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纸张H、G的区别

小肉包1年前 (2023-12-22)阅读数 8#综合百科
文章标签幅面物体

纸张H指纸箱印刷包装代表箱高。纸张G是指纸张的厚重。纸张所说的100g是纸张的重量,具体的说就是每平方米纸的克重是100克;克重越高,纸张越厚。

知识拓展

一般我们常见的书纸内页用纸,比较薄, 常见的为60-120g, 吸墨快, 但因纸张粗糙,印刷的东西有些粗糙。纸的密度是指纸的纤维的疏密和粗细的程度。如果纸的纤维太疏和太粗(即密度差),使用喷墨打印机时,会导致反面浸水,打印效果差,而且还容易产生纸毛、纸屑,损坏打印机。

怎么区分粗细与宽窄

纸张大小分类及使用常识

国家规定的开本尺寸是采用的国际标准系列,现已定入国家行业标准GB/T 1999内在全国执行。书刊本册现行开本尺寸主要是A系列规格,有以下几种:A4(16k)297mm×210mm;A5(32k)210mm×148mm;A6(64k)144mm×105mm三种,其中A3(8k)尺寸尚未定入,但普遍用420mm×297mm。A2(2k)420mm×594mm。

开数与开本的概念

通常把一张按国家标准分切好的平板原纸称为全开纸。在以不浪费纸张、便于印刷和装订生产作业为前提下,把全开纸裁切成面积相等的若干小张称之为多少开数;将它们装订成册,则称为多少开本。

对一本书的正文而言,开数与开本的涵义相同,但以其封面和插页用纸的开数来说,因其面积不同,则其涵义不同。通常将单页出版物的大小,称为开张,如报纸,挂图等分为全张、对开、四开和八开等。

由于国际国内的纸张幅面有几个不同系列,因此虽然它们都被分切成同一开数,但其规格的大小却不一样。在实际生产中通常将幅面为787×1092(mm)或31×43英寸的全张纸称之为正度纸;将幅面为889×1194(mm)或35×47英寸的全张纸称之为大度纸。由于787×1092(mm)纸张的开本是我国自行定义的,与国际标准不一致,因此是一种需要逐步淘汰的非标准开本。

为了书刊装订时易于折叠成册,印刷用纸多数是以2倍数来裁切。

未经裁切的的纸称为全张纸,将全张纸对折裁切后的幅面称为对开或半开;把对开纸再对折裁切后的幅面称为四开;把四开纸再对折裁切后的幅面称为八开,……。

1965 年国家标准规定图书杂志的开本为 A 、 B 、 C 三组, A 组是用原整张纸张为 880 毫米× 1230 毫米裁切的, B 组原纸张为 787 毫米× 1092 毫米, C 组原纸张为 695 毫米× 960 毫米。 1982 年, GB788 — 87 强调采用国际标准,目前正在推广中。新标准保留了旧标准中的符合国际标准的 A 系列,同时采用了国际标准 B 系列,淘汰了原标准中的 B 、 C 组两种开本。其目的是为了促进对外贸易和国际交流。我们平时复印时所说的 A4 、 B5 等就是国际标准。

国家规定的开本尺寸是采用的国际标准系列,现已定入国家行业标准GB/T 1999内在全国执行。书刊本册现行开本尺寸主要是A系列规格,有以下几种:A4(16k)297mm×210mm

一.纸张幅面规格

纸张的规格是指纸张制成后,经过修整切边,裁成一定的尺寸。过去是以多少"开"(例如8开或16开等)来表示纸张的大小,现在我采用国际标准,规定以A0、A1、A2、B1、B2......等标记来表示纸张的幅面规格。标准规定纸张的幅宽(以X表示)和长度(以Y表示)的比例关系为X:Y=1: 。

按照纸张幅面的基本面积,把幅面规格分为A系列、B系列和C系列,幅面规格为A0的幅面尺寸为841mm×1189mm,幅面面积为1平方米;B0的幅面尺寸为1000mm×1414mm,幅面面积为2.5平方米;C0的幅面尺寸为917mm×1279mm,幅面面积为2.25平方米;复印纸的幅面规格只采用A系列和B系列。若将A0纸张沿长度方式对开成两等分,便成为A1规格,将A纸张沿长度方向对开,便成为A2规格,如此对开至A8规格;B8纸张亦按此法对开至B8规格。A0~A8和B0~B8的幅面尺寸见下表所列。其中A3、A4、A5、A6和B4、B5、B6 7种幅面规格为复印纸常用的规格。

纸张幅面规格尺寸

规 格

幅宽(mm)

长度(mm)

规 格

幅宽(mm)

长度(mm)

A0

A1

A2

A3

A4

A5

A6

A7

A8

841

594

420

297

210

148

105

74

52

1189

841

594

420

297

210

148

105

74

B0

B1

B2

B3

B4

B5

B6

B7

B8

1000

707

500

353

250

纸张H、G的区别

176

125

88

62

1414

1000

707

500

353

250

176

125

88

若纸张规格标记字母的前面加一个字母R(或S)时,是表示纸张没有切毛边,经过切边修整后,将减少到标准尺寸,例如RA4(或SA4)表示不切边纸张的尺寸为240mm×330mm,经过切边修整后其尺寸为210mm×297mm。

