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问题:佛教总共有哪些戒律?长谈犯戒吗?
佛教针对弟子种类(已出家、未出家)有五种戒:比丘、比丘尼戒,沙弥、沙弥尼戒,式叉女戒(已准备出家、尚未出家的女性行者),在家居士的五戒(最初阶)、菩萨戒(优婆塞、优婆夷戒)。
长谈属五戒中的口戒。只要不是无意义的长谈(恶口、绮语)就没问题。^^
以下佛的开示就是真正的戒律
这时候, 佛考问央掘魔罗说:“什么是一乘的佛法?”
央掘魔罗回答说:“一切有情的生命,都需要饮食才能生存,这是声闻乘的观点,大乘的菩萨道则认为,一切有情都有如来藏,这个如来藏是坚固不坏的,也是不需要饮食的。佛教的十种法简单的说说如下,请释迦世尊指点一二吧!”
“所谓的第‘一’种法——一学,就是说,一切众生,都是因为具有不生不灭的如来藏的缘故,才有五蕴的——色受想行识的存在、运作。”“所谓的第‘二’种法,就是小乘的声闻、缘觉所说的‘名、色’这两种法,小乘解脱生死以后,灭掉的色身以后,只有一个涅盘本际存在,不会再有来世的色身。一切诸佛如来,所证的解脱,有妙色——佛地圆满的报身、应化身存在,佛以应化身、报身利益众生,无有尽期。”“所谓的第‘三’种法,就是小乘佛法所说的三种受——苦、乐、不苦不乐受。大乘的菩萨道所说的三种受是:从如来常住的角度来看,众生的无常,以及娑婆世界里面的法宝、僧宝,会因为因缘而有生灭的现象,菩萨因此而起大悲心,会发尽未来际,救护众生的大愿。”“所谓的第‘四’种法,小乘是指‘苦、集、灭、道’这四圣谛。大乘的‘四圣谛’是指:一切如来——‘常、乐、我、净’这四圣谛。”“所谓的第‘五’种法,小乘法是指五根——眼、耳、鼻、舌、身根,这五根,在小乘的阿罗汉、辟支佛入涅盘的时候,都要灭除的。但是,在大乘佛法里面,菩萨成佛以后,仍然保留五根,利用这五根的作用,救护众生。成佛之后,佛的五根和凡夫的五根是完全不同的,佛的这五根,是解脱的,是清净的。”“所谓的第‘六’种法,在小乘法,是指六入处——眼入处、耳入处、鼻入处、舌入处、身入处、意入处,六根接触到六尘,就会有六入;比如,眼睛接触到色尘以后,色尘转化为色的‘信号’,进入我们的心中,在‘心中’形成色的图像,这个就是眼入处。这个六入,在小乘的声闻看来是无常的。但是,在佛看来是,这个六入,本来就是自心如来藏的功能,所以也可以说是‘常’,因为诸佛之藏是常恒、不变易,所以佛地的‘六入’这些功能被看作是没有变易的,所以是‘常’。”“所谓的第‘七’种法,小乘法是指——七觉支是:念觉支、择法觉支、精进觉支、猗觉支、喜觉支、定觉支、舍觉支。修习七觉支,可以成阿罗汉;大乘的七觉支,是指诸佛如来,常住世间,也正因为有如来常住,才有小乘的七觉支的妙花绽放啊!”所谓的第‘八’种法,小乘法是指——八正道:正见、正志、正语、正业、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大乘的八正道是:如来之藏,常住不变易,没有衰老,听闻如来藏的法以后,经过修行,能至如来的大般涅盘境界。这个是大乘所修的八正道。所谓的第‘九’种法,小乘法里面就是指九部经——修多罗、只夜、受记、伽陀、优陀那、伊帝目多伽、阇陀伽、毗佛略、阿浮陀达磨,等小乘经典。是方便说,在大乘佛法里面,都是讲究竟一乘的道理,就是如来以自在无碍的智慧,所演述的大乘经典。所谓的第‘十’种法,小乘法里面就提到十种力,但是,大乘佛法里面,佛具有的十力是:
一、知是处非处智力 谓如来于一切因缘果报,审实能知。如作善业,即知定得乐报,名知是处。若作恶业,得受乐报,无有是处,名知 非处。如是种种,皆悉遍知,故名知是处非处智力。
二、知过去未来现在智力 谓如来于一切众生过去未来现在三世业缘果报生处,皆悉遍知,故名知过现未来业报智力。
三、知诸禅解脱三昧智力 梵语三昧,华言正定,谓如来于诸禅定,自在无碍,其浅深次第,如实遍知,故名知诸禅解脱三昧智力。
四、知诸根胜劣智力 谓如来于诸众生,根性胜劣,得果大小,皆实遍知,故名知诸根胜劣智力。
五、知种种解智力 谓如来于诸众生,种种欲乐,善恶不同,如实遍知,故名知种种解智力。
六、知种种界智力 谓如来于世间众生,种种界分不同,如实遍知,故名知种种界智力。
七、知一切至处道智力 谓如来于六道有漏行所至处,涅盘无漏行所至处,如实遍知,故名一切至处道智力。
八、知天眼无碍智力 谓如来证知天眼清净,见诸众生,死时生时,端正丑陋,善恶业缘,皆悉无碍,故名知天眼无碍智力。
九、知宿命无漏智力 谓如来于种种宿命,一世乃至百千万世,一劫乃至百千万劫,死此生彼,死彼生此,姓名饮食,苦乐寿命,如实遍 知,故名知宿命无漏智力。
十、知永断习气智力 谓如来于一切惑余习气分,永断不生,如实遍知,故名知永断习气智力。
佛法是一乘的佛法, 佛陀,建立大小乘佛法,是为了度化众生的方便。须知,小乘法是从属于大乘法的,小乘只是大乘佛法的一部分。佛讲小乘法,是为了让众生进入佛道,先把佛法的一点‘妙味’,让佛子尝一尝,可惜的是,有一部分人,尝到这个法味以后,就满足了,就不往上修了。就像读书一样,读到中学,能记帐、会写自己的名字,就可以了,就不在读大学了。有一部分人,不明白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这才是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不明白:小学、中学、大学只是整个完整的学习过程的不同阶段,就以为不同的学习阶段,是各自独立的,各自都是完整的学习过程。佛陀讲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众生,都能接受完整的教育——读完大学——成佛,只有成佛,才能对众生有用,才能教导众生也走向成佛之路。此时,世尊听了央掘魔罗的话以后,赞叹说:“善哉,善哉!央掘魔罗!你所说的佛理,是正确的。你过来,你受如是戒律,你已经是大乘法的比丘了!”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