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中药所说的“当门子”

梵高1年前 (2023-12-01)阅读数 24#综合百科
文章标签麝香颗粒状

中药:麝香

麝香为常用川产道地中药材,鹿科动物林麝、马麝、原麝成熟雄体香囊中的分泌物 干燥而成。又称寸香、香脐子、当门子、元寸。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性温, 味辛,具有开窍、活血通络、散结止痛等功效。

真假麝香的鉴别

麝香是哺乳动物林麝或原麝的成熟雄体香囊中的干燥分泌物,在《神农本草经》中被列为上品,是珍贵的中药材。麝香腺长在雄麝脐和阴茎之间,外部微微隆起,成囊状,覆盖有细而疏的短毛。

林麝和原麝都属鹿科。成熟雄林麝身长80厘米左右,全身褐色,背部无斑点。体毛的基部深灰色,上部棕褐色,近尖端处有深红色环。头小无角,上犬齿长而尖,常露出唇外。林麝主要分布在温暖的西南部地区,海拔2400~4000米高处的针叶林区。成熟雄原麝身长85厘米,全身暗褐色,背部有**斑点,多排成六行。下颌处向后至肩有两条白色的带状花纹,体毛基部深灰色,近尖端处褐色,并有一个白色环。原麝多生活在北方海拔1000~4500米左右的高原地区,现在有很多地方已开始进行人工养殖。

野生麝多在冬季到来年春季之间猎取,捕捉到后立即取下香囊,直接阴干,称为“毛壳麝香”,如果去掉外面的囊壳,只剩里面的分泌物,则叫做“麝香仁”,其中呈不规则颗粒状或圆形的麝香仁,习称“当门子”,质量最好。家养的麝可以进行活体取香,每年1~2次,来年还可再取,产量较大。

一、毛壳麝香。呈囊状球形或椭圆形,直径3~8厘米,厚2~4厘米。开口处的革质皮,颜色为棕褐色,密布灰白色或灰棕色的短毛,在这一面的中央有一个小孔,叫“囊孔”,直径3毫米左右。另一面棕褐色,剖开可见有一层褐色半透明的中膜,内膜呈棕色,习称“银皮”或“云皮”,内膜包裹的是颗粒状或粉末状的香仁。毛壳麝香以皮薄、仁满、有弹性、香气浓烈为佳品。可用手压捏不带毛的囊皮处,有柔软的感觉,没有顶手的硬刺物质。而且被压捏下陷后的皮囊,放手后可弹起,能恢复原状。

二、麝香仁。野生品质地柔软、润泽、疏松。颗粒状的当门子,外表有麻纹,颜色偏黑,有光泽,断面棕**。粉末状的香仁外表多带有些少脱落的内膜或皮毛,颜色偏棕色。人工养殖品呈颗粒状、条状或团块状,表面不平,油性有光泽,并有少量脱落的皮毛黏附。好的麝香仁气味浓烈,有特异的香气,味辣,带苦,微咸,颗粒自然疏松,没有锐角。可取麝香仁少许放在手心里或拇指与食指之间,加少量水润湿,进行捻搓。真的麝香不粘手,不顶手,不染手,不结块。搓成团状后,一放手就立即散开,或弹之即散,而捻完麝香的手,香味在手上经久不散。

三、取少许麝香放于舌尖与齿门之间,进行咬尝,感觉粘牙,但无砂子杂质等硌牙的感觉,味道微苦而麻辣,香气浓烈,扩散迅速,立即窜入鼻腔。

四、取麝香少许放于锡纸或金属片上,在下面用微火燃烧,开始时麝香会崩裂跳动,发出暴裂声,随即熔化膨胀,冒出黑色的油泡,而后开始燃烧,香气四溢,烧尽后的灰呈白色或灰白色。不应有火焰、火星或糊焦味。

五、取少许麝香投入开水杯中,可立即溶解产生淡**素,水被染成淡**,清澈而不混浊,溶解部分约占60%~70%,会有一些不溶的微小麝香子和散碎的皮膜。若出现有淀粉、砂尘、纤维等不溶性杂质,就必然有掺杂。若将当门子的颗粒直接投入水中,则不溶,且久不变形。

六、麝香一般以紫红色为最佳,也有棕褐色或**,黑色最次,麝香仁色泽自然有宝光。若有人工掺杂,色泽总会有一些不自然或混浊的现象,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差异。

七、将麝香的粉末与五氯化锑共研,会使香气消失,再加入氨水,香气恢复。

麝香并不是鹿的器官,只是麝鹿雄体腺囊中的干燥分泌物。若采用科学的活体养麝刮香方法,雄性麝鹿失去麝香不会有影响,麝香也能再生。

中药所说的“当门子”

雄性麝鹿从2岁开始分泌麝香,自阴囊分泌的淡**、油膏状的分泌液存积于位于麝鹿脐部的香囊,并可由中央小孔排泄于体外。十月到翌年3月为狩猎时期,但以11月间猎得者质量较佳,此时它的分泌物浓厚。

取香分猎麝取香和活麝取香两种。传统的方法是杀麝取香,即切取香囊,。将雄麝的脐部腺囊连皮割下,捡净皮毛等杂质,阴干,然后将毛剪短,即为整香,挖取内中香仁称散香。

现在猎麝已受到禁止或限制,所以试验成功了更科学的养麝刮香方法。四川马尔康饲养场试行了三种活麝取香的方法,有“捅槽取香”、“手术取香”及“等压法”等,取香后生长正常并能继续再生麝香,而且生长速度也较快。

扩展资料:

麝香知识介绍:

麝香为鹿科动物林麝、马麝、原麝等成熟雄体香囊中的干燥分泌物。亦有人工合成者,根据不同的取香方式分为毛壳麝香或毛香和麝香仁两种。

毛壳麝香为扁圆形或类椭圆形的囊状体,直径3至7厘米,厚2至4厘米。开品面微突起,皮革质,棕褐色,密生魄或灰棕色短毛,从俩侧围绕中心排列,中间有一小囊孔,直径1至3毫米。另一面为棕褐色略带紫的皮膜,微皱缩小,质松有弹性,剖开后可见棕褐色中层皮膜,半透明。

麝香仁野生得质柔,油润,疏松,其中颗粒状者习称“当门子”,呈不规则因圆球形或颗粒状,表面多为紫褐色,油润光亮,断面深棕色或黄棕色;粉末状者多呈棕褐色或黄棕色,并有少量脱落的内层皮膜和细毛。

百度百科--麝香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