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关于干的诗句

小肉包1年前 (2023-12-22)阅读数 9#综合百科
文章标签立秋干戈

1. 关于gan的诗句

2. 关于干的诗句

关于gan的诗句 1.有gan的成语

玉楼赴召、

爱不释手、

抑塞磊落、

嗟来之食、

竭尽心力、

一人飞升,仙及鸡犬、

循天顺人、

诽谤之木、

只轮无反、

耄安稚嬉、

悠悠忽忽、

一式一样、

望子成名、

万死一生、

养虎留患、

龙翔凤舞、

热火朝天、

金迷纸醉、

鸿鹄与鸡、

途遥日暮、

束身自修、

拟于不伦、

视其所使、

不得其所、

抱屈含冤、

浑浑噩噩、

磕头撞脑、

明于治乱、

2.干的两个续音和组gan词

[gān] 1. 触犯,冒犯,冲犯:~扰。~涉。~预(亦作“干与”)。森然~霄。

2. 追求,求取,旧指追求职位俸禄:~禄。~仕。

3. 关连,涉及:~系。互不相~。

4. 盾,古代抵御刀枪的兵器:大动~戈。

5. 古代用以记年、记月、记日、记时(亦作编排次序)的十个字(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天~。~支。

6. 涯岸,水边:“河之~兮”。

7. 个数:若~。

8. 没有水分或水分少:~燥。~旱。~枯。~柴。豆腐~。

9. 枯竭,尽净:~尽。~杯。

10. 徒然,白白地:~着急。

11. 指没有血缘或婚姻关系,拜认的亲属:~亲。

12. 〔~将(jiàng)〕古剑名。

13. 姓。

[gàn] 1. 事物的主体或重要部分:树~。躯~。~线。

2. 做:~事。说~就~。

3. 有才能的,善于办事的:~才。~员。~练。

4. 方言,坏、糟:事情要~。

3.“干”字开头的诗有哪些

《瀑布联句》李忱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玄都观》徐氏 千寻绿嶂夹流溪,登眺因知海岳低.瀑布迸舂青石碎,轮茵横翦翠峰齐.步粘苔藓龙桥滑,日闭烟罗鸟径迷.莫道穹天无路到,此山便是碧云梯.1. 干人不得已,非我欲为之。

