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和阅毕的区别
已阅和阅毕没有区别,都是表示“已经看过了”,“我知道了”,“暂时没有答复”等意思。
本义与“嗯”、“哦”、“哎”等语气词同类。暂且不谈这个被闹的很红的宁波鄞州区区长对网友反映的“百姓呼声”时用的“已阅”两字的时代背景、创作特色等问题。先谈谈“已阅”两字的文学意义,其实也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情。
词语历史
“已阅”一词,是在现代汉语语境下,仍在使用的不多的一种古代汉语形态,历史悠久。“已阅”一般是君主在奏折中的“朱批”中经常出现的“准”、“已阅”、“朕计定另”等专用词。比如清圣祖康熙的奏折朱批中,就用了很多的“知道了”、“已阅”等批复。
所以,“已阅”两字,是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时代中,中央集权、行政集权、政府集权等集权体制的典型用词。
因为权力的高度集中,作为统辖全国政务决策于一身的君主,需要等待他做出终极决策的东西太多,君主不可能件件批复,面对每天成百上千的奏折,也只有用一个永远没有结果,又永远有结果的,模凌两可的“已阅”来对付了。
即使到了近代,因为行政分权的模式仍与中国无缘,所以“已阅”两字也就传承给各地的官吏,一代一代继承下来。而词语本身也因此成为了为数不多的仍在使用的古汉语之一。
阅悉:是指该文件看了以后,需要送交有关分管负责人,或者职能部门办理的。
常出现在政府公文中,基本都是指已经看过了的含义,只是会涉及阅后的行动,是指示,还是通知其他部门,还是保存等情况不同,使用方法不同。但通常在实际办公中,并不是很在意这个词,因为文件上传下达是必须完成的。
1、在公文中,阅读完文件后,常用的还有以下几个词:
阅示:是指请上级部门或者相关领导阅览文件,并给予指示。
已阅:是指该文件看了以后,已经知道了。
阅存:是指该文件看了以后,需要保存起来的。
2、公文语言的社会性,所构成的公文语言体式,是具有特定作用、位置较为固定的常用事务性词汇。
它反映了公文的行文关系和工作程序,增强了公文语言的严密性。按位置不同和行文关系划分,公文用语包括:开端语、称谓语、经办语、引叙语、期请语、表态语、征询期复语、综合过渡语、结尾用语、专业术语、固定形式的介词结构等。
在使用过程中,应根据文种和内容的要求,正确使用。切忌生搬硬套,或混淆使用,以免引起歧义或影响语义效果。公文用语一般采用比较庄重的书面语言,而不用口语、儿化韵以及地方方言。
扩展资料:
“已阅”一词,是在现代汉语语境下,仍在使用的不多的一种古代汉语形态,历史悠久。
1、“已阅”一词,一般是君主在奏折中的“朱批”中,经常出现的“准”、“已阅”、“朕计定另”等专用词。比如清圣祖康熙的奏折朱批中,就用了很多的“知道了”、“已阅”等批复。
2、所以,“已阅”两字,是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时代中,中央集权、行政集权、政府集权等集权体制的典型用词。
3、因为权力的高度集中,作为统辖全国政务决策于一身的君主,需要等待他做出终极决策的东西太多,君主不可能件件批复,面对每天成百上千的奏折,也只有用一个永远没有结果,又永远有结果的,模凌两可的“已阅”来对付了。
4、即使到了近代,因为行政分权的模式仍与中国无缘,所以“已阅”两字也就传承给各地的官吏,一代一代继承下来。而词语本身,也因此成为了为数不多的,仍在使用的古汉语之一。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_已阅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_公文用语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