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写信的格式写一篇作文考试后反思五百字.
紧张而急促的期中考试结束了,在成绩公布的同时,我的心情也是波澜起伏,剩下的就是总结与反思。我很清楚,这次考试不是很理想,语文有几题还是以前做过的,但还是错了,实在是不应该,我以后一定要吸取经验教训,一定会仔细一点的,我相信我下次会考得更好!请老师相信我!就语文试卷来看,应该说难度不是很大,活的能力题目较多,尤其是基础部分的语言能力题占这部分的50%。阅读与写作也不是过难的。阅读能力非常薄弱,得分率没有超过72%。另外还比较粗心,比如在我的试卷上,一道题的列式正确,可最后的计算却错了,痛失了?分。这种现象也不是第一次发生了,所以一定不能马虎,不能掉以轻心,否则后悔莫及。
在各科成绩当中,我的英语考的最差,其中听力、句型转换是最薄弱的。所以,我想我可以利用周末的时间,做一些听力、句型的题目,来提高我的英语成绩。我想纸上谈兵是不够的,我应该从现在做起,施行我的计划。还需要持之以恒的精神,这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我想如果我做到了这一点,我的英语成绩一定能考的更好。
这次考试之所以没有考好,总结原因如下:
1 平时没有养成细致认真的习惯,考试的时候答题粗心大意、马马虎虎,导致很多题目会做却被扣分甚至没有做对。
2 准备不充分。“不打无准备之仗。”言外之意,无准备之仗很难打赢,我却没有按照这句至理名言行事,导致这次考试吃了亏。
3 没有解决好兴趣与课程学习的矛盾。今后力争解决这个问题。上课认真听讲,课后认真完成作业,力争下次取得理想的成绩。这次考试虽然没有考好,但是我相信,我只要照着我上面写的学习方法做,我的成绩一定会变好。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我相信,我一定能成功!
你先看一下关于信的格式;举个例子;
[思路分析]
你好
[解题过程]
书信,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一种应用文。可同学们在写信时,却常常对书信的格式掌握不住。那么,写信时,在格式上我们应当注意些什么呢?
一般的书信由六个部分构成。这六个部分是:称呼、问候、正文、祝颂语、署名、日期。下面分别说说它们在格式上的要求。
(1)称呼
写一封信,先要把收信人的称呼顶格写在第一行,然后,再在后面加上冒号,表示下面有话要说。
(2)问候语
问候语要写在称呼的下一行,空两格。它可以独立成为一段。
(3)正文
正文一般分为连接语、主体文、总括语三个部分。每一个部分开头都应另起一行,空两格落笔。
(4)祝颂语
祝颂语是表示致敬或祝贺一类的话,如“此致”、“祝”等。它可以紧接着正文写,也可以独占一行,空两格写。另外,在写与“此致”和“祝”相配套的“敬礼”、“健康”一类表示祝愿的话语时,一般要另起一行顶格写。
(5)署名
写完信之后,在信的右下角写上发信人的姓名叫做署名。在署名的前面一般还要加上合适的称谓,如“同学”、“好友”,“弟”“妹”等。
(6)日期
发信的日期可写在具名的后边,也可以另起一行。
信的格式如下例所示。
小英同学
你好!
