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领域的抄袭标准探讨
这是「游戏与法研究中心」的第85篇文章。
近日,房琪与李晓萱这两位短视频博主之间的对决,进入了公共舆论的视野。
短视频作为5G时代高速发展的产业,符合作品认定标准的短视频自然是可以从《著作权法》层面上进行探讨的。特别对于短视频的创作者来说,经常会使用专业设备拍摄并运用相关技术剪辑来产出短视频,这具有一定的独创性,无疑属于著作权法层面上的作品概念。
所以,不要觉得短视频时长短,就不是作品。对于制作精良、有着较高的独创性和内容价值的短视频来说,同样是作品,同样也受我国著作权法保护。?
《著作权法》明确提出了“思想与表达二分法”,即法律只保护具有独创性的表达,并不保护思想。
对于呈现在网友面前的、可认定为作品的短视频来说,是明确受到我国《著作权法》保护的,而对于作品背后的、大脑中的创作构思,是不予保护的。也就是说,脑海中的构思创意是可以相互学习借鉴的,这与抄袭搬运是有着本质区别,要具体案例具体分析。
2020年4月,北京高院发布了《关于侵害知识产权及不正当竞争案件确定损害赔偿问题的指导意见及法定赔偿的裁判标准》,将短视频作品明确地归进了视频类作品的范畴内,而且对于短视频赔偿标准的下限,也进行了较为明确规定。
裁判标准指出,关于在线播放的基本赔偿标准:被告未经许可在线播放涉案视频类作品、制品,无其他参考因素时,**、电视剧、纪录片、动画片类作品每部赔偿数额一般不少于3万元;微**类作品每部赔偿数额一般不少于1.5万元;综艺节目视频类作品每期赔偿数额一般不少于4000元;其他短视频类作品每条赔偿数额一般不少于2500元。
对于短视频的抄袭现象,各大平台都在不断完善自己的算法规则,目的就是为了保护创作者的合法权益,给观看者一个纯净的网络环境,而且短视频产业也一定不是著作权法保护的法外之地。
法律主观:
模仿别人的画满足以下条件的,算抄袭:侵害的标的应当在著作权法保护的范围内。权利人的权利为著作权法所明文保护的排他性权利。被害人须有著作权。受害人须证明对方有侵权行为。
法律客观:《著作权法》第五十二条有下列侵权行为的,应当根据情况,承担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一)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发表其作品的;(二)未经合作作者许可,将与他人合作创作的作品当作自己单独创作的作品发表的;(三)没有参加创作,为谋取个人名利,在他人作品上署名的;(四)歪曲、篡改他人作品的;(五)剽窃他人作品的。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