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的等级划分是怎么样的?
道教应该有以下几个等级:
第七级:普通修道的道士
第六级:得道的道士,有较深的根基,“大师级”的,如:张三丰、丘处机、袁天罡、李淳风等;
第五级:成仙的道士,如:陈抟老祖、八仙(吕洞宾、张果老、汉钟离、铁拐李等)、卫叔卿、刘安等人;
第四级:在天界成仙的道士,如:赤脚大仙、杨任、二郎神杨戬、哪吒三太子等;
第三级:上仙级的,如:云中子、广成子、南极仙翁、太乙真人、陆压道长等;
第二级:金仙级的,如老子、元始天尊、通天教主、燃灯道人等
第一级:鸿钧老祖(老子、元始天尊、通天教主之师)。老人家的写照:"天地玄黄外,高卧九重云。玄门都领袖,一气化鸿钧"。老人家无人能及。
道家称天师和真人有什么区别,还有那些称呼孰高孰低?
道者和道长是不一样的。
道者,有两种意思。第一种意思,就是学道的人或者修道的人。第二种意思,者为语气词,就是强调“道”。
道,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极为常见的词汇,是我国传统哲学中的最高范畴。如果通俗一点讲,道,就是指宇宙或大自然,或者说涵盖一切事物的根本规律,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准则。老子在《道德经》中,对道有全面的讲解。
不过,从提问看,把道者与道长比较,道者在这里的意思,应是第一种,即指学道的人或者修道的人。这样的人,我们可以称之为道家,学习或修行“道”,因为道既是一门学问,也是一种宗教的修行方法。如果称呼某人为道者,或者自称为道者,一般讲,这个人学道修道,但没有出家。
但道长与道者是不同的。因为,道长的称呼,只能是对出家修道的人的称呼,即道长只能用于称呼出家修行的道士。道长一词最初是对修道者包括方士在内的尊称。东汉年间道教创立后,道长一词专是对道士的尊称。道士又分乾道与坤道。乾表至阳,因此乾道指男道士,坤表真阴,因此坤道指女道士。乾道与坤道,民间皆尊称为道长。
出家,指宗教人士为了专心修行以达到宗教目标而放弃家庭生活,不娶妻嫁夫,不生子女,到宗教场所一心修行。一般要符合一定的条件、经过一定的宗教仪式,并且要发愿遵守一定的戒律,才能成为出家人。
天师,道教创始人张道陵的衣钵弟子,被选为道教的首领。但后世也有道士称“天师”,如北魏寇谦之,隋焦子顺,唐胡惠超等。在古代小说中,天师通常有捉鬼祭天的本事,深受百姓点击此处添加说明爱戴。 从元代忽必烈开始,官方上正式承认“天师”的称号,在《制》文中称张宗演为“嗣汉三十六代天师”。此前的天师称号则一直是张道陵子孙自称,以及道教和民间的称呼,从未被官方正式承认过。从此时开始,张天师开始总领江南道教,并在元朝中后期,各种符箓道派都集合在周围,形成正一道。道教是中国固有的一种宗教,距今已有1800余年的历史。它与中华本土文化紧密相连,深深扎根于中华沃土之中,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并对中华文化的各个层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道教真人 道家、道教称修真得道(成仙)有人。常用作称号。庄子、列子、关尹子在唐代皆封为真人。道教中,对信奉道教教义的修习道术的专职道教徒,称为道士。 道经说:“身心顺理,唯道是从,从道为事,故称道士。”对女道士则称呼为“道姑”。旧时,对道士也称呼为黄冠,道姑则称女冠。这是因为道书上说,古时人的衣冠都出自黄帝所定的规制。历代下来已有很大的变异,但唯独道士没有改变,所以也有人称他们是黄冠。 对道士还有几种称呼:(-)法师:是对教内精通教义教理、能为人师者的道士的尊称;道士中学法精进、能主持斋仪的人,亦称为法师。(二)炼师;道士中修持日久,德高思精的人,可以称之为炼师。(三)嗣师、宗师、律师、大师:全真派的道主,没有受戒的称为嗣师;已受戒的称为宗师;曾担任方丈的,称为律师;职司戒坛大师的,称为大师。(四)天师:这是正一派道士对天师道创教人张道陵及其后代世袭教人的尊称。(五)方丈:这是对道教全真派十方丛林道观主持人的称谓,其所起居的静室亦称方丈。(六)监院:这是道教全真派道现内,对仅次于方文的全观事务总管者的称谓。(七)住持:道教两派庙观内维持道法和总持事务的道士,都可以称为住持。据《道门十规》上说,“住持之上,必得高年耆德,刚方正直,言行端庄,学问明博,足为丛林之师表,福地之皈依者任之。”(八)知客:这是对道观中负责接待外方道众和宾客的道上的称谓。 道教内对非专职的教徒,都不称道士,而称为居士、门徒、信徒、信众或者弟子。在历史上,随着各朝代文化的影响,道士修行程度和教理造诣,以及担任的教职,配以相关的称谓,择要简述如下:
天师:指张陵或其嗣号之后裔。但后世也有个别道士称“天师”,如寇谦之(北魏),隋焦子顺,唐胡惠超等。 法师:精通经戒、主持斋仪,度人入道,堪为众范的道士,叫法师。精通道法,能养生教化,为人师表者叫法师。 炼师:起初多指修习上清法者,后泛称修炼丹法达到很高深境界的道士。 祖师宗师:各道派的创始人曰祖师;各派传道的首领称之为宗师。 真人: 通常尊称那些体道大法,道行高深,羽化登仙的道士。 黄冠:早期道教徒崇尚**,故世人根据道士衣冠颜色,称道士为黄冠。 羽客:亦称“羽士”、“羽人”。以鸟羽比喻仙人可飞升上天,引申为神仙方士,进而专指道士。后世道士多取以自号。 先生:道士的尊称或谥号、赐号。 居士:信奉道教的俗家信众。 方丈:对道教十方丛林最高领导者称谓,亦可称“住持”。方丈是受过三坛大戒,接过律师传“法”,戒行精严,德高望重,受全体道众拥戴而选的道士。 监院:亦称“当家”、“住持”。由常住道众公选,为道教丛林中总管内外一切事务者。当监院大任者,必须才全智足,通道明德,仁义谦恭,宽宏大量,弱己卫众,柔和善良,明罪福因果,功行俱备。 知客:负责接待参访及迎送宾客,《三乘集要》记载:“知客应答高明言语,接待十方宾朋,须以深知事务,通达人情,乃可任也。 高功:指那些德高望重,精于斋醮科仪,善于踏罡步斗,沟通神人,代神宣教,祈福消灾,拔度幽魂,主持斋醮法会的道士,是经师的首领。 道人:最初与方士同义,最早出现于《汉书.京房传》。道教创立后,道人一词曾专指道士。南北朝时代,则以道人专指沙门,而区别于道士。唐朝以后,又以道人泛指有道术之人,或指道士。 道长:是当今教外人士对出家道士的尊称,而不是职称。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