绞股蓝有哪些特征?
(孙国栋)
绞股蓝〔Gynostemma pentaphyllum(Thunb.)Makino〕别名七叶胆、甘茶藤、小苦药、野苦瓜藤、公罗锅底。为葫芦科多年生草质藤本。分布我国、日本、朝鲜、印度及东南亚地区。产长江以南各省区,其中陕南东部、四川达县、广西崇左、江西德兴、婺源等地区野生资源比较丰富,广东花县、清远、陕北安康、山东淄博等地区已有栽培。以全草入药。从绞股蓝中分离出50余种绞股蓝皂甙,和人参皂甙一样,同属于四环三萜类玛烷型皂甙,其中绞股蓝皂甙Ⅲ、Ⅳ、Ⅶ、Ⅻ分别和人参皂甙Rb1、Rb3、Rd、F2是同一物质,绞股蓝皂甙元V-AH与人参皂甙Rg3相同,绞股蓝皂甙Ⅰ经过酶分解得人参皂甙K。药理和临床研究表明,绞股蓝总皂甙几乎无毒、无副作用,具有:(1)抗癌作用,对肝癌、肺癌、子宫癌和黑色素肉瘤等癌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2)抗衰老作用,可以增强肌体免疫功能;(3)降血脂作用;(4)防治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等。味苦,性寒。有清热解毒,止咳祛痰的功能。治慢性气管炎、传染性肝炎、肾盂炎、胃肠炎等症。
一、形态特征
根状茎细长横生地下,粗4—10mm左右,节上生根,有冬眠芽和潜伏芽。茎柔弱蔓状,有短柔毛或无毛,粗4—6mm,长可达3—5m,伏在潮湿地面的茎节可以生根,卷须细长,2叉或不分叉。叶互生,叶片鸟趾状复叶,小叶3—7片,叶柄长2—6cm;小叶卵状长圆形或卵形,两侧小叶较小,长4—8cm,叶先端渐尖,基部半圆形或楔形,边缘有锯齿,被柔毛或无毛。圆锥花序腋生,花单性,雌雄异株;花小,黄绿色;花萼短小,5裂;花冠5裂,裂片披针形,先端尾状渐尖;雄花雄蕊5,花丝下部合生;雌花子房下位球形,2—3室,花柱3,柱头2裂。浆果球形,成熟时黑色。种子1—3粒,宽卵形,有皱纹(图16—29)。
图16—29 绞股蓝形态图
1.植株 2.根状茎 3、4.雄花
二、生物学特性
(一)生长发育特性
绞股蓝萌发出土和气温有关,例如:广西约在2月中、下旬,陕南约在3月中、下旬,山东约在4月,北京在5月初。5—9月是地上茎生长旺盛期,7—9月为开花期,9一10月为果实成熟期。入秋地上茎生长渐缓,地下根茎迅速生长、增粗。霜冻后地上部枯萎,地下茎可在田间越冬。在广东、海南,绞股蓝可以一年四季生长。
绞股蓝无性繁殖能力很强,俗称“遍地生根”。绞股蓝雌雄异株,野生分布的绞股蓝雌雄株比例相差悬殊,一般为1∶21。由于雌少雄多,种植时需合理配置雌雄株。
绞股蓝总皂甙含量以根茎较高,约8%左右;茎叶较低,约3—4%左右。不同产地也有差异。
(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绞股蓝喜阴湿环境,忌烈日直射,耐旱性差,多野生于海拔300—3200m的山地林下,阴坡山谷和沟旁石塘,为林下草,郁闭度0.7—0.9,空气湿度较大。在海拔300—400m以下的丘陵地区的山间林下阴湿地带和灌木丛中,以及路旁草丛中,也见有绞股蓝生长。
绞股蓝对土壤要求不严格,南方弱酸性土壤和北方弱碱性土壤都可以种植。
三、栽培技术
(一)选地与整地
