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儒家的“儒”到底是指什么

泡在奶味里1年前 (2023-12-22)阅读数 4#综合百科
文章标签周礼方士

儒家的“儒”到底是指什么?出处是哪里?

无风即风

百家号08-2014:38

《儒家的“儒”到底是指什么?出处是哪里?》

文/无风即风

答:“儒”有两种,不可混之。

一种是殷商的“儒”;另一种是周朝的“儒”,或叫孔子的“儒”。先说第一种:

殷儒:知识分子?方士?医生

《说文解字》:儒,柔也。术士之偁。

甲骨文中有“儒帝子、儒人、儒师、子儒”等名词记载——与帝子、公子、国师并排,可见“儒”在殷商是高贵的职称,而且既有知识分子的身份又有巫师的身份。

但是,这里面需要注意的是,殷商是一个无事不问鬼神的国体,孔子曰:“夏道尊命(大概就是最早的黄老道学,就是崇尚自然,颇碌碌无为),事鬼敬神而远之;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周人尊礼尚施……吾从周”。

正是因为殷商是一个政教合一的国体,所以方士与读书人都是同一类人,甚至还包括医生——因为甲骨文中同样有“儒”讣辞治病的记载。

请注意:那时候的医疗水平就只能是巫医的水平。

因此,殷商的“儒”是儒/术/巫”不分的。

由于对这一点的不理解,而造成了如今十分盛行的一个观点,那就是秦始皇焚书坑儒坑的是“术士”——被坑杀的都是跳大神的(暗示该杀)。

其实,这就是典型的望文生义和一知半解。

打住!现在来看第二种“儒”。

周儒到底是只是知识分子还是兼方士

《周礼·天官冢宰》载:“儒以道得民。”郑玄注:“儒,诸侯保式,有六艺以教民者。”

《周礼》就是周朝的宗法礼制(相当于今天的律法+九年义务教育),“六艺”有两种,一是同出《周礼》的《保氏》曰“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御,五曰六书,六曰九数。”

另一种是战国末年发展成熟的儒家“六经”:

《诗》《书》《礼》《易》《春秋》《乐》。

由于《周礼》远早于《六经》,故《天官冢宰 》里的“六艺”当是指周的“礼乐射御书数”之六艺。

也因此,《周礼·天官冢宰》起码提供了2个隐藏信息:

1、《周礼》的“儒”肯定是读书人——简直就是十项全能的好吗?

2、“儒”依然地位崇高,但却已没有了方士与医师的身份——其实答案也不难猜,无非就是生产力提高了,社会发展更成熟,带来了精细化分工。

但是,周人的“儒”的确又有另一个模样:

《论语.雍也》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孔子自己身为“儒”,但他又骂儒是为何故

《荀子·儒效》称儒有三种“俗儒、雅儒、大儒”,由于很长,就只摘取两段吧~

大儒:

儒家的“儒”到底是指什么

很明显,这个“大儒”就是圣人儒。也就是后世儒家的模板

而“俗儒”又是什么呢?

用今天的话讲,“俗儒”无非就是我们说的斯文败类,就是肚里可能有点墨水,但要么心肠坏、要么就是思想低俗的读书人——孔子骂的“小人儒”大概就是此辈。

但是,周朝毕竟是继承了殷商衣钵的王朝,虽然在文明方面进步巨大(最大不同就是不爱问鬼神),但这并不意味着儒与方士就彻底分了家——总会有个别浑水摸鱼之徒或害群之马。

加上从来就没有说读书人不能装神弄鬼的,今天的我们,已经完全现代化了,不也有很多知识分子不走正路,专搞旁门左道吗?

加上,那个年代本来就是封建迷信的,知书识礼的方士在那时候一点都不丢人,妥妥的社会名流。

也因此,郭沫若在他的《全集·历史编》里,批判了部分人误把“儒”当“巫”或“方士”之时,却也同时说道:

“虽秦汉之际的儒,和方士已混而为一”。

也就是说秦始皇坑杀的那批儒士中,有部分是方士确实不奇怪,但不可能是全部,因为,按《周礼》《论语》《儒效》等先秦史籍的解释,儒与方士早已呈现出“分家”的倾向。

而随着诸子百家这批知识分子的成功(文字大发展造就了大量书籍著作的诞生和传播),以及随之而来的社会话语权的掌握。

“大儒”彻底成了“儒”的唯一解释,也成了读书人的代称及唯一的终极目标。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彻底定性。

道法是法师中输出最高的职业,巫法的特点基本上就2个技能 一个是闪光 降低对手命中率 不包括法术类·一个为召唤 初级技能召唤小兔子,中级 兔战士,高级兔天使~不错的比别人多以个帮手而且攻击不错· 儒比较中庸。可以自己加血 可以封又可以攻击。但是都不是很高。封住了 自己也不能是用攻击法术,专门PK 时克制对方佛的。梦想世界加点是系统加的,如果你想要追求高魔的话只能去洗点看你想玩到几级了 不过总的说 儒法最强 我是道法师 买儒奥义 和佛的一样价 我都无语了 但是 道也有好处 黄龙中威 是高级发招中 最强的 百级大招 道的 也很强 所以 各有好处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