2. 干蛊恢才刃,谁能货殖私。3. 干戈不用臻无事,朝野多欢乐有年。

4. 干戈五纪乱如烟,吴越生成八十年。5. 干了岩犀奔拒霜,又催茱菊趁重阳。

6. 干弱叶织花特奇,艳浓九夏到秋进。7. 干戈平安日,湖海倦游身。

8. 干戈场是太平基,休把英雄较是非。9. 干弋倒用识安危,方便垂慈接个谁。

关于干的诗句

10. 干牍公车与愿违,却怀黄绶去江湄。11. 干禄非三釜,躬耕恋一丘。

12. 干戈九载予心哀,乱离谁复歌南陔。13. 干斗气沈龙已化,置刍人去榻犹悬。

14. 干将补弊履,铅刀割全牛。15. 干戚有司傅,威容著凯旋。

16. 干戈十年余,荏苒百忧至。17. 干戈扰扰恨何穷,南北东西任转蓬。

18. 干接枝分整复斜,随缘装点野人家。19. 干禄谋何拙,求人计又疏。

20. 干芦一炬火,回首是平芜。21. 干之一九,只立无偶。

22. 干叶不待黄,索索飞下来。23. 干耸一条青玉直,叶铺千叠绿云低。

24. 干上非无援,才多却累身。25. 干时虽苦节,趋世且无机。

26. 干禄趋名者,迢迢别故林。27. 干羽能柔远,前阶舞正陈。

28. 干木布衣者,守道杜衡门。29. 干戈六代战血埋,双阙尚指山崔嵬。

30. 干戈满地客还家,望里河山镜里花。31. 干戈连万国,丘壑卧三年。

32. 干禄非良图,好遯实素抱。33. 干戈汹涌一年间,酒债何时可尽还。

34. 干戈逾一纪,几度此江边。35. 干将善铸剑,剑成终杀身。

36. 干将欲飞出,岩石裂苍矿。37. 干雪不死枝,赠君期君识。

38. 干戈将揖让,毕竟何者是。39. 干有千寻竦,精闻百炼钢。

40. 干戈碍乡国,豺虎满城堡。41. 干禄无便佞,宜知黜此身。

42. 干戈已是三年别,尘土那堪万事违。43. 干戈一起文武乖,欢娱已极人事变。

44. 干戈长浩浩,篡乱亦纷纷。45. 干戈时变信虽绝,吴楚路长魂不迷。

46. 干戈阻上日,南国寄贫居。47. 干戈人事地,荒废菊花篱。

48. 干戈百里外,泉石乱峰西。49. 干戈及黄屋,荆棘生紫宫。

50. 干腻薄重立脚匀,数寸光秋无日昏。51. 干旄羽龠相亏蔽,一进一退殊行缀。

52. 干戈虽横放,惨澹斗龙蛇。53. 干排雷雨犹力争,根断泉源岂天意。

54. 干戈未定失壮士,使我叹恨伤精魂。55. 干戈一为用,十室九不完。

56. 干戈扰扰客难禁,避地来依碧嶂深。57. 干戈犹未定,鼙鼓岂堪闻。

58. 干戈连解缆,行止忆垂堂。59. 干戈未偃息,出处遂何心。

60. 干戈况复尘随眼,鬓发还应雪满头。61. 干戈犹未定,弟妹各何之。

62. 干戈知满地,休照国西营。63. 干戈未揖让,崩迫开其情。

64. 干谒走其门,碑版照四裔。65. 干戈未甚息,纪纲正所持。

66. 干戈少暇日,真骨老崖嶂。67. 干戈浩茫茫,地僻伤极目。

68. 干戈未偃息,安得酣歌眠。69. 干戈兵革斗未止,凤凰麒麟安在哉。

70. 干枝败叶流年地,落花流水万古惜。

4.干的两个续音和组gan词

干[gān] 1. 触犯,冒犯,冲犯:~扰。

~涉。~预(亦作“干与”)。

森然~霄。2. 追求,求取,旧指追求职位俸禄:~禄。

~仕。3. 关连,涉及:~系。

互不相~。4. 盾,古代抵御刀枪的兵器:大动~戈。

5. 古代用以记年、记月、记日、记时(亦作编排次序)的十个字(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天~。~支。

