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儒家和古代的儒家有什么区别?
古代儒家包括很多人,每个人的思想都有所不同。
而现代儒家也有很多巨擘,他们的思想也有显著差别。
首先有必要提下“儒学”、“儒家”、“儒教”三个概念。
郭齐勇在《中国儒学之精神》中阐解过这三个概念:
“儒学,今人亦称儒家或儒教。从学派、团体出发,成为‘家’;从学问、学术出发称为‘学’;从信念、信仰出发称为‘教’。实际上,三者为一回事,三个称谓可以互用。”
因此题主在这里提到的“儒家”我也从这三方面去全盘把握。
中国新儒家的代表人物刘述先曾主张,“儒家”有三个不同的面向,分为:
(1)政治化的儒家;(2)民间的儒家;(3)精神的儒家。
政治化的儒家在今天已经消亡,民间的儒家在东亚部分国家还有延续,而精神的儒家则专指孔孟及程朱陆王等人。
在此考虑到题主的问题应该更倾向于思想层面,所以我就从“精神的儒家”来讲。
精神的儒家可以进行分期关于儒学分期,刘述先曾在《论儒家哲学的三个大时代》这本书中,把儒学的发展分成了三个阶段,包括先秦儒学,宋明儒学和现代新儒家。
(1)先秦儒学: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
孔子的思想是主张“仁”,“克己复礼为仁”,他推崇周礼,认为人要向圣人看齐,学会克制私欲,也就是所谓的“内圣”之道。除此以外,孔子也敬天,“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孔子的这些思想对后代儒者影响很大。
孟子提倡性善,他认为恻隐之心是人的“本心”,人可以通过尽心、知性、知天的方式向天道趋近。孔孟的这种敬天的思想,形成后世把儒家上升为“儒教”的话语源头。
荀子主张“性恶”,认为“化性起伪”,他更重视外在的礼对人的行为的约束。
(2)宋明儒学:代表人物:程颢、程颐、陆九渊、王阳明
宋明儒学可分成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两派,但是每个人的思想也有显著的差异。
如牟宗三在《心体与性体》中将两派细分成三个不同的思想体系:一是周敦颐、程颢、张载代表的“天道论”;二是程颐、朱熹代表的“本性论”;三是陆九渊、王阳明代表的“心性论”。这点得到不少学者的认同。
(3)现代新儒家
刘述先认为现代新儒家可分为“三代四群”,具体如下:
第一代第一群:梁漱溟、熊十力、马一浮、张君劢
第二群:冯友兰、贺麟、钱穆、方东美
第二代第三群:唐君毅、牟宗三、徐复
观第三代第四群:余英时、刘述先、成中英、杜维明
现代新儒家起源于20世纪初西方“民主”与“科学”的思潮挑战,当时主流的思想是全盘西化,流行的标语是“打倒孔家店”。儒学在经过自我否定后寻求新的发展,如梁漱溟在《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中便认为西方文化是往前的,印度文化是向后的,而中国文化是居中的。
自此以后,便掀开了儒学自救的各种理论尝试,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港台新儒家进行了所谓的“灵根自植”,希望能复兴儒学。
通过上面大致的梳理后,其实可以大致地区分出古今儒家的主要不同如下:
原始儒家讲究的是“天人关系”,强调人的心性与天道不违背。
宋明理学在继承原始儒家的基础上产生不同的分轨,如同“月印万川,理一分殊”,可分为执着于超越的“理”的理学与强调人的心性的心学。二者分庭抗礼,都有很好的发展。
而现代新儒学,它的侧重点其实有两个:其一,就是面对西方文明的入侵,儒学需要找到能够和西方对话的思想资源。其二,就是面对儒学从中心走向边缘的处境,他该如何进行现代化的理论嬗变,与时代相接轨。
不管是古代儒家还是现代儒家,作为一种思想,肯定有产生它的时代背景因素,因此最好结合时代去综合考察,这样对理解相关的思想会有一定的帮助。
儒学、儒教他们区分在哪?真能促进民族复兴吗?
儒家思想的精华包括先秦儒家思想、孔子的仁与礼、从前孔子时代的礼乐制度到孔子的仁礼思想、孔子的仁、孔子的礼、孔子的孝道、《论语》中的孝、《孝经》论孝、孔子的命观、孔子命观形成的背景、孔子命观的特征与内涵、“修身俟命论”的人生指导意义、孔子的人生问题论、乐——孔子的人生态度和人生境界、孔子与弟子论志向、立身行事中的言与默、孟子的性善论与孟子的使命、孟子的仁政学说以及荀子的性恶论与礼治说、儒家思想的流变、贯通天人——董仲舒的儒学思想、“性即理”——周、张、程、朱的理学思想、“心即理”——象山、阳明的心学思想、新儒家——西学东渐的文化回应、儒文化圈的崛起——儒学促进现代经济发展的可能等内容。“儒学”、“儒家”、“儒教”这些概念要分清。儒学作为一种学说,儒家作为一个阶层,儒教作为一种信仰,三者相同也不同,需要区分开来
经学原本是泛指各家学说要义的学问,但在中国汉代独尊儒术后为特指研究儒家经典,是一种解释其字面意义、阐明其蕴含义理的学问。经学是中国古代学术的主体,仅《四库全书》经部就收录了经学著作一千七百七十三部、二万零四百二十七卷。经学中蕴藏了丰富而深刻的思想,保存了大量珍贵的史料,是儒家学说的核心组成部分。
儒学是一种思想学说,主张仁义礼智信。而儒教是一种思想体系,也可以说是一种思想的信仰,这就是他们之间最大区别。但是儒学和儒教都不能真正的实现我国的民族复兴。要想实现民族复兴只有靠发展,因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儒学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一个占主流的学派,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主流思想。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自古以来儒家学说在中国的文化上占据着统治的地位,具有很高的影响力。汉代以来采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学说在中国的地位开始越来越高。
在春秋战国的时候那个时候战火纷飞,民不聊生。但是那个时候的思想却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虽然当时儒学也是一个主流思想,但是并没有被大多数的统治者所采纳,一直到汉武帝的时候才正式接受了,儒家学派的学说从此正式成为官方的正统思想,可是到了魏晋南北朝的时候盛行玄学,对儒家学说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但是随着时代的演变,儒家学说吸收了道教思想,也被后来的统治者重新采纳,直到五四运动后,儒家学说统治地位才被废除。
而儒教的最高信仰是儒家思想,他们封孔老先生也就是孔子作为自己的老师。因此凡是在中华大地生活的每个人,包括汉族和其他的地方的少数民族都要学习孔子的优秀品质。因此古代皇帝他们想在思想控制百姓,就必须巩固儒学的地位。儒学中也有许多不好的地方,比如说三纲五常,限制了古代妇女的发展,让妇女地位不平等。这样的观点在当今社会看来是一种不合理的,不利于国家的发展,社会的发展。因此要想实现民族复兴,只有靠发展经济发展生产力,科技创新,才可以改变。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