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香散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概述 3 《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五方之五香散 3.1 组成 3.2 制备方法 3.3 功能主治 3.4 五香散的用法用量 3.5 各家论述 4 《外科正宗》卷四方之五香散 4.1 组成 4.2 制备方法 4.3 主治 4.4 五香散的用法用量 5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之五香散 5.1 处方 5.2 炮制 5.3 功能主治 5.4 五香散的用法用量 5.5 摘录 6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七方之五香散 6.1 处方 6.2 制法 6.3 功能主治 6.4 五香散的用法用量 6.5 摘录 7 《妇人良方》卷八方之五香散 7.1 组成 7.2 功效 7.3 主治 7.4 五香散的用法用量 7.5 制备方法 8 《太平圣惠方》卷六十方之五香散 8.1 五香散的别名 8.2 组成 8.3 主治 8.4 五香散的用法用量 8.5 制备方法 8.6 附注 9 《外科方外奇方》卷三方之五香散 9.1 组成 9.2 主治 9.3 五香散的用法用量 9.4 制备方法 10 《赤水玄珠》卷八方之五香散 10.1 组成 10.2 主治 10.3 五香散的用法用量 10.4 制备方法 11 《太平圣惠方》卷六十六方之五香散 11.1 组成 11.2 主治 11.3 五香散的用法用量 11.4 制备方法 12 《圣济总录》卷一○○方之五香散 12.1 组成 12.2 主治 12.3 五香散的用法用量 12.4 制备方法 13 《圣济总录》卷一三○方之五香散 13.1 组成 13.2 功效 13.3 主治 13.4 五香散的用法用量 13.5 制备方法 13.6 用药禁忌 14 《仁斋直指方论》卷二十二方之五香散 14.1 组成 14.2 功效 14.3 主治 14.4 五香散的用法用量 14.5 加减 14.6 制备方法 15 《备急千金要方》卷六方之五香散 15.1 组成 15.2 功效 15.3 主治 15.4 五香散的用法用量 15.5 制备方法 15.6 各家论述 16 《魏氏家藏方》卷五方之五香散 16.1 组成 16.2 主治 16.3 五香散的用法用量 16.4 制备方法 17 《鸡峰普济方》卷二十二方之五香散 17.1 组成 17.2 功效 17.3 主治 17.4 五香散的用法用量 17.5 制备方法 18 《外台秘要》卷三十一引《崔氏方》之五香散 18.1 组成 18.2 主治 18.3 五香散的用法用量 18.4 制备方法 19 《胎产秘书》卷下 19.1 组成 19.2 主治 19.3 五香散的用法用量 20 《普济方》卷一八一引《医学切问》 20.1 组成 20.2 主治 20.3 五香散的用法用量 20.4 制备方法 21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五香散 1 拼音
wǔ xiāng sǎn
2 概述五香散为方剂名,其同名方剂约有十八首。
3 《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五方之五香散 3.1 组成海螺、犀角、鳖甲、熏陆香、升麻、射干、丁香、青木香、沉香、黄连、甘草、牡蛎、羚羊角、黄芩各四分,吴茱萸三分,黄柏六分[1]。
甲香4分,犀角4分,鳖甲4分,熏陆香4分,升麻4分,乌翣4分,丁香4分,青木香4分,沉香4分,黄连4分,甘草4分,壮蛎4分,羚羊角4分,黄芩4分,吴茱萸3分,黄柏6分。
3.2 制备方法上药为细末[1]。
上药治下筛。
3.3 功能主治《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五方之五香散主治感受山岚毒气,暴肿恶疮[1]。
江南毒气恶核,射工暴肿生疮。
3.4 五香散的用法用量每服一方寸匕,白开水送下,日三次;外用鸡子清和散敷疮上[1]。
中射工毒及诸毒,每服方寸匕,水送下,1日3次。以鸡子白和涂肿上,干易之,并以水和少许洗之。
3.5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五香通窍散血,三黄分解毒热,升麻吐蛊毒诸邪,乌翣散咽喉结气,吴茱萸逐风痹止痛,甘草解中外邪毒,鳖甲除坚积寒热,牡蛎软坚消肿,犀角散血解毒,羚羊角散恶血蛊毒,辟一切不祥,乃射工之专方。
4 《外科正宗》卷四方之五香散 4.1 组成沉香、檀香、木香、零陵香各三钱,麝香三分[1]。
沉香3钱,檀香3钱,木香3钱,零陵香3钱,麝香3分。
4.2 制备方法上药为细末[1]。
4.3 主治《外科正宗》卷四方之五香散主治狐臭[1]。
4.4 五香散的用法用量每次五厘,水调擦腋下,三日一次;或将药末二钱盛绢袋内,挂腋下[1]。
每用5厘,津调搽擦两腋下,3日1次,或用香末2钱,绢袋盛贮、挂于腋下亦效。
5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之五香散 5.1 处方木香、丁香、沉香、乳香、藿香,各等分。
5.2 炮制上为粗末。
5.3 功能主治《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之五香散功在升降诸气,宣利三焦,疏导壅滞,发散邪热。治阴阳之气郁结不消,诸热蕴毒,肿痛结核,或似痈疖而非,使人头痛恶心,寒热气急。