6. 涯岸,水边:“河之~兮”。7. 个数:若~。

8. 没有水分或水分少:~燥。~旱。

~枯。~柴。

豆腐~。9. 枯竭,尽净:~尽。

~杯。10. 徒然,白白地:~着急。

11. 指没有血缘或婚姻关系,拜认的亲属:~亲。12. 〔~将(jiàng)〕古剑名。

13. 姓。[gàn] 1. 事物的主体或重要部分:树~。

躯~。~线。

2. 做:~事。说~就~。

3. 有才能的,善于办事的:~才。~员。

~练。4. 方言,坏、糟:事情要~。

关于干的诗句 1. 描写干燥的诗句

描写秋天的谚语八月雷声发,大旱一百八。

八月冷,九月温,十月还有小阳春。八月南风二日半,九月南风当日转。

(雨)八月十五雁门开,小燕去,大雁来。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

白露白茫茫,无被不上床。白露白迷迷,秋分稻秀齐。

白露砍高梁,寒露打完场。白露身不露,秋后少游水白露下雨,路干即雨。

(不干路)雷打秋,冬半收雷打秋,冬半收立了秋,把扇丢立了秋,把扇丢。立了秋,便把扇子丢立了秋,挂锄钩。

立秋不立秋,六月二十头。立秋处暑有阵头,三秋天气多雨水立秋过后,还有‘(秋)老虎’在一头立秋后三场雨,夏布衣裳高搁起。

立秋胡桃白露梨,寒露柿子红了皮。立秋棉管好,整枝不可少立秋拿住手,还收三五斗立秋荞麦白露花,寒露荞麦收到家。

立秋晴,一秋晴;立秋雨,一秋雨。(江苏)立秋晴一日,农夫不用力立秋三天,遍地红。

立秋三天,寸草结籽。立秋十八天,寸草皆结顶立秋十天遍地黄朝立秋,冷飕飕吃了重阳糕,夏衣打成包。

风风凉凉,晴到重阳。过了白露节,夜冷白天热。

寒露无青稻,霜降一齐倒。家家吃萝卜,疾病哪会有!九月九,大夫抄着手,九月九,无事不在河边走。

(风大)九月雷收口。九月阴一冬温,九月晴一冬冰。

描写秋天天气的谚语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立秋荞麦白露花,寒露荞麦收到家立秋胡桃白露梨,寒露柿子红了皮秋前秋后一场雨,白露前后一场风立秋下雨人欢乐,处暑下雨万人愁立秋处暑有阵头,三秋天气多雨水秋前北风马上雨,秋后北风无滴水立秋无雨秋干热,立秋有雨秋落落立秋无雨是空秋,万物历来一半收七月立秋慢溜溜,六月立秋快加油头伏芝麻二伏豆,晚粟种到立秋后中秋前后是白露,宜收棉花和甘薯白露节气勿露身,早晚要叮咛萝卜青菜保平安、上床萝卜下床姜不劳医生开处方,秋天萝卜寒人参补冬不如补霜降秋冬耕地如水浇,开春无雨也出苗入伏下雨伏里旱,立秋下雨吃好饭秋收打谷又犁田,来年又是丰收年立秋反比大暑热,中午前后似烤火重阳无雨看十三,十三无雨一冬干关于立秋的谚语立秋不立秋,六月二十头。立了秋,挂锄钩。

立了秋,把扇丢。立秋三天,寸草结籽。

立秋三天,遍地红。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

立秋荞麦白露花,寒露荞麦收到家。立秋一场雨,夏衣高捆起。

立秋栽葱,白露栽蒜。立秋胡桃白露梨,寒露柿子红了皮。

秋后加一伏。秋耕深,春耕浅。

秋后的蚊子,飞不了几天。秋后的蚂蚱,还能蹦几蹦。

立秋后三场雨,夏布衣裳高搁起。立秋之日凉风至。

早上立了秋,晚上凉嗖嗖早立秋冷飕飕,晚立秋热死牛立秋过后,还有‘(秋)老虎’在一头秋前秋后一场雨,白露前后一场风立秋下雨人欢乐,处暑下雨万人愁立秋处暑有阵头,三秋天气多雨水秋前北风马上雨,秋后北风无滴水立秋无雨秋干热,立秋有雨秋落落雷打秋,冬半收立秋晴一日,农夫不用力立秋无雨是空秋,万物历来一半收秋不凉,籽不黄立秋十天遍地黄立秋十八天,寸草皆结顶立夏栽茄子,立秋吃茄子立秋荞麦白露花,寒露荞麦收到家立秋摘花椒,白露打胡桃霜降摘柿子,立冬打软枣七月立秋慢溜溜,六月立秋快加油立秋拿住手,还收三五斗头伏芝麻二伏豆,晚粟种到立秋后立秋棉管好,整枝不可少立秋种芝麻,老死不开花立了秋,便把扇子丢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白露身不露,秋后少游水立秋洗肚子,不长痱子拉肚子秋天宜收不宜散秋不食辛辣,不食肺六月立秋紧'丢丢',七月立秋秋里游。(闽南)立秋晴,一秋晴;立秋雨,一秋雨(江苏)。

2. 形容干旱的诗句有哪些

一、水浒传《红日》

烈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

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

二、《锄禾 》

卿誉龙(原创)

锄禾艰辛日当午,汗流浃背民幸苦。

可惜苍天对不住,怜惜雨滴屈指数。

但愿今年收成多,求神拜佛意如何。

明知天地靠不住,自力更生寻快乐。

三、春江花月夜

唐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四、夏日叹

作者:杜甫 (唐代)

夏日出东北,陵天经中街。

朱光彻厚地,郁蒸何由开。

上苍久无雷,无乃号令乖。

雨降不濡物,良田起黄埃。

飞鸟苦热死,池鱼涸其泥。

万人尚流冗,举目唯蒿莱。

至今大河北,化作虎与豺。

浩荡想幽蓟,王师安在哉。

对食不能餐,我心殊未谐。

眇然贞观初,难与数子偕。

五、《观刈麦》

(唐·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干旱:

