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会是暖冬还是冷冬
今年会是暖冬。
根据今年的天气情况来看,大部分地区气温都比往年偏高,这也说明今年冷空气来得比较晚,即便到了立冬节气也不会太冷,相对来说还是比较暖和的,所以说今年冬季是暖冬基本定局,像我们当地这两天最高温度都在27~28℃,有些地区甚至更高,暖冬的也说明今年冬季雨雪天气相对较少。
暖冬这一名词,以往气象学上没有定义,是气候变暖而产生的新的气象名词,参考气象学上的暖流、暖锋、暖气团等概念,中国气象局气候专家,把冬季冷暖这一现象分成暖冬和冷冬。
即某年某一区域整个冬季(全国范围冬季为上年12月到次年2月)的平均气温高于常年值或称气候平均值(常年值一般取近30年平均,自2002年开始我国根据WMO的规定起用1971至2000年30年平均值作为常年值)时,称该年该区域为暖冬,否则为冷冬。
暖冬的成因
俄罗斯科学家认为,火星增温和地球增温周期一致,主因是太阳;美国一些科学家也认为,气候变化主因在太阳,1975年~2000年之间,太阳磁循环和北半球地面温度变化曲线几乎一致;另外,丹麦天文学家认为,气候变化主因在宇宙,但是更多人认为人类活动是导致暖冬形成的主要原因。
比较公允的说法认为引起气候变化的因素主要是自然波动和人类活动,前者包括太阳辐射的变化、火山爆发等;后者则包括温室气体和硫化物气溶胶的排放、土地利用的变化等,工业化(1750年)以来,大气中温室气体明显增加,这主要来源于化石能源燃烧活动、工业生产过程、农业和畜牧业、废弃物处理等,若无“温室效应”,地球表面平均温度是-18℃,而非15℃。
2021冬天是暖冬还是寒冬?
过去两年冬季全国平均气温距平分布图
又是一个?暖冬?!你感受到了吗?可是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是不是气温偏暖了就是暖冬?来了冷空气又该怎么界定??暖冬、冷冬到底谁说了算?
冷冬、暖冬究竟该怎么算?
那么,?冷冬?暖冬?有没有科学的界定标准呢?
我国暖冬国家标准制定者之一,国家气候中心气候服务首席陈峪表示,以前我们对于冷暖冬没有恰当的定义和统一的标准,习惯上认为某一冬季(12月至次年2月)平均气温距平(与总平均气温的差值)不低于0℃或0.5℃即为暖冬,还有很多专家学者采用了其他不同的方式来判定,使得统计分析结果有较大差异,给公众和学术研究都带来很大困扰。为此,国家气候中心制定了《暖冬等级》国家标准,并于2008年正式颁布实施。《冷冬等级》国家标准也在2017年5月发布。判定冷暖冬的基本要素为冬季(12月至次年2月)三个月的平均气温,在空间上分为气象观测单站、区域、全国三个范围等级。
在单站方面:
如果单站平均气温距平大于等于标准差的0.43倍,则为暖冬;反之,如果单站平均气温距平小于等于标准差的-0.43倍,则为冷冬。
在区域总站数方面:
暖冬站数超过总站数的50%,即为暖冬;冷冬站数超过总站数的50%,即为冷冬。
在全国有效面积方面:
暖冬面积超过全国有效面积的50%,即为暖冬;冷冬面积超过总站数的50%,即为冷冬。
气温?偏暖?就是?暖冬?吗?
冬季气温比正常年份偏高就能说是暖冬吗?其实不然。国家气候中心气候服务首席艾婉秀解释道,冬季?偏冷?偏暖?和?冷冬?暖冬?并不是一回事。?偏冷?偏暖?只是相较于平均状况而言,比平均状况偏高就可以说是偏暖,比平均气温偏低就是偏冷。
研究表明,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我国气候也出现了明显的变暖趋势,其中北方增暖幅度大于南方。从季节增暖来看,我国冬季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开始明显增暖,增暖最早且增暖幅度最大;春、秋季从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开始增暖,增暖幅度比冬季小;夏季增暖开始时间最晚,增暖幅度也是最小的。
我国从1951年到2018年68个冬季,气温比平均值偏暖的年份一共有25年,而1985年以后偏暖的年份就占了23年。
而?冷冬?暖冬?则不同,这是有严格标准的。这样的差异也是由于气候变暖导致不同阶段的气温平均值升高的缘故。
据统计,我国全国性暖冬基本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1951年以来共出现21个全国性暖冬,其中有19个出现在1985年之后。可以看出,在全球变暖背景下,我国暖冬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了。
那么暖冬是否能提前预测?艾婉秀表示,由于影响我国冬季气候状况的因子多,准确预测平均气温超过临界点的难度大,因此对冬季气温的预测只能给出偏暖或偏冷的趋势,在每年的10月底到11月初,国家气候中心会召开全国年度的气候大会商,给出冬、春季的气温趋势预测;是否为暖冬或者冷冬的最终评判需要等冬季结束后,根据实况数据才能确定。
2021冬天是寒冬。
我们国家对于冷暖冬没有恰当的定义和统一的标准,习惯上认为冬季(12月至次年2月)平均气温距平不低于0℃或0.5℃即为暖冬,还有很多专家学者采用了其他不同的方式来判定,使得统计分析结果有较大差异,这给公众和学术研究都带来了很大困扰。
为此,国家气候中心制定了《暖冬等级》国家标准,并于2008年正式颁布实施。《冷冬等级》国家标准也在2017年5月发布。
判定冷暖冬的基本要素为冬季(12月至次年2月)三个月的平均气温,在空间上分为单站、区域、全国三个范围等级。
气候:
冬季偏冷、偏暖和冷冬、暖冬并不是一回事。偏冷、偏暖只是相较于平均状况而言,比平均状况偏高就可以说是偏暖,比平均气温偏低就是偏冷。
很多人认为,都是暖冬了,就不应该冷了。其实这是一个误区。暖冬是一个气候学的概念,即使在暖冬年中也会有阶段性的冷。暖冬年,天气过程的变化周期依然明显,也会出现强冷空气过程。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