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令县尉县丞的区别
县令是县级的最高长官,它的职位高于县丞县尉的,而县丞是县令的助手。次与县令,县尉最低。
县令和县尉这两个官职因为名字相近,会被很多人误认为它们是对于同一个官职的不同称呼。其实不是,县令是掌管一县大小事务的官职,是一县之长,历史上比较有名的县令有陶渊明、狄仁杰等等。而县尉则是归县令管束的,它需要辅佐县令的治理,是主要负责治安、捕盗这类事宜的职位。除了县尉之外,辅佐县令治理的官职还有县丞、主薄等等。
先说县令和知县,大体上,是一回事。县一级一把手,正职,不同时期,称呼略有不同:
战国时期,三晋(魏、赵、韩)和秦,称县的行政长官为令。
秦、汉时期,人口万户以上的县,县官称县令,秩六百石至千石,万户以下的称县长,秩三百石至五百石,汉以后放宽尺宽。
至宋代,县令只存虚名,以京朝官任其职,称知某县事,因而有知县的名称。
元为县尹。
明、清时期,以知县为正式官名。
再说县尉:
县尉一职,起于秦、汉时期,为县令佐官,掌治安捕盗之事,非要折合的话,相当于现在的副县长、公安局长,或者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隋代,改县尉为县正,随后恢复县尉称呼。
唐初,再次改县尉为县正,不久,重新恢复县尉称呼。
宋、辽、金、元时期,承袭唐制。
明代废除县尉职务。
最后说县丞:
县丞职务,始置于战国时期,为县令之佐官,相当于县委副书记、县长,或者县委专职副书记。
秦汉相沿,主要负责文书、仓库事务。历代所置略同,惟晋及南朝宋无,或以主簿兼任。
明代规定,方圆不及二十里者不设县丞,清代多不设。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