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心学是什么学派,及主要思想

是丫丫呀1年前 (2023-12-22)阅读数 8#综合百科
文章标签佛陀的是

首先,我们敲定一点认识。王守仁(号阳明子)是大儒。

为什么会有人搞不清楚他是儒释道中的哪一家呢?这是有原因的。

儒学的发展进入宋朝,汉儒的经学,谶纬学已经完全没落,儒学要继续在上层发展,必须进行改造发展。当时能够用来改造儒学的是什么?一部分引入了佛学思想,但是更重的是老庄的道学思想。“三教合流”中,哲学思潮互相融合非常明显。

儒学形成了三大流派,主要是二程(程颢、程颐)一朱(朱熹)的程朱理学,他们引入道家思维,重新构建了儒学。在大宋儒家巅峰中占了一个很强的一派--理学。又因为以道为无极,所以也称他们为“道学家”。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他们这一派属于客观唯心主义。

另外就是南宋对抗朱熹的陆九渊的主观唯心主义。这一派的传人就是王阳明。

还有一个流派叫作事功学。代表人物是叶适,不但要修身修心,还要建立功业。这其中前两派讲究修身,要做圣人,就是“内圣”。而事功学讲究的是建功立业,是“外王”。

而王阳明的成就,就是在党禁森严的明朝将儒学三派合流,成为明王朝最强大的儒家武将。

陆王心学,其实是把王阳明归在主观唯心主义这一流派的。随着社会的变化,主导官学地位的理学,由于过于追求修身修心,借佛道说理,不可避免的陷入了空谈和思辨陷井。空谈心性,不切实际,不识时务。理学就是一个政治附庸,更凸显无用和空洞。王阳明在这个时候继承了陆九渊的心学,希望能够取代理学,挽救儒学和朝廷的败相。

这个人非常特殊,完全不同于其他学者。他是个思想家,但他同时也是一个文官,更重要的一点,他还是一个军官。“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就是他说的。这是个文武双全的人,理论上有高度,学术上有研究,实践中有战果,这简直就是一个21世纪的全新复合型人才。在明朝的政治高压下面,他还可以开办书院。那是非常了不起的。

王阳明的学说,算是兼融了广义理学的所有流派。他的学说以孔孟的学说为主旨,又带有明显的道家佛家色彩,继承了二程理学,又发扬了陆九渊的心学,也光大了朱熹的“心即是理”,另外由于他本人的战功很高,以实际行动践行了叶适的事功学,王阳明提出的知行合一,其实就是理学心学事功学结合的产物。

但总的来说的王阳明的学说,以侧重心学为主。“天地万物,与人原是一体,其发窍之最精处,是人心一点灵明”这句话说得多好。虽然是对二程一陆,心学的继承和发展,但又有明显的区别,一般称为王学或者是阳明学。

至于他的军功,在他的学问面前,是锦上添花。

王阳明的心学与禅学有哪些异同

有种观点说:老子和庄子不“究竟”,“证量”不如释迦摩尼,更把“阳明心学”斥为是旁门左道,他的根据是从心学最高的“四句教”来的。结论是:终究因为最后一句“为善去恶是格物”,王阳明还是“动心”了。究竟“阳明心学”是不是魔,那还得从“破魔宝典”《楞严经》看。

心学是什么学派,及主要思想

阿难遭蛊以后,这事就开始了,佛陀首先问他“因何出家”?阿难给出的答案是他看到“佛像庄严”,然后就“发心出家”,想一直跟着佛陀。其实就是他看乔达摩*悉达多长得太帅,心想肯定有个啥法子也能变成这样,然后就跟着一起耍帅去了,或者是他觉得别人看僧团都是高山仰止,自己加入就会倍有面子,这都是“慢心”在作祟。

佛陀对这个答案嗤之以鼻:“阿难,那不是你的真心。”

接着,佛陀“以逻辑破逻辑”,以“七处征心,八还辨见”把阿难的各种攀缘妄识怎么露头的就怎么打回去。阿难痛哭流涕,请求佛陀还是“明示”吧,佛陀看到时机已到就答应了阿难以及诸大众准备“开示”。

为什么说这个时候时机到了呢?因为此时的阿难真心被触动了,“痛哭流涕请佛陀开示”就是真心的作用,注意这里:这是真心作用下的“动心”。佛陀答应此时开示本身就是认可了阿难真心的分别作用。

佛陀是这样说的:依尘境而起的都是妄识攀缘,甚至包括攀缘他自己,所以佛陀是反对筑佛相的,而阿难却正是以此妄识出家,一切不以尘境而起之念都是真心的起用,就是说真心不生不灭,妄识必然因攀附尘境而随着尘境生灭。

那什么是真心起用呢?举个例子:答应别人一件事就一定要做到,不需要质押,也不需要合同,就是因为答应了别人,简单到发指,就是一诺千金。

阿难听完佛陀的开示表示自己都明白了,但佛陀必然是看出他还不到火候,因为真明白的不会说自己都明白,就又试他一下:举起自己的右手,问阿难“看见了吗”?