宜选山地林下或阴坡山谷种植。一般土壤均可选用,以肥沃疏松的砂壤土为好。每亩施厩肥或堆肥1500—2000kg作基肥,撒匀后翻耕耙细,作130cm宽的高畦或平畦(南方多雨宜作高畦),也可利用自然山坡地开畦种植。
(二)繁殖方法
1.营养繁殖
可采用根茎分段和茎蔓扦插繁殖。根茎繁殖可根据气候条件因地制宜,南方可在春季2—3月或秋季9—10月进行,将根茎挖出,剪成约5cm的小段,每小段有1—2节,再按行株距50×30cm开穴,每穴放入一小段,覆土约3cm,每亩3000株左右。北方宜在春季4月中、下旬进行,栽后及时浇水保湿;扦插繁殖宜先育苗,先把苗床整好,一般在5—7月,绞股蓝生长旺盛时,将地上茎蔓剪下,再剪成若干小节段,每段应有3—4节,去掉下面2节小叶,按10×10cm的行株距斜插入苗床,入土1—2节,露出地面带叶的部分1—2节,并浇水保湿,约7天即可生根,待长出新芽长10—15cm时,便可移植大田,按行株距30×15cm挖穴植入。栽后及时浇水。采用荫棚或林下栽培者,也可将插条直接扦插于大田。绞股蓝茎蔓匍匍地面生长,接触土壤的茎节处很容易生不定根,栽时将茎蔓小心连根拔出,再按上面要求剪成小段,直接栽于大田,特别要注意浇水,经常保持表土湿润,成活率仍很高。在阴雨天栽种更容易成活。
2.种子繁殖
可采用直播和育苗移栽。直播者,播种期3月中、下旬至4月初。播前用温水浸种1—2小时,也有用清水浸泡二昼夜。条播按30—40cm开浅沟或点播按30cm左右开穴;覆土1cm,播后浇水,至出苗前经常保持土壤湿润。播种量1—1.5kg/亩。播后20—30天左右出苗,出苗率因种子活力和管理条件而异,约70—90%左右。当出现:2—3片真叶时,开始按株距6—10cm间苗,苗高15cm左右时按15—20cm定苗。平原地区需搭荫棚,林下播种不需特殊管理。育苗者,育苗地宜搭荫棚,可撒播或条播,播后可在畦上盖草并浇水保湿。出苗后揭去盖草,幼苗长出2—3片真叶,呈深绿色时,选半阴天或阴天移栽于大田。
(三)田间管理
1.苗期管理
绞股蓝幼苗耐旱性差,忌烈日直射,怕干热风。出苗后要加强管理,主要是勤浇水,遮荫避风,注意松土除草。
2.搭棚支架
棚架一般高1.5—2.5m,上盖秸秆或稻草、塑料网等物遮荫。支架可用竹竿或树枝插成“人”字形,引蔓缠绕生长;或搭一定高度的棚架和拉网绳,使茎蔓在其上匍匐生长。也可在铁丝网下种植绞股蓝,以铁丝网作其攀缘物。有荫蔽条件和林地种植,不需搭棚架,任其匍匐地面或攀缘他物生长。但是,绞股蓝匍匐地面生长,密度过大,不通风,加之是雌雄异株,花小,不易引诱昆虫授粉,不易结实。
3.追肥浇水
苗期可追施稀人畜粪便,生长盛期追施氮磷钾复合肥2—3次,每次7—12kg左右。特别是每次收割后都需追肥一次。绞股蓝喜湿润,要勤灌溉,保持土壤润湿,避免干旱。雨季注意排水,以免涝死。
四、采收与加工
(一)采收
南方地区采收3—4次,北方地区采收2次。当植株高或茎长达2—3m以上,选择晴朗天气,在距离地面15—20cm处收割,保留原植株2—3片绿叶,以利重新萌发和根茎成活。最后一次收获可齐地面收割,第二年春地下根茎仍可继续萌发生长。采收后晾晒干燥,阴凉处保存。一般亩产120—200kg干茎叶,高产可达300kg以上。
(二)加工
绞股蓝干茎叶和根可直接煎服,或研成粉末制成散剂。绞股蓝茎叶可制成茶饮,尚可制成保健食品和保健饮料。
