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让与受赠有什么区别
没有受赠,在法律上只有受赠人一词。
主要区别是意思不同
受赠人,法学通用术语。在伊斯兰教法中,指有资格接受赠与者。原则上任何人均有权接受赠与。但如系未成年者或精神病患者,应由法定监护人(如父亲)代为接受和保管赠与之财物,否则无效。
通俗的讲,“受让”与“转让”相反,但又不可分。转让是某人把某物(可以是合约、股份、或具体物品等)的所有权或使用权转给另一人,而受让者就是接受这个转让的人,所以,受让可理解为接受转让。
扩展资料
2020年全国两会在北京召开,全国人大代表、北京林达投资集团董事局主席李晓林指出,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之初,我国慈善组织等社会各界,在海外华人华侨和国际友人的鼎力支持下,从境外筹集并捐赠疫情防控急需的医用物资。
但在实际操作中,很多慈善组织也遇到了一系列问题,包括不在受赠人范围、物资不属于免征进口税范围、协调对接方较多等,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抗击疫情工作效率,也影响了境外爱心人士慈善捐赠的积极性。
凤凰网-全国人大代表李晓林:放宽境外捐赠“受赠人”资质范围
百度百科-受赠人
百度百科-受让
赠与和赠予法律区别
贿赠的解释
谓以财物奉赠。 《礼记·聘义》 :“君亲礼宾,宾私面,私觌,致饔饩,还圭璋,贿赠,飨食燕,所以明宾客君臣之义也。” 孔颖达 疏:“贿赠者,因其还玉之时,主人之卿并以贿而往还玉,既毕,以贿赠之,故 《聘礼》 ‘还圭璋毕,大夫贿用束纺’是也。”
词语分解
贿的解释 贿 (贿) ì 财物:“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赠送 财物:厚贿之。 以财物买通公职人员: 行贿 。受贿。 贿赂 。贿通。 部首 :贝; 赠的解释 赠 (赠) è 把 东西 无 代价 地送给 别人 :赠与。赠礼。赠言。赠序(送别的 文章 )。赠别。赠送。回赠。 古代皇帝为已死的官员及其亲属加封:追赠。 驱除:以赠恶梦。 部首:贝。
赠予与赠与的区别是:
赠予可以是某物,因为予本身就含有给某人的意思,所以有时候可以不用接人,直接接物,但是,与后面就只能是接人,指向受赠对象。所以赠与往往只是赠与某人。
两者都是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受赠人表示接受的一种行为。这种行为的实质是财产所有权的 转移。赠与行为一般要通过法律程序来完成,即签订赠与合同(也有口头合同和其它形式)。
赠与虽然不可能成为社会中财产所有权移转的主要形式,也起不到直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但在现代社会,赠与仍具有相当的社会意义:赠与一方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社会财富平衡分配;另一方面,赠与可以沟通赠与双方当事人的感情,进而融洽社会气氛,减少社会矛盾。赠与合同是典型的无偿合同和单务合同,即赠与人无对价而支付利益。
请点击输入描述(最多18字)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