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古文中用于表示战争的词:伐,侵和袭有什么区别

泡在奶味里1年前 (2023-12-22)阅读数 6#综合百科
文章标签本义正行

古文中用于表示战争的词:伐、侵、袭的区别:指代不同、性质不同

一、指代不同

1、伐:攻打,为占领敌方阵地或据点而进攻。

2、侵:侵入,用武力强行进入(境内)。

3、袭:趁人不备,突然攻击。

二、性质不同

1、伐:会意。从人,从戈。甲骨文字形,像用戈砍人的头。本义:砍杀。

2、侵:会意。小篆字形从人,手(又)拿扫帚,一步一步地扫地。本义:渐进。

3、袭:形声。从衣,从两“龙”( tà)省声。本义:死者穿的衣服,衣襟在左边。

扩展资料

伐汉字笔画:

伐相关组词:

1、砍伐[kǎn fá]?

用锯、斧等把树木的枝干弄下来或把树木弄倒。

古文中用于表示战争的词:伐,侵和袭有什么区别

2、伐木[fá mù]?

采伐林木。

3、步伐[bù fá]?

指队伍操练时脚步的大小快慢。

4、伐善[fá shàn]?

夸耀自己的长处。

5、笔伐[bǐ fá]?

用文字声讨。

伐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1.征

从彳正声,声兼义。

a《说文?辵部》:“延(征),正行也。”此为其本义。

如:《左传?僖公四年》:“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帝王巡行是一种“正行”,故用“征”。

b又引申为征战义。用为进攻,指长距离的攻伐。上攻伐下、有道攻伐无道。

如:《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十三年》:“曹公,豺豹也,挟天子以征四方。”此处言曹操以天子名义出兵,亦上对下,故谓之“征”。

2.伐

甲骨文作以戈砍人头形

a 本义为砍杀。如:《广雅?释诂一下》:“伐,杀也。”

b用为进攻,侧重公开使用武力,而不论距离远近、是非、上下。故文献中常称“有钟鼓曰伐。”进攻而有钟鼓,这正是武力的标志。

如:《诗?小雅?出车》:“赫赫南仲,薄伐西戎。”

征 一般指距离远的、(地位)以上攻下、以有道攻无道

伐是很中性的。

伐在文言文中的意思有砍伐、敲打、讨伐、攻打、攻破、破坏、功劳、功业、夸耀、自夸等。

伐是汉语一级通用规范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及商代金文,其古字形像戈刃架在人颈上。伐本义指用武器击杀,泛指砍断、征讨,又引申指对他人武力上的征讨或言辞上的诛责。又假借为自我夸耀,如伐善。

“伐”的本义是表示砍头,上古社会在战场上往往有砍头、割耳记功的习俗,因此有“积功曰伐”的说法,是以“伐”为计功的一种标准。这里的“伐”已经引申表示一种功劳了,再作引申就可以表示夸耀的意思,例如“矜功自伐”,是说有功劳而骄傲、自己夸耀自己。

”伐“造句

1、挞伐造句

奉西方理论为圭臬,对“新理性精神”和“文化诗学”做了许多错位的理解和无端挞伐,严重缺乏应有的“事实感”,使批评的尊严荡然无存。

2、采伐造句

这篇突破性的报道带来了通过全球在减少非法采伐方面的努力获得成功的故事,这将鼓励我们所有人做出继续努力。

3、步伐造句

你在生活中有着自己的速度前进,如果你使用自己最自然的步伐那么你的所有努力都会化成成功,所有目的都可以轻松达成。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