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淤血的疾病介绍

泡在奶味里1年前 (2023-12-22)阅读数 6#综合百科
文章标签淤血水肿

淤血多是在外力作用下,使皮下毛细血管破裂出血所致。因血液从毛细血管破裂处外渗致皮下。所以我们在完整的皮肤上可以看到皮肤一片淤青。此时外渗致皮下的血液已属异物,又因皮下神经丰富。所以疼痛感明显。发生淤血24小时后,可以用温水热敷患处。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淤血消散。一般皮下淤血机体会慢慢吸收,时间大约需要两周左右。

淤血的疾病介绍

处理方法:1.在淤血处,用药酒擦拭后轻揉,促进淤血消散。

2.建议服用中药进行调理。 (一)淤血的原因

1.静脉受压静脉受压使管腔发生狭窄或闭塞、血液回流受阻导致相应部位的器官和组织发生淤血。如妊娠子宫压迫髂静脉引起的下肢静脉淤血。

2.静脉管腔阻塞 常见于静脉血栓形成,由于静脉分支多,只有当静脉腔阻塞而血流又不能通过侧支回流时,才发生静脉性充血。

3.心力衰竭 二尖瓣瓣膜病和原发性高血压引起左心功能不全时,可导致肺淤血,肺源性心脏病导致右心功能不全可造成肝、肾和下肢等器官淤血,引起体循环淤血。

(二)淤血的病理变化

肉眼:由于静脉回流受阻,血液淤积在扩张的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故淤血的器官和组织体积增大;由于淤血区血液流动缓慢、缺氧,氧合血红蛋白减少,还原血红蛋白增多,故淤血脏器呈暗红色。

代谢:静脉淤血时,器官和组织得不到充足的氧气和营养物质,使组织代谢率降低,产热减少,使体表淤血处温度降低;淤血的组织相对缺氧,代谢机能减弱。

光镜下:小静脉和毛细血管扩张充盈,可见出血,间质水肿。

(三)常见器官淤血举例

1.肺淤血:多为左心衰竭引起,左心腔内压力升高,阻碍肺静脉回流,造成肺淤血。肉眼表现为肺脏肿胀、重量增加、色暗红或呈棕褐色,质地变硬。切面流出泡沫状红色血性液体,光镜下急性肺淤血见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肺泡壁增厚,肺泡腔内充满水肿液及出血。慢性肺淤血时,可见肺泡壁变厚及纤维化,肺水肿、肺出血,并见大量吞噬含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称为心力衰竭细胞。长期慢性肺淤血可致肺脏褐色硬化(肺质地变硬,肉眼呈棕褐色)。肺淤血患者临床上有明显气促、发绀及咳出大量粉红色泡沫痰等。

2.肝淤血 主要见于右心衰竭,肝静脉回流受阻,致使肝小叶中央静脉及肝窦扩张淤血。急性肝淤血时肝脏体积增大,暗红色。镜下中央静脉及肝窦扩张,小叶中央可见肝细胞萎缩、坏死。周围肝细胞发生脂肪变性。慢性肝淤血时,肝小叶中央严重淤血呈暗红色,多个肝小叶中央淤血区相连,而肝小叶周边肝细胞因脂肪变性为**,致使肝脏呈红(淤血区)黄(肝脂肪变区)相间的花纹状,如同槟榔的切面,称为槟榔肝。光镜下可见肝静脉、中央静脉和肝窦扩张淤血,肝小叶中央部肝细胞因缺氧和受压发生萎缩和坏死,肝小叶周边部肝细胞发生脂肪变性。长期慢性肝淤血可致肝脏淤血性硬化。与门脉性肝硬化不同,淤血性肝硬化的病变较轻,肝小叶改建不明显,不形成门脉高压和不产生肝功能衰竭。

(四)淤血对机体的影响

①淤血可致淤血性出血、组织水肿

②脏器实质细胞的萎缩、变性和坏死;

③长期慢性淤血可致脏器硬化

④侧支循环的建立。在肝硬变时门静脉和腔静脉之间侧支循环的吻合支开放,形成胃底食管静脉曲张,腹壁浅静脉曲张,以及痔静脉曲张。 器官或局部组织静脉回流受阻,血液淤积于小静脉及毛细血管内,称静脉性充血,简称淤血。

