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嫔妃殉葬是指的特定妃子陪葬还是所有妃子陪葬?

百变鹏仔1年前 (2023-12-22)阅读数 7#综合百科
文章标签活人他的

特定的妃子

活人殉葬,殷周君王死后就很盛行,他们死后把把生前享用的一切,包括美妻艳妾都送到坟墓中去。周朝那个烽火戏诸侯丢了江山的周幽王,他的墓中有百余尸体,其中只有一具是男性,其余全为女性,都是他的姬妾美人,应该说都是从死殉葬的后妃宫女。秦武公死时,“初以人殉死,从者66人”(《史记秦本纪),秦穆公死后“从死者77人”(《史记秦本纪》),秦始皇死的时候,二世说:“先帝后宫,非有子者,出焉不宜”,皆令从死,死者甚众(《史记秦始皇本纪》)。按照《史记》的记载 ,秦始皇“后宫列女万余人,气上冲于天 ”,没有生育的大概也在万人。

汉朝照样以后宫妻妾殉死。“武帝时,多取好女至数千人以充后宫,及弃天下,又皆以后宫女置于园陵”(《汉书》卷72)。《汉书》是汉代当朝人写的历史,对于武帝的残忍行为的记录,当为真实。

张廓《多妻制度——中国古代的社会和家庭结构》还说,两汉、六朝、隋唐、宋辽金等朝,相继以后宫活人为专制帝王殉葬,至元代达到高潮。成吉思汗死时,灵柩经过之处,所遇之人也“尽杀之”,“诸将负成吉思汗柩归蒙古,秘其丧,在道,遇人尽杀之”(冯承钧《成吉思汗传》)。成吉思汗战死后灵柩归葬,途经万里之遥,所遇人都杀死,那数字之大,难以估量。成吉思汗还用美女骏马殉葬:“杀40名贵族美女及大汗之骏马以为殉”(何建民《中国殉葬史》).。“蒙古大汗时,杀最良 之马以供大汗来世之用,蒙兀没时,送葬之途次,遇人尽杀之,其数在2万人以上”(《马可波罗记》)蒙兀是成吉思汗的孙子,他的做法,就是秉承了天之骄子的祖宗爷爷的家传。

朱明皇朝建立后 ,从首任皇帝朱元璋到明宣宗朱瞻基,6任皇帝,前后60年,均以后宫活人殉葬。活人殉葬之后,新皇帝就会给这些死去的宫女追赠一些头衔,表彰她们的行为,并下发一道通知:“兹委身而蹈义,随龙驭以上宾,宜荐徽称,用彰节行”(《明史》113卷 )

《明史》(113卷)说 ,初,太祖崩,宫人多从死者。建文、永乐时,相继优恤。若张凤、李衡、赵福、张璧、汪宾诸家 ,皆自锦衣卫所试百户、散骑带刀舍人,进为千百户,带俸世袭,人谓之“朝天女户”。这段的意思是,朱元璋死时以活人宫女殉葬,他们的父兄因此受到优恤和恩眷。《明史》(113卷)还说,“历成祖,仁、宣,亦皆用殉”。

在明朝,不但最高统治者的皇帝死了要用活人殉葬,而且皇帝的儿孙们,即诸侯王死了,也要用活人殉葬。《明史》(113卷)还记载说:“景帝以郕王薨,犹用其制,盖当时王府皆然 ”。虽然皇帝的表彰决定说后妃的从死是“委身蹈义”,事实上绝不是这样。明成祖朱棣生前有妃子朝鲜美女韩氏,朱棣死时后宫美女数十人殉葬,韩氏在被要求殉葬的名单上。那么,我们看看朝鲜的史料是如何记载韩氏的殉葬过程的:

“帝崩,后宫殉葬者30余人 。当死之日,皆饷之于庭。饷撤,俱引升堂。哭声震殿阁。

堂上置大小床,使立其上。挂绳圈于上 ,以头纳圈中。遂去其床,皆雉颈而死。

韩氏临死,顾谓金黑曰:‘娘,吾去!娘,吾去!”语未竟,旁有宦者去床,乃与崔氏俱死。

褚死者之初升堂也,仁宗亲入辞决。韩氏泣,谓仁宗曰:‘吾母年老,愿规本国。’仁宗许之。”

