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不同等级有不同称呼,帝王的妻妾称呼等级有什么?
不同朝代古代皇帝的妻妾称呼等级也有所不同,具体如下:
1、周朝
周朝时期,天子称王,正妻称后。王有一后,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女。
2、秦朝
秦始皇统一天下,始建皇帝皇后称号。嫡(妻)曰皇后。妾皆称夫人。
3、西汉
西汉初期,沿袭了秦时的母后称号。又设置了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等妃嫔的称号。汉武帝时增加了婕妤、娙娥、傛华、充依。至汉元帝又新置了昭仪。妃嫔等级扩充到十四等。且各有爵位。
4、王莽新朝
王莽新朝时期,追求复古,种种名目层出不穷。其罢汉朝妃嫔称号,模仿先秦时期,自创了和、嫔、美、御四等称号。和三人,嫔九人,美二十七人,御八十一人。
5、东汉
东汉光武帝建国,去繁为简,妃嫔称号共有四等:贵人、美人、宫人、采女。
6、 三国
(1)魏
曹操为魏王时,王后之下的妃嫔称号有五等:夫人、昭仪、倢伃、容华、美人。
文帝曹丕增加了贵嫔、淑媛、修容、顺成、良人五等。
明帝曹睿增淑妃、昭华、修仪三等,废除顺成称号。
(2)吴蜀
蜀有贵人、昭仪,吴有夫人、美人,其余不详。
7、?两晋
两晋时期的妃嫔等级由晋武帝司马炎依据汉魏制度,稍加修改而成。设三夫人:贵嫔、夫人、贵人。位视三公。九嫔:淑妃、淑媛、淑仪、修华、修容、修仪、婕妤、容华、充华。位视九卿。其余还有:美人、才人、中才人。爵视千石以下。
8、?南北朝
妃嫔等级为:
三夫人:贵妃、贵嫔、贵姬。
九嫔:淑媛、淑仪、淑容、昭华、昭仪、昭容、修华、修仪、修容。
次于九嫔的称号:婕妤、容华、充华、承徽、列荣。
散役:美人、才人、良人。
9、隋
嫔三员。世妇九员。女御三十八员。又设置六尚、六司、六典,
10、 唐
唐建国之初,参照隋朝旧制:
夫人:贵妃、淑妃、德妃、贤妃。正一品。
九嫔: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正二品。
婕妤九人,正三品。美人九人,正四品。才人九人,正五品。宝林二十七人,正六品。御女二十七人,正七品。采女二十七人,正八品。还有六尚各司,分管宫内车马服饰。
11、 金
金建国初,妃嫔皆无位号。金熙宗时开始有贵妃、贤妃、德妃的称号。金世宗时妃嫔品级:诸妃视正一品,比三夫人。以下九嫔、婕妤、美人等皆与唐初相同。
12、 明
诸妃称号为:贤、淑、庄、敬、惠、顺、康、宁。也有贵妃,位在诸妃之上。明朝中后期还出现了妃嫔中最高的等级——皇贵妃。
13、清
皇后,居中宫。皇贵妃,一名。贵妃,二名。妃,四名。嫔,六名。贵人、常在、答应,人数不定。诸嫔妃各分居东、西十二宫。
百度百科-古代嫔妃等级
有以下十种称谓:?
一、直称姓名:大致有三种情况:(1)自称姓名或名。(2)用于介绍或作传。(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二、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三、称号:号又叫别号、表号。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
四、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
五、称斋名: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
六、称籍贯:如唐代诗人张九龄是曲江人,故而人称张曲江。
七、称郡望:如韩愈虽系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但因昌黎(今辽宁义县)韩氏为唐代望族,故韩愈常以“昌黎韩愈”自称,世人遂称其为韩昌黎。
八、称官名:把官名用作人的称谓在古代相当普遍。 九、称爵名:如诸葛亮曾封爵武乡侯,所以后人以武侯相称。南北朝诗人谢灵运袭其祖谢玄的爵号康乐公,故世称谢康乐 十、称官地:指用任官之地的地名来称呼。如贾谊曾贬为长沙王太傅,世称贾长沙。陶渊明曾任彭泽县令,世称陶彭泽。骆宾王曾任临海县丞,世称骆临海。扩展资料:
百度百科-古人称谓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