1、干旱是指淡水总量少,不足以满足人的生存和经济发展的气候现象,一般是长期的现象。干旱从古至今都是人类面临的主要自然灾害,即使在科技发达的今天,它造成的灾难性后果仍然比比皆是。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人类的经济发展和人口膨胀,水资源短缺现象日趋严重,这也直接导致了干旱地区的扩大与干旱化程度的加重,干旱化趋势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

参考资料

无.唐诗宋词元曲.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5年6月

3. 关于手工干活的诗句

手工干活的诗句《游子吟》 唐 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深挚的母爱,无时62616964757a686964616fe58685e5aeb931333337393537无刻不在沐浴着儿女们。

然而对于孟郊这位常年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游子来说,最值得回忆的,莫过于母子分离的痛苦时刻了。此诗描写的就是这种时候,慈母缝衣的普通场景,而表现的,却是诗人深沉的内心情感。

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实为两个词组,而不是两句句子,这样写就从人到物,突出了两件最普通的东西,写出了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之情。紧接两句写出人的动作和意态,把笔墨集中在慈母上。

行前的此时此刻,老母一针一线,针针线线都是这样的细密,是怕儿子迟迟难归,故而要把衣衫缝制得更为结实一点儿罢。其实,老人的内心何尝不是切盼儿子早些平安归来呢!慈母的一片深笃之情,正是在日常生活中最细微的地方流露出来。

朴素自然,亲切感人。这里既没有言语,也没有眼泪,然而一片爱的纯情从这普通常见的场景中充溢而出,拨动了每一个读者的心弦,催人泪下,唤起普天下儿女们亲切的联想和深挚的忆念。

孟郊,(751~814),唐代诗人。字东野。

汉族,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祖籍平昌(今山东临邑东北),先世居洛阳(今属河南)。唐代著名诗人。

现存诗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诗最多,代表作有《游子吟》。有“诗囚”之称,又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

元和九年,在阌乡(今河南灵宝)因病去世。张籍私谥为贞曜先生。

4. 乾字的诗句

韦应物乾坤有精物,至宝无文章。

咏玉杜甫胡虏何曾盛,干戈不肯休。 复愁十二首 其六文天祥真龙竟寂寞(雷),乾坤水上萍(衡州送李大夫)。

祥兴第三十三东风吹春水(送程录事),乾坤莽回互(怀台州郑司户)。 祥兴第三十六乾坤空峥嵘(画鹘),向者留遗恨(空灵岸)。

江西第六十九乾坤几反覆(苏侍御涣),乘凌惜俄顷(渼陂西南台)。 北行第九十四风尘淹白日(寄第五弟),乾坤霾涨海(将适江陵)。

怀旧第一百五呻吟更流血(北征),干戈浩茫茫(南池)。 彭司令震龙第一百二十二宗族忍相遗(送崔都水),乾坤此深阻(宿清溪驿)。

宗族第一百四十乾坤沸嗷嗷(送王砯),名系朱鸟影(张九龄)。 第一百八十一包恢乾易以知险,履坦期同跻。

酬袁守方秋崖遗宝带桥诗以顾我老非题柱客知君材是济川功为韵十四首 其五刘克庄乾坤如许大,无地著孤臣。 离郡五绝 其三乾鹊噪送喜,训狐鸣主灾。

杂咏五言五首 其四朱熹干时本已懒,胸次况亡奇。 刘德明彦集祝弟以夏云多奇峰为韵赋诗戏成五绝 其四许及之干无筇九节,叶类柳三眠。

石竹吴龙翰乾坤一酿瓮,花气百和香。 春兴宋祁乾坤摇落恨,只是为西风。

湖上二首 其一宋伯仁遇祭何所容,乾桃与脩糗(笾)。 梅花喜神谱 其七 大蕊八枝张尧同干戈今不见,空有射襄名。

嘉禾百咏 其二十六 射襄城张继先乾坤时运动,沧海渺无边。 戏吟日月双萤火,乾坤一鹊巢。

野轩偶书汪应辰乾坤皆数五,日月正符同。 太上皇后合端午帖子词 其八邵雍道不远于人,乾坤只在身。

乾坤吟二首 其二。

5. 古代豪气云干的诗句有哪些

1、力拔山兮气盖世! ——项羽 《垓下歌》

2、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挡百万师。——王维,《老将行》

4、振衣千仞冈,濯足万里流。——左思,《咏史八首》

5、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岳飞《满江红》

6、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李白《上李邕》

7、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狱中题壁》

8、横行青海夜带刀,西屠石堡取紫袍。——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

9、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10、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