(《李朝实录》)

以上历史记载中的金黑,是韩氏的乳母,当初随年幼的韩氏从朝鲜而来。据明人王世桢《 * 山堂别集》记载,韩氏来华至多十二三岁,殉葬的时候也就二十二三岁。韩氏死后金黑又在中国生活了二三十年,后来回国,上面的记载,就是她回国后的回忆。

嫔妃殉葬是指的特定妃子陪葬还是所有妃子陪葬?

结束明朝活人殉葬历史的是明英宗。

明英宗朱祁镇的父亲朱瞻基死的时候,强迫从死的妃子“哭声震殿阁”的场面强烈刺激了这位当初才是9岁的 孩子朱祁镇,这段经历成为他一生的梦魇。他即位后的13岁那年,他的哥哥周王朱有炖死了, 明英宗写信给另一个哥哥朱有爝,要求不要让活人殉葬。但是,朱有炖的妃子巩氏、夫人施氏、欧氏、陈氏、张氏、韩氏、李氏,皆殉死(《明史》120卷)。王世桢《 * 山堂别集》也记录了此事。

明英宗贵为皇帝,甚至也没有能够阻止自己的哥哥将大量活人殉葬的做法。他虽然不能禁止他的哥哥,但他自己还是亲自立遗嘱禁绝了自己身后活人殉葬的事。他的遗嘱说:“用人殉葬,吾不忍也,此事宜自我而止”。

明英宗“从我做起”,果断出废止了活人殉葬的祖制。在我看来,明英宗,才是明朝一个真正值得记住的皇帝。

但是,活人殉葬仍然是禁而难绝。王世桢在他的笔记中还举了几个此后仍然殉葬的例子。成化四年,辽王上书皇帝,说他的儿子死了,希望让儿子的妻妾殉葬,明宪宗大加教训,并且让人把辽王儿子的妻妾送到皇宫保护起来,此事没有批准。但是成化22年 ,宁河王死后,他的几个夫人还是被要求殉葬,明宪宗以为烈妇自愿从死,还给予旌表,授予荣誉称号。

到了清朝,起初仍然是用活人殉葬的,太祖努尔哈赤死后,皇后那拉氏和二位妃子阿济根、代因扎殉葬。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任皇帝顺治死后,殉死的妃嫔有30多人。她们的棺柩跟随在顺治帝棺柩的后面一同出殡,场面蔚为壮观。

到了康熙时期,拟议中准备让40名宫女殉葬。但由于康熙帝对于活人殉葬深恶痛绝,下令禁止。康熙是1662年死的,就是说 ,中国帝王用活人殉葬的残酷野蛮的习惯,到了公元17世纪才真正结束

殉葬的解释

[be buried alive with the dead]

用人或器物陪葬 详细解释 用人或器物陪葬。 《礼记·檀弓下》 :“ 陈子车 死於 卫 ,其妻与其家大夫谋以殉葬。” 汉 王充 《论衡·薄葬》 :“ * 以殉葬,以快 生意 。” 《宋史· 奸臣 传四·贾似道传》 :“﹝ 似道 ﹞闻 余玠 有玉带,求之,已殉葬矣。” 清 蒲松龄 《 聊斋 志异·封三娘》 :“因货殉葬之饰,用为资度。”

词语分解

殉的解释 殉 ù 古代用人或物随葬:殉葬。 为 某种 目的而 牺牲 生命 :殉国。殉节。殉难(刵 )。殉情。殉职。殉道(指为 坚持 某种 信仰 或理论而牺牲自己的生命)。 ' 部首 :歹; 葬的解释 葬 à 掩埋死人,泛指处理死者遗体:安葬。埋葬。土葬。火葬。海葬。葬送。葬礼。葬仪。 部首:艹。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