若进行倍率放大或倍率缩小复印时,所使用、的复印纸的幅面规格有着相应的关系,如下图所列,供作变倍复印时选用复印纸张幅面规格的参考;例如,若将A3幅面的原稿倍率放大1:1.22时,复印纸应采用B3幅面规格;若倍率缩小1:0.8时,复印纸应采用B4规格,若倍率缩小1:0.7时,复印纸应采用A4规格。表中的A5、B5、B6三种画双框的规格表示极少使用。

二.复印纸的选用

1.纸的厚度

纸的厚度通常是以每平方米的重量(克)来表示,一般静电复印机用纸的厚度规格为64~80克/平方米。

2.纸的密度

纸的密度是指纸的纤维的疏密和粗细的程度。如果纸的纤维太疏和太粗(即密度差),复印品图象的分辩率就比较差,而且还容易产生纸毛、纸屑,弄赃复印机,从而使复印品产生底灰,因此宜选用密度高的复印纸。

3.纸的挺度

纸的挺度是指纸的质地坚挺程度。若挺度差时,容易在输纸通道内稍遇到一点阻力时,纸就产生起绉以至阻塞,所以应选用坚挺度好的复印纸。

4.纸的表面光度

纸的表面光度是指纸表面的光亮程度。纸面颜色应为白色,不要灰暗色,光亮程度不必太高,光亮度太高对图象的定影不利。

5.纸的干燥程度

复印纸如果干燥度低,含水量大,就会降低了纸的绝缘性能,从而会使复印品的图象(或字迹)浅淡,底灰大,而且还会容易产生卡纸现象,因此,要选用干燥度高的复印纸,另一方面,纸的保管要注意防潮,要存放在干燥和通风的地方。

大小——是指物体在相对稳定时,在体积、面积、数量、力量等方面,或者说是物体某一种长度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时称大;而不及一般或不及所比较的对象时称小。如,这个孩子才六岁,长的可真大呀(相对一般);这个皮球比乒乓球大(相对具体的对象)。

长短——指物体两端点之间距离的大小

高矮——指物体距离底面的高度,即从上向下距离的大小

粗细----指物体横断面面积的大小

宽窄----指物体横向长度的大小

厚薄----指物体上下面之间距离的大小

远近----指两个目标之间的距离的大小

轻重----是形容物体质量的,或者说物体力量上的大与小

2、特点

(1)幼儿越小对物体长短、高矮、粗细、厚薄等的认识也越模糊,概念也越不易分清

(2)她们往往把所掌握的具体物体的大小特征看成是绝对的,而不是相对的

(3)不加区别的笼统的把长的、高的、粗的、厚的等物体都说成是大的,反之把短的、矮的、细的、薄的等物体都说成是小的

(4)还不能掌握表示物体长度的某一种特征的词汇,不能用正确的词汇来表示物体的某种具体特征。

3、教学要求

教幼儿认识物体的大小、长短、高矮等,必须通过两个两个以上物体间进行比较来获得,使幼儿不仅能准确的掌握这些量的概念,而且还能认识到这些概念具有的相对性质。

(1)小班幼儿认识物体的大小、长短,一般在两个物体之间进行比较。要求幼儿掌握准确的词语,并能用语言表达出物体的大、小、长、短,能按要求取出相应量的物体。

(2)教中班幼儿会用目测、运动觉和触摸觉来比较物体的粗细、厚薄、高矮。可先在两物体之间进行比较,然后在两个以上物体之间进行比较,要求幼儿知道粗、细、厚、薄、高、矮等都是相对的。

4、教学方法

(1)目测——就是教幼儿用眼睛观察比较,来断定物体的大小、长短等。

最初教幼儿要用重叠法和并放法,来对物体进行实际的比较。如,用折叠法比较(两块不同长短的纸板,让幼儿边观察比较,边说明哪块长哪块短);用并放法(把三本不同厚薄的书,按从薄到厚的次序并放排列,让幼儿观察,哪本书最厚,哪本书最薄,那本书比较厚或比较薄,并比较出哪本书比哪本书厚,哪本书比哪本书薄,发展幼儿的推理、判断能力。)这两种方法虽然也是通过观察进行比较的,但是,物体的摆放形式,对观察起很大的作用。如果要比较两棵树或三棵树的高矮、道路的宽窄、目标的远近,目测的作用就显得十分重要了。它比用重叠法和并放法进行观察和比较要难,并随着目测对象之间量的差别的缩小而变得越来越困难。因此,应先以目测量差别较大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的高矮、粗细、宽窄等。如,让幼儿观察比较塔和烟囱的高矮。然后逐渐缩小其物体间量的差异,发展幼儿的目测力,提高幼儿确定量度大小的准确性。

(2)寻找法、游戏法(运用运动觉和触觉)

A、教师可先引导幼儿在自己的身上寻找。如衣服的薄厚,裤子的长短,腿和胳膊的粗细等,再引导幼儿在一定的环境里找或运用记忆表象找有什么是长的或短的等等。

B、通过幼儿的游戏活动,能促进幼儿对物体的空间形式的正确认识。如,分给幼儿不同长短的小棒若干,引导幼儿每次从中取出最长的,一直取到最后,再把这些小棒按着从长到短的顺序排列起来。然后再分给幼儿不同厚薄的木板、塑料板、纸板,不同粗细的木棒等,让幼儿按从厚到薄,从粗到细的顺序排列起来看谁排得快又对。以及通过举一举、摸一摸、收一收、摆一摆、找一找等活动来进一步复习和巩固对物体的大小等的认识,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判断力,培养幼儿思维的敏捷性和准确性。

(3)另外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的教幼儿比较物体的粗细、长短、高低、宽窄、轻重等,也是不可忽视的。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