6. 关于“干花”的句子有哪些

1,人们看惯了花落花开,春去秋来,却又感叹美丽时常短暂,幸福总是刹那。

2,无意间,看见了阳台角落里的一束干花,其实不是我没见过,而是第一次见的时候没去仔细注意,以为是塑料花,虽然人造花有的看起来很逼真,很漂亮,也很容易打理。

3,城市是我心中的鲜花,而家乡是我心中的干花。

4,我居然从没想过,可以让鲜花变成干花,当然,我是见过干花的,而且是在花铺帮忙的那会儿。

5,看着外面的干花,我在想,她在流逝体内的水分,是怎样的一种痛苦的过程,可我毕竟无法感同身受。

6,我细细看着那干花,显然,那花,已经不能用新鲜来形容了,但却有另一番景色,就像一个人,长得不美,但是那种气质,却会令人过目难忘,呵呵,我喜欢那种人,越看越有味,嘿嘿,估计要修养到那程度,真得好好磨了,至于磨出来的是沙子还是肥料,那也就只有因人而异了。

7,鲜花只有一天的生命,而你只送我干花,说是经过特别处理的,保持长久.

8,当我的神秘褪色后,你的红玫瑰也出现了,是真真正正的鲜花,不再是脱水的干花。

9,尽管时光飞逝、沧海桑田、几经变迁,但干花之魂,在这里依然长盛未衰。

10,花儿风干了,花瓣差不多还是老样子,水分干了,蒙上了光阴的色调,用外婆留给我的一只圆口瓷坛插起来,放到实木地板上,特别协调,整个房间似乎加上了一层艺术色彩。

11,有的人喜欢单种花束,绣球最受欢迎,大朵大朵插到花瓶里,富贵大气;还有玫瑰,干后成酒红色,高雅美丽。

12,在国外,干花被称为“永生花”,“永生花”产品自上世纪在德国出现后,就一直受到西方国家白领阶层和上流消费者们的追捧。

13,看着花瓣一点点变化,水分散去,花形却不变,像花的风骨,有的还香气萦绕,像花的灵魂,我与它们对话,感受它们的生命之美

14,努力盛开过,又以这样的形式留存下来,美得倔强而坚韧。

15,干花将似水的柔情在日日夜夜的期盼中风化成一个古老的传说,将鲜艳的色泽在岁岁年年的等待中尘封为一个凄美的故事。

谁有颜真卿字体的介绍

1、学习精神: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白话译文:一味读书而不思考,就会因为不能深刻理解书本的意义而不能合理有效利用书本的知识,甚至会陷入迷茫。而如果一味空想而不去进行实实在在地学习和钻研,则终究是沙上建塔,一无所得。

(2)学而时习之。

白话译文:学过的内容要经常练习它。

(3)学而优则仕。

白话译文:学习之余还有余力或者闲暇,就去做官(进一步推行仁义)。

(4)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白话译文:在家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在外注重行为,要小心谨慎讲究信用,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了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的学习六艺等其他有益的学问。

(5)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白话译文:温习旧知识从而得知新的理解与体会,凭借这一点就可以成为老师了。

二、教学态度

(1)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白话译文:学习而不觉满足,教诲别人而不知疲倦。

(2)有教无类。

白话译文:不分贵贱贤愚,对各类人都可以进行教育。

(3)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白话译文:冉有遇事畏缩,所以要鼓励他;子路遇事轻率,所以加以抑制。

(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白话译文: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不要再反复地给他举例了。

(5)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白话译文:具有中等以上才智的人,可以给他讲授高深的学问,在中等水平以下的人,不可以给他讲高深的学问。

这些句子出自春秋·孔子《论语》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此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再加上《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总称“四书五经”。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主要以语录和对话文体的形式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审美、道德伦理和功利等价值思想。

《论语》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设坛讲学时期,其主体内容就已初始创成;孔子去世以后,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代代传授他的言论,并逐渐将这些口头记诵的语录言行记录下来,因此称为“论”;

《论语》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称为“语”。清朝赵翼解释说:“语者,圣人之语言,论者,诸儒之讨论也。”其实,“论”又有纂的意思,所谓《论语》,是指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记载下来编纂成书。

