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如何分辨是谣言与不是谣言?

桃子1年前 (2023-12-22)阅读数 5#综合百科
文章标签谣言的人

如何辨别谣言

谣言诚可畏,在生活中谣言时常会困扰着我们。尤其是现如今互联网普及,更为谣言的散播提供了便利条件。你是否曾被谣言所欺骗,你是否也曾经在不经意间传过谣言?那么如何分辨谣言呢?

一、常见的谣言

1/3

偷换概念是谣言制造者喜欢的方式。瞎编的数据、看似专业的名词、东拼西凑的语言,看似合理,实则漏洞百出。

2/3

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谣言最容易被散播。食品安全、人身安全、社会矛盾、医疗疾病等等。

3/3

看图写话式的谣言很难辨别,这些谣言通常以夸张的内容引发争论。

二、如何分辨谣言

1/5

询问法。

遇到不了解的事情先不要传播,不妨在网上或者书中查一下相关的关键词,许多谣言是已经被辟过谣的,稍微一查即可得到答案。

2/5

追根溯源法。

许多谣言中所叙述的内容完全不符合科学常理,我们只需要将谣言中相关数据、内容结合原理很容易就能识破谣言。

3/5

内容判断法。

如何分辨是谣言与不是谣言?

文不对图式的谣言直接看图可能难以分辨,而且来源各异,需要大家擦亮双眼。文中所叙述的事发地和事发时间是否模糊不清,是辨别此类谣言很好的一个依据。

4/5

观察评论法 。

评论可以快速为我们提供思路,很多朋友会提出不同的观点,来自谣言中事发地的朋友也能提供很多真实线索。

5/5

许多人都在不知不觉中传播了谣言,说轻点会成为朋友的笑柄,说重了不仅助长了造谣者的气焰,还使得一些本应该被传播出来的信息被谣言所遮盖。转发只需一点,却让多少人受骗。因此在这里呼吁大家,请珍惜自己的转发权。

发表该经验的原作者:a263879867

参考资料来源于:百度经验

“不要到处散播谣言,因为谣言是带有三个叉的舌头,它会伤害三个人:传播谣言的人,听到谣言的人和被谣言中伤的人。”谣言的力量非常大,有时候甚至到了颠倒黑白、指鹿为马的程度,这并不是夸大其词,很多人在利益面前,为了能够满足自己的私欲,不惜采取各种手段对对手进行诽谤以及恶意中伤,希望借此败坏对手的名声,从而让自己获利。然而造谣中伤他人,背地里对他人放冷箭

的人,即便是对他人造成了伤害,但最终对自己也绝对没有好处。

第一点,对一些悄悄话要保密

有这么一些人,他们和你情投意合时无话不说,无情不表;可一旦关系疏远,就变得冷漠起来,甚至反目成仇,甚至火上浇油,不惜彼此陷害,从而达到他不可告人的目的。殊不知,这些透露出他人秘密的人最后也是要吃亏的,因为悄悄话大多都是在两人之间传播的,你抖出了对方的隐私,对方可能会因愤恨对你狠狠还击,所以,尽量不要对谁都说悄悄话,而对于别人告诉给你的悄悄话,也一定要守口 如瓶,不要惹来无端的麻烦。

第二点,无中生有的话不要讲

俗话说:“捉贼捉赃,捉奸拿双。”就是说我们说话办事要有真凭实据,不能无中生有,空穴来风。如果你喜欢捕风捉影,喜欢无中生有,胡乱散布谣言,别人就会对你防范有加。慢慢地,你们之间就会产生隔阂,而你也会被众人孤立起来。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