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币产生于什么朝代?贝币是如何转化为铜币的?
贝币顾名思义,就是用贝壳做的钱币。在先秦时期,贝币就是最原始的货币,据说早在夏朝末年就已经把贝壳作为一种交换媒介了。因为贝类小巧玲珑,色彩鲜艳,而且又非常坚固耐用,所以是原始居民非常常用的一种饰品。因为贝壳方便携带,而且好计数,当时的人们就逐渐把贝壳当做一种交换商品时可以做到等价替换的物品。贝币是以朋为单位计算,那贝币又是如何转变成铜币的呢?
中国的钱币萌芽于夏代,起源于殷商,有着四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它涉及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历史、地理、工艺、文字等领域,具有丰富的信息含量和极高的收藏价值。尤其是这些钱币上的文字,不仅见证了我国文字演变的历史,而且不少出自名家之手,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准,为后人所珍重。
货币是商品交换的产物。中国在原始社会末期出现最早的货币实物货币。流通较广的古代实物货币为“贝”。贝作为实物货币一直沿用到春秋时期,而这一阶段正是汉字由萌芽到成熟的时期,所以中国汉字中和财富、价值有关的字大多是以“贝”做部首,如:““贵”、“资”、“财”、“购”、“贫”等。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铸币的国家。距今三千年前殷商晚期墓葬出土了不少“无文铜贝”,为最原始的金属货币。这些早期钱币上还没有文字。
春秋战国时期,群雄争霸,各国的钱币文字就像他们各具特色的钱币形制一样都有各自的特点,变化多端。钱币上的大篆文字,是最初的古钱币文字。比如齐国的刀币“安阳之法化”,三晋的布币“梁正尚百当寽”,楚国的金版“郢爰”。
秦兼并六国以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钱币改为“半两”钱。其钱文为小篆,传说是丞相兼书法家李斯所书,工稳端庄,开创了名家书写钱币文字的先河。汉代则改用“五铢”钱,这两个字是汉篆,比秦小篆更加规整大方。
唐代是一个经济文化都很发达的朝代,也是一个从皇帝到平民举国上下喜爱书法的时代。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铸造发行的“开元通宝”钱,上面的文字是大书法家欧阳询的手迹,隶书中带楷意,端正古朴,法度严整,含蓄平和。欧阳询你一定知道吧,他的书法被称为“欧体”,他的《九成宫醴泉铭》,很多同学现在还在学习呢!
北宋的钱币,则是从皇帝到名家都来书写了。北宋初的“淳化元宝”,是宋太宗用楷、行、草三种字体书写的,也是最早的御书钱(皇帝书写的钱币)。书法史上闻名遐迩的“北宋四大家”之首的苏东坡书写的“元丰通宝”,含和凝重,被人们称为“东坡元丰”,至今仍是钱币收藏者梦寐以求的珍品!
宋徽宗赵佶在书法上创“瘦金体”。他亲自书写的“崇宁通宝”,劲挺潇洒,铁画银钩,令人叹为观止!宋代之后的钱币,形式渐渐单调,书法水平也不如以前了。在中国古代钱币收藏上,王莽、宋徽宗、金章宗时期的钱币并称“三绝”,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三个时期的钱币文字优美,铸造精良。宋徽宗时期的钱币我们已经介绍过,那么让我们看看另两绝吧。王莽时期(公元8年23年)铸造的“货泉”,文字为悬针篆(一种线条收笔像针似的篆书),细挺劲健,骨力中含。金章宗时期(公元1201年-1208年)铸造的“泰和重宝”篆书钱,端庄秀丽,圆转流美,堪称典范!
如果从流传至今的数量上讲,中国古代钱币是中国最丰厚的历史遗存,它所包含的丰富的历史、艺术信息吸引着后人。钱币收藏一直是收藏中的大宗,爱好者极为广泛。邮电部从1981年开始发行《中国古代钱币》系列邮票,让中国古代钱币走上“国家名片”。
因为钱币上的文字比较少,所以书法篆刻对它的借鉴主要集中在先秦钱币文字入印上,晚清以来黄土陵等不少大篆刻家都做过。而这对于少年朋友来讲还是很遥远的事。但是,通过欣赏这些精美的古代钱币上的书法艺术,我们还是会感到一种别样的美,同时也了解到许多历史知识。如果那位同学有幸收集到几枚古代钱币,掌上把玩,那不也是一件很惬意的事吗?
古时候的人为什么用贝壳做钱币?
1、贝壳成为货币的条件有以下几个:第一是本身有实用的功能;第二具有天然的单位;第三是坚固耐用;第四是便于携带。
2、贝壳、贝币可以说是我国使用时间最早而且延续时间最长的一种实物货币,直到明朝末期和清朝初期,云南少数民族地区还在沿用这种货币;
3、尤其是其天然的单位,在熔解金属技术尚不发达的古代,具有他独到的天然优势。古代人民使用贝币,多用绳索将它们穿成一串,所以一串也成一单位。
因为当时牛、羊、猪等牲畜不能分割,五谷会腐烂,珠玉太少,刀铲笨重,故最后集中到海贝这一实物货币。
海贝可作颈饰,有使用价值,便于携带与计数,因此在长期商品交换中被选为主要货币。在考古发掘中,夏代,商代遗址出土过大量天然贝,贝作为实物货币一直沿用到春秋时期。
贝壳生活在水边软体动物的外套膜,具有一种特殊的腺细胞,其分泌物可形成保护身体柔软部分的钙化物,所以称为贝壳。
扩展资料:
齿贝和币在古代中国具有极高的价值,相当于今天的贵金属和硬通货,它们能够换取大量的其它物品,是古代的交易媒介。齿贝和币在古代中国的地位超过黄金,古代中国是贝/币本位,因此古代中原没有产生金币。
南方的楚国却不同,它拥有的齿贝储备明显不足,因此出现了以骨头为原料的仿制齿贝以及黄金货币——郢爯(楚国金币)。齿贝和币在交易中充当一般等价物,是转移支付的手段。齿贝和币在交易中发生转移,一方买进、一方卖出。
人们在交易中嚷着“贝、贝”、“币、币”,贝、币遂演变为指代交易中的买进和卖出也就是买卖。现代汉语的买卖是简化字,已经看不出与贝的关系。但繁体字的买卖(买卖)皆从贝,从中可知道买卖在中国古代曾经与贝密切相关。
百度百科-贝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