阿难:“看见了。”

佛陀:“看见了什么?”

阿难:“看到佛陀举臂做光明拳,晃耀我的心目。”

佛陀:“你用什么看见的?”

阿难:“我是用眼看见的。”

佛陀:“我问的是你用哪种心看见的?”真心还是妄识,真心起用还是攀缘尘境?

阿难:“我用的是真心。”见相渴仰,心目都被晃耀了,阿难还以为这不是依境而起的妄识。

佛陀:“咄!”我只是举起一只肉手罢了。

碰到这样的,佛陀拿他也没办法。这样的事孔子也碰上过,逼得孔子来了句“吾无隐乎尔”。

阿难搞了一辈子,直到佛陀去世了才“破魔”,大概也是因为他没了“见相渴仰”的对象才透了过去,才明白了佛陀到底说的是什么。懂了那么多道理,阿难的“行”终于对上了。

这才是“知行合一”。“知而不行”就如破参前的阿难那样,所谓“行而不知”,人必有适合自己做的事,也必定得认识到这世上存在着自己能力以外的东西,不夸大自己的能力,不勉强自己便是,不清楚这些便是“不知”。从这个角度再看孔子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就是字面这么简单。

阳明心学源自孟子四心: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

这“四心”人是生来就有的,根本无需攀缘尘境:这次你看到有人倒霉动了恻隐之心,下次见其他人倒霉还会动,恻隐之心并不会因人而异。若硬要说希望谁倒霉,那就先品品这个心思是与生俱来的吗?

没错,“仁义礼智”就是真心的起用,阳明心学诞生的基因里就“自带破魔”,这“动心”动的是真心。“四句教”的前三句就是禅,佛法教人“解脱”,而心学是教一个“解脱者”该怎么做——为善去恶是格物。

搞佛学的之所以会觉得心学的“动心”有问题,是因为自己的心就静不下来,更遑论分别“真妄”;而搞心学的往往透着实用的功利,自然会觉得佛法太过消极。所以,搞佛法得多动动,搞心学得多静静。

永明寿禅师有本巨著:《宗镜录》,其中总结了学佛者的顽疾——一味讲“性空”,不观“缘起”,这就是“枯禅”。“性空”是为了“缘起”的时候能真正“随缘”,有个“先入为主”的动机在,你就不可能“随缘”,口说“随缘”的却尽是不甘心;《传习录》中到了王阳明和弟子的来往信件处,一个二个尽是不踏实玩佛老高妙的,为了让他们收心,王阳明回信的工作量当真不小,捎带讲弟子们玩佛老“玩”得太飘,千万留神这里不是说“佛老”本身太飘。

佛家终究因为是“局中人”,故而要谈“解脱”;道家因循天理,你可以选择“不入局”,如庄子般“心热眼冷”,但那要能“看穿”,也只有“看穿”才能作为一个“观局者”,一个“局外人”才能看得清而因势利导。

佛法起用在“前五识”即“眼耳鼻舌身”,管住自己的“色声香味触”就行,同时却也因为这种方式把自己限制住了——只要把意识向外就犯戒,如此以来就只能处理自己的感觉,甚至连“助人为乐”都成了问题——对境起心动念了;道家看准天时,不到那个时候谁都没办法,这才是庄子“诟病”孔子的入手处——瞎忙活,所以道家的人都说孔子那是“笨”、是“徒劳”,然而到了要变的时候,也是谁都没办法保持原样的,这时候能成事,道家就开始出山了。

处理好人与自己关系的是佛家,处理好人与人关系的是儒家,而“阳明心学”的禅宗底子则是先处理好了人与自己的关系,再去处理人与人的关系,如此便不会受制于“所知障”,这实际又等于了老子的“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而如果人人都能处理好和自己的关系,那便又如杨朱所谓“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人人都不吃亏也就没人得了便宜,照样天下太平。

极致的佛家却又是道家。

简单地说,王阳明的心学多少都有吸收佛学的一些思想,但是两者又有明显的不同。

心学属儒家思想在宋明期间发展的样式,而禅学则是佛学传到中国,经过改造的适合在中国传播的佛学,最为人们所知的就是六祖慧能了。

心学还有“心”,这个心不是我们理解的那种实实在在的心脏,可以把这个“心”理解为我们的思想,就是有这个“心”所以我们能思想,能感受。心学的主旨是要人们重视“心”,同时也要重视学习,修养,从“心”去了解认识这个世界,和做出行为。心学因为属于儒学,所以是教人入世的。

而禅学则是要人不执著,即是人本无心(这个心也可以理解为思想),只有我们不想,不思,不执著,最后达到连“我”都忘记的境界,也就修得了最高境界,达到解脱,悟空的境界。禅学是教人忘记人世间的一切,教人解脱出世的。但是注意不要把禅学理解为让人最后成为行尸走肉,毫无思想感情的人了。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