(三)留种
9月底至11月初采集成熟果实,干后去果皮,种子置阴凉通风处保存。用根茎繁殖时,南方在收割地上部分后,根茎可在土中越冬,北方土温较低时,地表需覆盖保护越冬,也可将地下根茎挖出埋藏过冬备用。
绞股蓝茶与传统茶的区别
一、包装
绞股蓝的包装上面只写有“绞股蓝”三个字,而绞股蓝茶的包装上写有“绞股蓝茶”字样。一字之差,千差万别。
二、口感
绞股蓝从口感上很苦,有药味,草腥味,口感很差。而绞股蓝茶口感较好,茶汤碧绿,稍带清香、微苦,入喉回甘,无草腥味。
三、制作工艺
绞股蓝从制作上简单方便,就是把绞股蓝摘下晒干。而绞股蓝茶则是在嫩绿时期采摘,经过严格筛选新鲜绞股蓝,及时经高科技杀青处理。通过先进的水疗,水蒸气生产设备,精加工而成。
四、用途
绞股蓝大多用七叶绞股蓝,是作为中药,在医师的吩咐下使用的。而绞股蓝茶,采用五叶绞股蓝,是作为养生茶饮用的。
因为绞股蓝产品的特殊性,市面上并不便宜,所以购买的时候一定要分清是要买绞股蓝还是绞股蓝茶,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 绞股蓝茶与其他红茶、绿茶、白茶、黑茶等传统茶叶相比,虽然都是茶但却有着本质的不同。也就是说,绞股蓝茶与传统茶相比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绞股蓝茶是具有明确疗养功效的受国家认可的保健养生茶。
? 解读茶叶的主要成分
? 茶叶的特征性物质是茶多酚,也是茶叶当中最重要的一类物质的总称,是之所以有回甘或浓淡口感的主要原因。现代医学研究发现,茶多酚能消除有害自由基、抗衰老、抗辐射等作用,同时也发现其可以与食物中的铁元素发生反应,生成难以溶解的新物质,容易引起人体缺铁。
? 茶叶具有提神的作用,这是茶叶中的生物碱在发挥作用。茶叶中的生物碱包括咖啡碱、可可碱和条碱,其中以咖啡碱的含量最多。茶叶中含有的茶多酚和咖啡碱是茶解药的主要物质,所以茶水不能与西药、补血剂等同时服用,尤其不能用茶水送服这类药物。
? 值得注意的是,过量饮食茶碱,会扰乱胃液的正常分泌,影响食物消化,还能使人产生心慌、头晕、四肢乏力等现象,是导致“醉茶”的主要因素。另外,胃不好的人不宜过多喝茶尤其是浓茶。
? 绞股蓝茶的独特之处
? 绞股蓝茶在民间的饮用由来已久,广泛用于生津解渴、清热降暑、降脂降压、延年益寿等。绞股蓝茶的主要功效成分是皂苷。研究发现,绞股蓝中含有100多种皂苷成分,其中4 种与人参皂苷结构完全相同,11种结构相似。现代医学研究证实,绞股蓝皂苷具有镇静、催眠、降血脂、治疗动脉硬化、偏头痛、肝炎、抗肿瘤、抗溃疡、促进细胞新陈代谢等功能,并且具有和人参相似的增强免疫力的作用。
? 绞股蓝茶的另一个主要营养成分是黄酮,试验证明,绞股蓝黄酮可以扩张血管、增加冠脉流量,改善心肌供血供氧,对心血管系统有很好的调整和改善作用。除此之外,绞股蓝茶中含有的多糖类物质更是对降低血糖含量有很好的作用。最重要是,实验研究证明,绞股蓝不但养生功能多样,而且没有任何毒副作用,这也是绞股蓝茶一直备受中医养生名家推崇的主要原因之一。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