徐州分别已经快有一年了,咱们班学雷锋小组的成员都非常想念你。
前几天,我们到五保老人张奶奶家去打扫院子的时候,她老人家还在念叨你呢!(以下正文内容省略)
我们都希望你能趁假期回徐州一趟。
此致
敬礼
同学 王 萍
可文章却不同;
文章体裁
一、议论文
二、记叙文
三、小说
四、说明文
五、散文
第一部分:议论文
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鲜明的论点,确凿的论据,严密的论证)
一、论点的特点:①正确②鲜明
归纳论点的方法:
1、标题
2、文章开头
3、结尾
4、中间:
①通过归纳总结论据的共同点来推断出论点
②总结性的词体现中心论点的句子(例如:由此可见我认为;总之……)
③先找出文章的论题,然后依据论题在文中找出反复出现的类似的论断性的话,合并同类项,最后归纳。
注意:归纳论点的句子必须是完整而鲜明的肯定性的论断的句子。
二、论据
事实论据(如现实事件、历史事实、统计材料、具体数字等)
理论论据:(包括人们公认的原理、公式、定义、法则、规律、名言警句等。)
归纳论据的要点:××人+怎么做(与论点密切相关的方面)+结果
注意:在引用中可能有些不是名言,而是具体的事实,那是事实论据。
三、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举例论证(事例论证)、引用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正反对比论证)。
1、例证法(摆事实):具体典型而且充分地证明了某一论点。
2、引证法(讲道理):引用了什么论证了某一论点,使论证具有说服力。
3、喻证法(讲道理):形象生动地阐述了某一论点,使说理更通俗易懂。
4、对比法(讲道理):通过对比,突出强调了某一论点,使说理更鲜明。
四、分析议论文的表达方式
1、议论文中的记叙,往往概括性很强,作用:用事实证明某一观点或主张。
2、议论文中时而有生动形象的描写,作用:更鲜明生动地证明了某一观点。
3、议论中的抒情,会使议论更有感染力,更深入人心。
五、议论文的语言特点:严密、准确
六、论证方式:立论和驳论
七、论证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第二部分 记叙文
一、常见叙事线索
1、人物线索:人物的见闻感受或者事迹
2、物品线索:某一有特殊意义的物品。
3、感情线索:作者或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
4、事件线索:中心事件 5、时间线索 6、地点变换线索
找线索: ①文章的标题②各段反复出现的事物③文中议论抒情的语句
④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 ⑤某一人物的见闻感受
作用:文章内容井然有序地组合在一起,人物的思想性格,事情的来龙去脉。是贯穿全文的脉络。
二、记叙顺序
1.顺叙:即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的顺序写(时间先后)。
作用:使文章脉络清楚,有头有尾,给人鲜明的印象。
2.倒叙: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然后再按顺序进行叙述。
作用:避免平铺直叙,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引人入胜。
3.插叙:在叙述过程中,由于内容的需要,中断原来情节的叙述,插入有关的情节或事件,然后再继续原来的叙述。(比如:回忆往事)
作用:补充、衬托出文章的中心内容(人物或事件),丰富了情节,深化了主题。
三、人物的描写方法
1、肖像(外貌)描写[包括神态描写](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
2、语言(对话)描写3、行动(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4、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
四、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自然景观如天气、季节、山川、湖海等自然景物):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预示人物的××命运、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社会环境(描写社会状况或者人物活动的场景和周围(室内)的布局、陈设):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渲染××环境气氛。
五、记叙文的词语或句子的含义辨析
1.结合特定语境(即具体的句、段、篇、上下文),分析词语的含义。
2.要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褒义、贬义、中性),明了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一词多义等。3.注意语气或语调。4.着眼于词句之间的搭配。5、着眼于词义范围的大小、轻重程度。6.注意言外之意(如:挖掘比喻句中的本体或者事物的象征意义,用平实的语言表达)。
六、记叙文开头句子的作用
1、开篇点××题; 2、总领全文; 3、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
4、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或思考。 5、为下文××埋下伏笔
七、记叙文中间句子的作用
1、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2、段末起总结作用;(总结上文;引出下文)
3、为下文××埋下伏笔4、为下文××情节作铺垫5、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八、记叙文结尾句子的作用
1、篇末点××题;2、总结全文,深化××中心;3、首尾呼应;4、点明××中心,升华主题;5、令人深思,给人启示,让人觉得回味无穷。6、点题7、前后照应8、首尾呼应
九、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1、渲染××气氛2、烘托人物××性格(感情)3、点明××中心(揭示主旨)4、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十、归纳记叙文的中心意思
1、找文章标题;语段中开头结尾处的抒情议论性句子。2、把文章主要段落的大意连贯起来,加以综合概括,然后指出作者借以表达的思想、感情、态度等。(特别是抒情散文中)3、还可从时代背景入手分析。4、从作者对人物或事物的态度判断。
十一、概括段意
(1)摘句法:在文中找出中心句作为段意(有时要中心句进行适当的删改)。
(2)概括法:例1:(记叙的段落)记叙了+××人(组织或单位)+××时××地+何种情况下+做××+结果。(注意原文强调的是什么)
例如2:(描写的段落)描写了+××景物+××特征。
例如3:(议论文)运用××论证方法(或论据)+从××角度(方面)+论证了××观点。例如4:(抒情的段落)抒发了怎么样的感情。(3)合并法:有些文段有两个以上的主要内容,就要把表达这些内容的短语合组合成句。
第三部分 小说
一、小说三要素
1、人物2、情节3、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A、开端:交代背景,铺垫下文。 B、发展:刻画人物,反映性格。C、高潮:表现冲突,揭示主题。 D、结局:深化主题,留下思考。
情节的总的作用:使小说变得丰富、生动、曲折,可以强化人物性格、深化主题和增强艺术感染力。
二、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抒情、议论。
A、叙述:对人物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所作的交待、陈述。
作用:可以把描写的各个方面联成一体,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加深读者对人物、事件的理解。在议论文中,作为事实论据,用来证明论点。
例1:他走了。 例2:我们爬上了山。
B、描写: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对人物、事件和环境所作的具体的描绘与刻画。
作用:能实现文学形象的具体性生动性和可感性。
例1: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
例2、我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只见探照灯的光带,透过飘飞的雪片,直向天空射去。
C、抒情:作者在作品中抒发由某种媒介触发起来的主观感受和思想感情,以强化某些景象的色彩,或突出人物性格的一种表现手法。
作用:表达作者强烈的某种主观感情。起到渲染环境气氛,强调人物性格品质,突出文章中心的作用。引起读者的共鸣,使文章更有感染力。
1、直接抒情(往往直抒胸臆,情感浓烈):
例1:《最后一课》中:啊,那些坏家伙,他们贴在镇公所布告牌上的,原来就是这么一回事!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
例2:哦,北大,北大,你委于我心的实在是太多,太多。例3:祖国啊,母亲!我爱你,中国!
