做打压试验来确保它不会在高压下破裂。这和气密性测试侧重检测产品的密封防水性目的不同。

电芯压力加载试验机,打压试验机

哪些产品需要做气密性测试呢?

比如生活家电、汽车配件、医疗器械,还有我们大家日常常用的手机、平板,只要是对气密性能要求高的产品,通常都需要进行检测。

具体来说,像空调、电热水壶等家电,它们的内部都需要有良好的气密性,否则会影响使用性能;汽车的发动机部件、滤芯,也都需要确保气密,否则会导致故障;医用设备如呼吸机更是要求气密性能好,否则会危及患者健康。此外,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也要进行气密性检测,防止灰尘等的侵入。

有了气密性测试作为保障,我们就可以放心使用这些产品,不必担心气密性能不佳而带来的种种问题。

气密性测试的应用

那么哪些产品需要进行打压试验呢?

像航空航天部件、各种管道设备、压力容器、新能源电池等都需要经受打压考验。

因为它们在使用中承受的内外压力较大,必须确保其机械强度足以抵挡高压。否则可能会发生破裂或其他事故。所以这些产品都需要在设计开发阶段就进行充分的打压试验。

打压试验的应用

了解更多详细的气密性检测方案及应用案例,请关注精诚工科气密性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