作者简介: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即孔丘,字仲尼,出生于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市尼山镇境内),东周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

孔子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了《六经》。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了儒家经典《论语》。《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其行事。

●颜真卿

颜真卿(709~785),字清臣,祖籍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开元进士,迁殿中侍御史,为杨国忠所恶,出为平原太守,故世称颜平原。安史之乱,抗贼有功,入京历任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开国公,故又世称颜鲁公。唐德宗时李希烈叛乱,宰相卢杞衔恨使真卿往劝谕,为希烈所留,忠贞不屈,被缢杀。颜秉性正直,笃实纯厚,有正义感,从不阿于权贵,屈意媚上,以义烈名于时。颜真卿为琅琊氏后裔,家学渊博,工于尺牍。五世祖颜师古是北齐著名学者,著有《颜氏家训》。颜真卿年少时家贫缺纸笔,用笔醮黄土水在墙上练字。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得笔法,又汲取初唐四家特点,兼收篆隶和北魏笔意,完成了雄健、宽博的颜体楷书的创作,树立了唐代的楷书典范。颜真卿的楷书一反初唐书风,行以篆籀之笔,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慨凛然,这种风格也体现了大唐繁盛的风度,并与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他的书体被称为“颜体”,与柳公权并称“颜柳”,有“颜筋柳骨”之美誉。

宋欧阳修评云:“颜公书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端庄尊重,人初见而畏之,然愈久而愈可爱也。其见宝于世者不必多,然虽多而不厌也。”朱长文也赞其书:“点如坠石,画如夏云,钩如屈金,戈如发弩,纵横有象,低昂有志,自羲、献以来,未有如公者也。”颜体书对后世书法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唐以后很多名家,都从颜真卿变法成功中汲取经验。尤其是行草,唐以后一些名家在学习二王的基础之上再学习颜真卿而建树起自己的风格。颜真卿的主要作品有:

1、东方朔画像赞:《东方朔画像赞》的楷书作品有两件,其一传为王羲之小楷,另一为颜真卿的大楷。此碑额篆“汉太中大夫东方先生画赞并序”,唐天宝十三年十二月立于德州,时年颜真卿四十六岁。苏东坡曾学此碑,并题云:“颜鲁公平生写碑,唯此碑为清雄。字间不失清远,其后见王右军本,乃知字字临此书,虽大小相悬,而气韵良是。”明人有云:“书法峭拔奋张,固是鲁公得意笔也。”

2、祭侄文稿:行草书。安史之乱,鲁公堂兄颜杲卿任常山郡太守,贼兵进逼,太原节度使拥兵不救,以至城破,颜杲卿与子颜季明罹难。所以文中说“贼臣不救,孤城围逼,父陷子死,巢倾卵覆。”事后鲁公派长侄泉明前往善后,仅得杲卿一足、季明头骨,乃有此作。时年鲁公五十岁。书法作字向有字如其人之说。鲁公一门忠烈,生平大节凛然,精神气节之反应于翰墨,本稿最为论书者所乐举。此帖本是稿本,其中删改涂抹,正可见鲁公为文构思,始末情怀起伏,胸臆了无掩饰,所以写得神采飞动,笔势雄奇,姿态横生,得自然之妙。所有的竭笔和牵带的地方都历历可见。通篇使用一管微秃之笔,以圆健笔法,有若流转之篆书,自首至尾,虽因墨枯再醮墨,墨色因停顿初始,黑灰浓枯,多所变化,然前后一气呵成。元代张敬晏题跋云:“告不如书简,书简不如起草。盖以告是官作,虽楷端终为绳约;书简出于一时之意兴,则颇能放纵矣;而起草又出于无心,是其手心两忘,真妙见于此也。”元鲜于枢评此帖为“天下第二行书”。