常引起的后果:1.淤血性水肿。2.淤血性出血。3.淤血性硬化 淤血的后果取决于器官或组织的性质、淤血的程度和时间长短等因素。短时间的淤血后果轻微,而长时间的淤血后果较为严重。长时间的淤血又称慢性淤血(chronic congestion),由于局部组织缺氧,营养物质供应不足和代谢中间产物堆积和刺激,导致实质细胞发生萎缩、变性,甚至死亡。间质纤维组织增生,加上组织内网状纤维胶原化,器官逐渐变硬,出现淤血性硬化(congestive sclerosis)。

水肿,俗称浮肿

水肿,俗称浮肿,常是某些疾病的信号。心脏病、肝病、肾病、内分泌疾病及某些营养不良性疾病等,都可能出现浮肿症状。但有些浮肿并非疾病的表现,而是一种生理反应。

特发性浮肿有些20~40岁的女性,早晨起床后,眼睑及颜面常出现轻度浮肿,下肢皮肤有凹陷性水肿或紧绷感。随着一天时间的推移,可逐渐减轻消退。这种浮肿的机理目前尚不十分清楚,但多数学者认为,其可能与神经精神因素及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有关。

反应性浮肿有些人特别是高温作业或身体较胖又不爱活动者,受环境温差的影响,因温热刺激,皮肤血管扩散,体液渗透并积聚于皮下组织,常在手、足等处发生浮肿,夏天过后,则自行消退。但每夏必发,反复多年。

体位性浮肿长时间站立、行走、下蹲或坐位,可因下肢血液回流受阻、淤积而造成浮肿,改变体位后一段时间,浮肿可自行减轻、消失。近年来研究发现,人在直立体位时,体内醛固酮分泌增加,可造成暂时性水钠潴留,也可引起水肿。

经前期浮肿有些健康的女性在月经来潮前一周或半个月内,出现眼睑、手背、脚踝甚至双下肢轻度浮肿,或伴有乳房胀痛、盆腔部沉重感,以及烦躁、易怒、失眠、疲乏、头痛等神经官能症症状。月经来潮时,排尿量增多,浮肿及其他症状可逐渐消退。这类浮肿多与月经周期变化和体内神经内分泌功能改变有关。

药物性浮肿服用某些药物后,脸、手、足出现浮肿,停药后浮肿会逐渐消退。如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睾丸酮、雄性激素、胰岛素、硫脲、甘草等药物,可引起体内水钠潴留,导致浮肿。

对浮肿切不可粗心大意,务必及时查明原因。对上述浮肿不必忧心忡忡,更不必乱用药,但如果是由于疾病所致,则应积极治疗原发病。

什么是水肿

水肿系指血管外的组织间隙中有过多的体液积聚,为临床常见症状之一。与肥胖不同,水肿表现为手指按压皮下组织少的部位(如小腿前侧)时,有明显的凹陷。祖国医学称之为“水气”,亦称为“水肿”。

分类及常见疾病

1.全身性水肿 按照其病因可分为以下类别:

(1)心源性水肿:常见于充血性心力衰竭、急或慢性心包炎等。

(2)肾源性水肿:常见于肾(3)肝源性水肿:常见于病毒性肝炎、肝硬变等。

(4)营养不良性水肿:常见于低蛋白血症、维生素Bl缺乏症等。

(5)结缔组织病所致的水肿:常见于红斑狼疮、硬皮病及皮肌炎等。

(6)变态反应性水肿:如血清病等。

(7)内分泌性水肿:常见于席汉病、甲状腺功能减低及库欣综合征等。

(8)特发性水肿:如功能性水肿等。

(9)其它:贫血性水肿、妊娠中毒性水肿。

2.局限性水肿

(1)静脉梗阻性水肿:常见于血栓性静脉炎、下肢静脉曲张等。

(2)淋巴梗阻性水肿:常见于丝虫病的象皮腿、流行性腮腺炎所致胸前水肿等。

(3)炎症性水肿:常见于丹毒、疖肿、蜂窝组织炎等所致的局部水肿。

(4)变态反应性水肿:常见于血管神经性水肿、接触性皮炎等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