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过哪些脑洞大开的电影?
伴随着愚人节的玩笑,《宇宙探索编辑部》上映了。
它荒诞幽默,却笑藏悲伤。它至怪离奇,却满载科学。在复古老旧乡村的时代氛围里,一群编辑部的成员,要去寻找人类存在在这个宇宙的意义究竟是什么。看似毫不靠谱,却又时时上头。
宇宙是否有尽头?这一切的终极是什么?人类最终是从起点回到了原点吗?伴随着编辑部的冒险,这一系列叩问,也像水滴落入湖中央一样,泛起阵阵涟漪。
《宇宙探索编辑部》是一部如果剧透了会有些可惜,可哪怕交代完剧情却也难以描述出片中深意的影片。它的缘起,是一则新闻。一个村民声称家里有外星人,带着记者去他家,然后打开他家的冰柜,然后发现躺着一个硅胶外星人。凭借着这个灵感起点,导演孔大山创造了一个架空在现实里的世界。
在这个女看《知音》,男看《探索》的年代里,《宇宙探索》杂志也迎来了它的没落和衰败。但浇不灭的,却是主人公唐志军对于外星文明的渴望和坚定。因为这股子渴望,唐志军才因为一则看起来就很玄乎的消息踏上了探索外星文明的旅程。但也因为裹挟着无限的坚定,唐志军才坚持到了最后,也是唯一一个熬到最后“见证”一切的人。
在唐志军的身上,或多或少能看到纪录片《自行车与旧电钢》里那个叫张宜苏的音乐人的影子。居于这个世界,却与现实格格不入,永远精神饱满,但却让人捉摸不透。似乎有一个远方的呼喊,在倾诉着自由而无用的灵魂。唐志军表面上就是一个自己开心就好的“利己主义个体”。他的小世界里,人生太复杂了,何必纠结成功的意义;世界太宏大了,无法去定义什么是确定的。
在《宇宙探索编辑部》里,不确定,是一直萦绕着的。一边,是剧情上的不确定性。像是一首喝醉了酒的人自说自话的散文诗,也不知道从何而起,向何处去,何方有风,何处无雨。但就这么意外着意外着,从扑朔迷离的“鬼片切片”突然顺其自然地就来到了眼见为实的科学现场。
一边,是角色上的不确定性。就好比每个人都在努力做着有用的事,但到最后都变成了无用功。但不管怎样,做都做了,这就堆砌成了人间戏剧。但还有一边,是感知体验上的不确定性。它有的时候强调伪记录的属性,有的时候又会像一个剧情片一样淡化摄影机的存在,但有时候又会突然跳出来,让你强烈的意识到摄影机的存在。这种不确定性,赋予了《宇宙探索编辑部》的高自由度。有拘束,没有框定,好似在遥望过去那个真实发生过的社会时代。
在八九十年代,气功热,飞碟热可以说是能够霸屏整个热搜榜的流行超话。一群对太空,对宇宙怀有不切实际幻想的人,就是无数个唐志军的集合。《飞碟探索》杂志,更是《宇宙探索》编辑部的原型参考。一个事件报道,没有证人,只有单方面的口供,就可以煞有介事的描述成特别重大的外星人降临事件。如今看定会觉得很扯,可在当年,却有很多人爱看。
时代过去了,这批人或许已经老了。但是人类对于宇宙、对于未知的好奇心和兴趣却从未消退。人类对各种东西报以极强的宽容度,极强的好奇心,也从未改变。在科技不断进步的今天,我们对宇宙的探索也越来越深入。但就像《宇宙探索编辑部》最后闲笔点缀的:探讨人类对未知的探索与探究,是人类的欲望源动力。
很多人说,在听唐志军的手机铃声是跑调的欢乐颂的时候,心就好像下雪了。奇了怪,一个寻找外星人,如此荒诞荒谬的设定背景,怎么会让人有伤感的情绪呢。或许是因为,《宇宙探索编辑部》的第一层,是无数个错位。就好比欢乐颂明明是激昂欢快的曲调,可设计成跑调质感后,就有了小调的悲悯。唐志军和孙一通两个人,就是错位存在的。
一个是现实城市里的老古董,偏对着科学探索的奇怪事有着轴到极致的教条主义。一个是郊外村子里的边缘人,顶着一口锅,旁若无人地每天到点打卡上班读诗。“石狮子里的石球突然被一个发着光的人带走”系上了毫无相关的二人,却也走向了跑调版欢乐颂暗示的离别结局。
