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定亲子关系除了滴血认亲,还有没有哪些损招?
相信很多人都看过《大宋提刑官》这部电视剧吧,尤其是在国产雷剧横行,很多人开始在各大网站上,不停的翻看以前的一些优质电视剧,《大宋提刑官》就是其中之一。
《大宋提刑官》讲述的是宋代时期,被称为世界法医鼻祖的宋慈,通过自己丰富的法医学知识,对案件本身进行分析,还原案件发生原因及过程的故事。
而电视剧中主人公宋慈也曾写下一本《洗冤集录》,成为了世界史上最早对法医学进行整理和记录的书籍,其中记载的知识,更是在之后近千年的时光中,被后人广泛利用,立下无数功劳。
:宋慈和《洗冤集录》剧照
然而在《洗冤集录》中曾记载着一种方法,叫做“滴血认亲”,用来辨认两者之间的亲属关系。这种方法根据现代科学证明,的确没有任何效果。
可是古代的时候人们却将其奉为真理,而且还因此衍生出了很多让人哭笑不得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下,历史上“滴血认亲”而导致的一些“悲剧”。
:滴血认亲剧照
在纪昀所撰写的《阅微草堂笔记》中,曾记载这么一则故事:
说从前有一户人家的大儿子,因为要去外地经商,一路上危险重重,再加上古代的时候通讯设施不发达,没有办法对自己的家庭进行管理,只好将家产托付给了自己的弟弟打理。
老大在外地经商的时候,一个人自然过得不舒坦,于是就娶了个媳妇。还和媳妇生了一个儿子,这本是一件好事,可是没想到老大在外面打拼了十几年,老婆竟然得病死掉了。
来源于网络:阅微草堂笔记
于是也无心做生意,就带着孩子回到老家,让孩子继承家业。
因为之前老大已经放弃了家产,所以家产可以由老二暂为打理,但是老大有了子嗣之后,老二就要将家产交给老大的儿子。
但是老二看到哥哥带着儿子回来之后,并不想将家产奉还,于是就诬赖说老大的孩子是从外面抱养的,并非是亲生的,按照规定不能将家产交给老大的孩子。
两兄弟争执不下,于是只好去官府打官司。而这个官员非常的昏庸,也没有仔细盘问老大相关细节,只是按照古法滴血认亲。幸好父子俩的血液完全相融,于是县令便将老二打了一通板子。
:父子俩的血液完全相融剧照
然而弟弟回家之后心中非常气愤,觉得滴血认亲毫无科学依据,于是就把自己儿子给拉来也进行了滴血,结果两滴血不相融,于是老二就以此为证据说官员的判断不正确。
老二平时为人极差,其他人也都非常厌烦他,于是就作证说:“他媳妇以前和别人是相好,孩子根本不是他的,所以血才不相融。”
官员审了一遍老二的媳妇,果然孩子不是亲生的,老二此后无地之容,赶走了自己的媳妇和儿子,也逃离了家乡,资产也都到了老大家手里。
:官员审了一遍老二的媳妇剧照
而清朝还有一个类似的故事,不过看起来更狗血一些,使用的是“滴血认亲”中的另一种手法“滴骨认亲”。
有一个姓潘的人和一个姓李的人,两个人都娶不起老婆,于是两个人商量了一下,将钱凑一凑娶个老婆。
娶来的老婆也特别能生,前前后后共生了六个儿子,而这六个儿子根本没有办法分清,到底是谁的亲儿子,于是只好囫囵的过下去了。
后来子生孙,孙生子,如此繁衍下去俨然变成了一个大家族,却实在分不清谁姓潘,谁姓李,于是只好让县官来判。
于是县官将之前两人的尸骨给挖了出来,然后让后人们挨个在上面滴血,哪个血融进去了,就是自己的先祖,到最后所有人都找到了自己的先祖,也算是一个较为圆满的结局。
:县官将之前两人的尸骨给挖了出来剧照
要说起滴骨认亲,上面的故事还真比不上南北朝的萧赞同志敢做敢拼,不过萧赞似乎脑子有些不好使,对于这种方法不会活学活用,到头来不但坑爹还坑儿子。
要说这个故事,就要从萧赞的身世说起,也正是因为他扑朔迷离的身世,才让萧赞学会了“滴骨认亲”的方法,坑了自己活生生的儿子。
萧赞的母亲叫吴淑媛,原本是萧赞他爹的妃子,据记载吴淑媛的长相非常美艳,用美若天仙来形容丝毫不为过。后来萧赞的养父起兵襄阳城,没多久就打下了建康。
而萧赞的亲爹因为本身品行不太好,虽然身为王侯,但最终还是落得个众叛亲离的下场,在萧赞的养父打进来之后,就被自己手下的太监给杀了。
而刚才也说了,萧赞他妈长得那叫一个漂亮,让萧赞的养父看到之后顿时间就把持不住了,直接就给纳入后宫百般宠爱。
:漂亮的吴淑媛剧照
时间过去了七个月,萧赞作为一个大胖小子呱呱落地。大家就觉得这个事不太正常,寻常人怀胎十月才能诞下一子,你这七个月是不是有点快啊,而且比别人家十个月的还壮实。
所有人都认为这孩子并不是萧赞养父亲生的,但是萧赞养父也不在意,拿着萧赞当亲儿子养。后来等到萧赞慢慢长大了,听到的风言风语也多了起来,萧赞自己也寻思,是不是我现在的爹不是我亲爹呢?