3、多宝塔碑:全称《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塔感应碑》,天宝十一年(752)四月廿日建,岑勋撰文,颜真卿书丹,徐浩题额,史华刻字,现藏西安碑林。碑文写的是西京龙兴寺和尚楚今静夜诵读《法华经》时,仿佛时时有多宝佛塔呈现眼前,他决心把幻觉中的多宝佛塔变为现实,天宝元年选中千福寺兴工,四年始成。在千福寺中每年为皇帝和苍生书写《法华经》、《菩萨戒经》,这在佛教史上,有特殊的意义。此碑是颜真卿早期成名之作,书写恭谨诚恳,直接二王、欧、虞、褚遗风,而又有与唐人写经有明显的相似之处,说明颜真卿在向前辈书法家学习的同时,也非常注重从民间的书法艺术吸取营养。整篇结构严密,字行间有乌丝栏界格,点画圆整,端庄秀丽,一撇一捺显得静中有动,飘然欲仙。是他继承传统的作品。《书画跋》:“此是鲁公最匀稳书,亦尽秀媚多姿,第微带俗,正是近世撰史家鼻祖。”

4、麻姑仙坛记:全称《有唐抚州南城县麻姑山仙坛记》,楷书。颜真卿撰文并书。时颜真卿在抚州刺史任上,正值其仕途失意之际,故时有问道向禅之心。当年四月游览南城县麻姑山并撰文记述麻姑得道成仙之事,即是此时心情的反映。此碑庄严雄秀,历来为人所重,是颜体代表作之一,为颜真卿六十多岁时的作品。此时颜真卿楷书风格已臻完善,欧阳修《集古录》中说:“此碑遒峻紧结,尤为精悍,笔画巨细皆有法。”

5、颜勤礼碑:此碑全称《秘书省著作郎夔州都督府长史上护军颜公神道碑》。颜勤礼乃颜真卿曾祖父,颜真卿撰并刊立此碑时,年七十一岁。除《集古录》、《金石录》著录外,他书无言及者。现藏于西安碑林。此碑因久埋土中,故未受损,历历如新,雄迈遒劲能传颜书之本来面目。

6、中兴颂:全称《大唐中兴颂》,楷书。元结撰文,颜真卿书于摩崖,时年六十三岁,现在湖南祁阳县浯溪。元结是唐代著名文学家,罢官后居于浯溪,溪边山岩峰峦叠障,石壁嶙峋。《中兴颂》就刻在其中最大的一块石壁上。此文记平安禄山之乱,颂唐中兴之事。此刻石书风磊落奇伟,石质坚硬,经千年尚保存完整。《集古录》称赞此摩崖刻石“书字尤奇伟而文辞古雅。”《广川书跋》评为:“太师以书名,中兴颂尤瑰玮,故世贵之。”

7、颜家庙碑:全称《唐故通议大夫行薛王右柱国赠秘书少监国子祭酒太子少保颜君庙碑铭并序》,颜真卿撰文并书。唐建中元年(780)七月立,碑在陕西西安。明赵涵《石墨镌华》云:“此书结法与《东方赞》正同,劲节直气,隐隐笔画间。”王世贞云:“余尝评颜鲁公《家庙碑》以为今隶中之有玉筋体者。风华骨格,庄密挺秀。真书家至宝。”

8、争座位帖:亦称《论座帖》、《与郭仆射书》,行草书。是唐广德二年(764)颜真卿与郭英之书信稿。宋时曾归长安安师文,安氏以此上石,石现在陕西西安碑林,墨迹不传。苏轼曾于安氏处见真迹赞曰:“此比公他书犹为奇特,信手自书,动有姿态。”此帖为颜真卿行草书精品。通观全篇书法,一气贯之,字字相属,虎虎有生气。此稿系颜真卿因不满权奸的骄横跋扈而奋笔直书的作品,故通篇气势充沛,劲挺豁达,字里行间横溢着粲然忠义之气,显示了颜真卿刚强耿直、朴实敦厚的性格。迄今一千余年,读之莫不令人肃然起敬。此帖本是一篇草稿,作者凝思于词句间,本不着意于笔墨,却写得满纸郁勃之气横溢,成为书法史上的名作。后世以此帖与《兰亭序》合称“双璧”。

9、自书告身帖:楷书。书法苍劲谨严,结衔小字亦一丝不苟,清淡绝伦。詹景风称此书:“书法高古苍劲,一笔有千钧之力,而体合天成。其使转真如北人用马,南人用舟,虽一笔之内,时富三转。”董其昌谓:“此卷之奇古豪放者绝少。” 此帖字里行间可体会出颜书行笔的气韵和结体的微妙变化,是后人学习楷书不可多得的良范。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