而《宇宙探索编辑部》的第二层,又是无数个对位。最终的剧本呈现,是有机的一步步衍生出来的荒诞感,并非那种毫无逻辑、毫无缘由的人造公式。吃胡萝卜的驴自己走丢了,到快要被大家遗忘的时候又突然出现;石狮子上落满麻雀的时候孙一通就要去找石球了,到原来孙一通其实是去送石球的……种种似真似假的轻描淡写,把荒诞感变成了水墨画上的一抹嫣红。
远观,为整个片子的欢乐基调赋予了一个合理性。而近察,则又从每一丝荒诞里寻到了水到渠成的来源。这种对位感,是人与环境的对位,是环境面向时代的对位,也是时代之于宇宙的对位。所以,《宇宙探索编辑部》的整个情绪体验,都是一种浑然天成的自然感。导演和编剧似乎从不存在。
但《宇宙探索编辑部》还有一个第三层,便是“祛表达”的高位。何为高位?明话来说,即影片对于观众来说,是高位的。身为观众的我们,更多的则是智子般真实旁观者的视角。可是都智子了,为何影片却还是居于高位的呢?这就是《宇宙探索编辑部》试图不去刻意表达的人文关怀。
关于宇宙的神秘和壮观,我们已经见过许多。与之并行的人文情感,如爱、信念、责任等等,也罗列千万。在《宇宙探索编辑部》里,这些都不是重点。?
是,他们一行人在探索的过程中,也遇到了各种挑战和困境,也有人凭借坚定的信念,不断前行。但最终,影片的落点还是回到了一场朴实无华的婚礼,以“梦”的形式草草了结了这段漫长又艰苦的离奇冒险。人的心飞得再远,还是要落回现实吗?不重要。因为眼下有了更为重要的优先级,我们能够如何反思人类对于宇宙的认知和对自身的对待方式。
哥斯拉的实力,到底有多强
1、超级哥斯拉是哥斯拉的“更强”形态。超级哥斯拉是93年游戏《超级哥斯拉》中登场的平成哥斯拉强化形态,后来其灵感被改造成了太空哥斯拉。设定表明,超级哥斯拉的战斗力就是常态(1993平成G)的2倍。
2、太空哥斯拉(SpaceGodzilla)是在94《哥斯拉VS太空哥斯拉》中登场的怪兽,别名为“战斗生命体”、“宇宙凶恶战斗兽”或“破坏神”。太空哥斯拉能持续散发大量特殊电磁波,所过之处一般的电子仪器会失灵(比如说路过游戏机室上空,里面的机器内会掉出各种福利)。能够自行制作战斗领域,并且使用超能力以及防护罩等能力,这种战斗方法与系列的其他怪兽都不同。
那也得看是什么哥斯拉
像2017年日本动漫版的哥斯拉,身高300米,威力几乎可以和使恐龙灭绝的陨石相抗衡,直接将人类赶出了地球,让人类在地球上灭绝了2万年,把未来科技的人类打得抬不起头来。
2016年真.哥斯拉 接近于神的完美生物,身高118.5米,大闹东京城,被架空武器MOP2(可以打穿120米的水泥)击中最脆弱的部位(背脊),也仅仅炸伤了表皮而已,随后一瞬间就恢复了,防御力和再生能力可以用变态来形容。但由于它没有进化成最终形态就被暂时冻住了,所以最终实力未知,不过要是真的进化成最终形态,估计世界都得毁灭了吧。
终焉哥斯拉差点令世界陷入灭亡的危机,身高100米,无伤抗下基多拉妖石,打败无数怪兽后,拯救了世界。
红莲哥斯(100米)拉自爆可以溶解全地球。
太空哥斯拉(150米)被吸入黑洞还能存活,干灭外星人一个宇宙舰队,就连被哥斯拉手撕多次的基多拉个体干灭了比地球还高级的外星文明。
漫威版哥斯拉身高50米,暴打整个复仇者联盟。
传奇哥斯拉(108米)无伤抗下核弹头,几乎可以抗下美军的全部武器,在**里说它超越了善恶。像神一样的存在,杀了两个姆托后,救了全人类。
至于98年美版哥斯拉,那还是算了吧,最弱的哥斯拉,也是唯一一个被几颗导弹送上西天的哥斯拉。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