2、间接抒情(借景抒情:通过景物描写,抒发感情。)
例1: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我们上了轮船,离开钱桥,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表现人物欢快兴奋的心情:“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表现人物失望、沮丧的心情。
D、议论:作者直接在作品中对人物、事件表明自己的态度、情感和评价。
作用:1、在记叙性文体中,议论有两种方式:先叙后议和先议后叙。前者见解独到,令人深思,具有启发性;后者可使读者很快进入对将要叙述的事物的思考,引起读者对下文的注意。 2、议论在散文中会对形象的特征或意义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3、议论在议论文中主要是阐述观点。
E、说明:是对事物与事理进行的解释和介绍。作用:使读者清楚明白地了解被说明的事物和特点。 例1:这张桌子是方的。
三、分析人物形象
1、分析人物的各种描写,准确把握人物的思想情感以至性格。
2、抓住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和谐相处),分析人物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
第四部分 说明文
1、怎样把握说明对象的特点
A、题目B、首段C、关键词句(比如:运用了说明方法的语句、中心句)
2、说明方法分类和标志
分类和作用:
一、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二、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三、打比方:形象生动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四、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
五、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六、下定义:简明周密地揭示了说明对象的本质和内涵,使说明更严密。
七、列图表:直观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八、引言论: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
3、这些说明方法有何标记?
⑴下定义:……是……,这就是……,叫……。
⑵分类别:有几类(种),一种是……,另一种是……。
⑶举例子:例如、又如、比如、再如、如,举例只举一部分。
⑷作比较:而、比……和……两种东西比。
4、说明顺序
⑴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多在建筑物的结构,如上下、远近、左右、内外、东西南北中等。
⑵时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
⑶逻辑顺序:说明事理,多说明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A、先总说后分说:总—分;分—总;总—分—总 B、先主要后次要。
C、先原因后结果。 D、由现象到本质。 E、由性能到功用。
F、由一般到特殊。 G、由整体到局部。
5、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1、说明性语言的特点:准确、平实、简明(科学小品:生动)。
6、说明文分类
1按说明对象分:实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说明事物原理或者使用方法等)
2按语言特点分:平实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科学小品或知识小品)(语言生动形象的说明文,多用描写)
第五部分 散文(记叙散文、抒情散文、议论散文)
一、要把握文章“线索”。
二、要抓住散文的“文眼”。
“文眼”指文中最能揭示题旨、升华意境、涵盖内容的句子或关键性词语。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喷发口,是文章思想感情的焦点,同时也对文章的结构起着支配统摄作用。
三、要借助想像领会作品的内涵。
阅读散文就要进行由此及彼举一反三的想像、联想和补充。把自己的想像和作者的想像融合在一起,丰富作品的意境和形象,填补文中的结构空间。
四、要体会散文的意境。
意境,就是作者把深刻的思想、动人的感情,通过生动的画面表现出来,达到情与物融合、意与景交织,以唤起读者的联想,产生动人的艺术效果。
1、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2、想象、联想和象征手法的运用
3、细处落笔,以小见大。4、侧面暗示。
五、要仔细品味散文的语言。(从修辞方法或者表达方式分析)
1、品味散文语言朴实自然美。2、品味散文语言的含蓄美。3、散文语言富有音乐美,具有诗情画意,。
六、散文特点:“形”(材料)散而“神”(中心)不散
6、从作者描写的角度(听、视、嗅、味、触觉)。
你对比一下就明白了。88。。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