于是萧赞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偷偷地来到墓地前,亲手抛了自己亲爹的坟,然后割开了自己的手,将血滴在骨头上面,果然直接就融了进去。萧赞那叫一个痛哭流涕,抱着骨头就在那嗷嗷哭。
:亲手抛了自己亲爹的坟剧照
等到萧赞找到自己亲爹之后,整理了一下心情回到了家中,躺在床上不停的寻思,我现在的爹是我亲爹,那我现在的儿子是不是我亲儿子呢?
想了很久都没有想明白,于是萧赞就把儿子给拉了过来,自己准备动手做个小实验。可是萧赞只会一招“滴骨认亲”,没学过滴血认亲。
萧赞看着儿子纠结了很久,但为了寻找事情的真相,于是一狠心一咬牙把儿子给杀了,将儿子的骨头取出来之后,把自己的血给滴在了上面,结果血融进去了。
萧赞随即抱着儿子的骨头痛哭流泪,儿砸,我是你亲爹啊儿砸。
:萧赞杀了自己儿子剧照
现今证明,滴骨认亲也根本没有任何科学依据,所以各位小伙伴们有需要的请右转到亲子鉴定所,千万不要走上犯罪的道路哦。
小孩子闹倔闹犟看起来是亲子水平不太好,实质上就是互动水平不咋地。
“亲子”一说实在是不够准确,互动概念才能准确表达。
互动是家长们进行家庭教育的根本手段,这里面既包含着各种技术、方法、技巧和研究,甚至是争议,更要包含战略思想、策略和战略高度,从策略角度讲,互动可分为五个级别:
上上策:因势。从表面上理解就是-----我听你的好不好?这样你还有啥意见?你还闹啥又倔又犟的?实质上这个最高策略指的是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等等默契,也包括这些默契的建立巩固与运用娴熟的过程。看起来这个策略实在是不错,那么,我们就用这个策略好啦!!您要知道,最高的策略,使用成本和结出成果的成本也是最高的,您是无法承受的,所以,您还是会需要其它等级低一点的策略的;
上策:利导。从表面上理解,就是在上上策:“因势”的基础上,加以“利导”而成的,实际上,这里面包含着无穷无尽的“循循善诱”空间,且运行成本相对较低,您用好了这个策略,发挥的空间将远远大于上一策略,堪称经典的主力!
中策:教诲之。这一策略是是家长们最常使用的,似乎小孩子永远是被教育的对象,您要想走进孩子的视野和内心世界,您接收点孩子的被教育不丢人啊!教育就应该永远都是双向的!
下册:整齐之。就是怄气嘛!耍态度嘛!眼泪!伤心!怒火!开家庭会!无尽的纠结啊!请问:您是要先有信(心悦诚服的服气,信义、信心),而后有威(家长的威信和威严)呢?还是要先有威(威吓、威势),而后有信(真正的服气)呢?想明白了,就不会再纠结下去了!
下下策:与之争。家长与子女直接开战啦!一旦陷进这个泥潭里,多少专家和妙招也难挽回您的“积重难返”。
您的视野要是总在一个低水平上,要么您就减量放弃一些家教责任,这,可能还好点,否则,《孩奴》里面的场景,就很可能成为您家里面的现实。
您的视野决定了您的战略水平和战略高度,您若坚决坚持以上上策+上策+中策为主(这三策可以称之为:“上三路”),即便您就是网上热议的那种狼不虎妈,也不要紧,您照样取得家教辉煌;反之,亦然!
您的意见再咋正确,也不能过分的计较,一旦失去了互动性,闹僵了,您就丧失了战略主动权,您的战术胜利越多,背离您的目标就越远。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