5.4 五香散的用法用量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食后温服。
5.5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6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七方之五香散 6.1 处方木香 沉香 鸡舌香 熏陆香各30克 麝香(别研)22克
6.2 制法上药捣罗为末,入麝香研令匀。
6.3 功能主治《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七方之五香散主治感受秽恶之气,咽喉肿痛者。
6.4 五香散的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300毫升,煎至180毫升,温服,不拘时候。
6.5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七
7 《妇人良方》卷八方之五香散 7.1 组成乌药、白芷(炒)、枳壳、白术(炒)、良姜(炒)、甘草、莪术(有孕者减半)各等分。
7.2 功效安胎。
7.3 主治食鱼伤,泄泻不止,气刺奔冲,及妇人产前、产后腹痛,产后败血冲心,孕妇脾泄泻痢。
7.4 五香散的用法用量每服2钱,食鱼伤,泄泻不止,气刺奔冲,及妇人产前、产后腹痛,血气,用温酒调下;产后败血冲心,用败蒲煎汤调下;安胎,以糯米饮调下;孕妇脾泄泻痢,煎陈米饮调下,食前服。
7.5 制备方法上为细末。
8 《太平圣惠方》卷六十方之五香散 8.1 五香散的别名五香圣散
8.2 组成沉香1两,麝香半两(细研),木香3分,藿香3分,乳香1分,黄耆1两(锉),槟榔3分,当归3分(锉,微炒),积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白茯苓3分,白蒺藜3分(微炒,去刺),川大黄3分(锉碎,微炒),白芍药3分,卷柏3分(微炒),芎?3分,熟干地黄1两。
8.3 主治肠风气滞,流注下部,致生肿结,牵引脏腑不和,时发疼痛,经久下血,大肠虚乏,羸瘦。
8.4 五香散的用法用量每服2钱,食前以粥饮调下。
8.5 制备方法上为细散。
8.6 附注五香圣散(《普济方》卷三十七)。
9 《外科方外奇方》卷三方之五香散 9.1 组成丁香4分,木香4分,乳香4分,沉香4分,麝香5厘,腰黄6分。
9.2 主治疔疮赤黄危急。
9.3 五香散的用法用量用针挑破疮头,将醋一点,用药少许,按膏药上贴之。
9.4 制备方法上为末,好醋调,须于端午日午时合之。
10 《赤水玄珠》卷八方之五香散 10.1 组成五倍子(炒焦存性)、香白芷(炒)各等分。
10.2 主治血痢,脉滑。
10.3 五香散的用法用量每服2钱,白汤调服,1日3次。
10.4 制备方法上为末。
11 《太平圣惠方》卷六十六方之五香散 11.1 组成沉香、丁香、木香、熏陆香、川升麻、连翘、麝香。
11.2 主治蜂瘘发于颈项,累累相连,肿痛。
11.3 五香散的用法用量每服2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每日空心及晚食前温服。
11.4 制备方法上为细散,同研令匀。
12 《圣济总录》卷一○○方之五香散 12.1 组成沉香(锉)1两,丁香1两,木香1两,麝香(研)1两,熏陆香(研)1两,鬼箭羽1两,当归(切,焙)1两,没药(研)1两,肉豆蔻仁1两,牛黄(研)3分,桂(去粗皮)3分,鬼臼3分,陈橘皮(汤浸去白,焙)3分,金牙3分,犀角(镑)1两1分,羚羊角(镑)1两1分,大黄(煨)1两1分,人参1两1分,升麻1两1分,桔梗1两1分,桃仁(去皮尖双仁,麸炒)1两1分,丹砂(研)1两1分,安息香(研)1两1分,附子(炮裂,去皮脐)1枚(正者)。
12.2 主治五尸鬼邪,走注疼痛及风气。
12.3 五香散的用法用量每服1钱匕,汤饮或酒调下,1日2次。
12.4 制备方法上为细散。
13 《圣济总录》卷一三○方之五香散 13.1 组成沉香(锉)1两,乳香(研)1两,丁香1两,木香1两,藿香1两。
13.2 功效排毒托里。
13.3 主治痈疽内攻五脏,烦闷不安。
13.4 五香散的用法用量先以清酒5升,黄耆5两(寸截),瓶内封闭,浸1宿,旋取1盏,每服1钱匕,微温调下,日3夜2。
13.5 制备方法上药以4味捣罗为细散,入乳香和匀。
13.6 用药禁忌不可犯铁器。
14 《仁斋直指方论》卷二十二方之五香散 14.1 组成木香1分,丁香1分,藿香叶1分,沉香半分,乳香半分,连翘半分,木通半分,续断半分,桑寄生半分,甘草(微炙)半分。
14.2 功效透达经络。
14.3 主治痈疽五发证,令人头痛恶心,寒热气急,拘挛。
14.4 五香散的用法用量每服3钱,井水1碗,煎7分,加麝少许,患在上,食后服;患在下,食前服。
14.5 加减有热,加灯心、桑白皮。
14.6 制备方法上锉细。
15 《备急千金要方》卷六方之五香散 15.1 组成毕豆4两,黄耆2两,白茯苓2两,萎蕤2两,杜若2两,商陆2两,大豆黄卷2两,白芷3两,当归3两,白附子3两,冬瓜仁3两,杜蘅3两,白僵蚕3两,辛夷仁3两,香附子3两,丁子香3两,蜀水花3两,旋覆花3两,防风3两,木兰3两,芎?3两,藁本3两,皂荚3两,白胶3两,杏仁3两,梅肉3两,酸浆3两,水萍3两,天门冬3两,白术3两,土瓜根3两,猪胰2具(晒干)。
15.2 功效令人白光润。
15.3 主治(黑干)疱黡(黑曾),黑运赤气。
15.4 五香散的用法用量以洗面。14日白,1年与众别。
15.5 制备方法上药治下筛。
15.6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方中白附专除(黑干)黑,皂荚专祛毒风。水萍开腠发汗去风甚于皂荚,冬瓜仁悦泽颜色,木兰皮去面热疱(查包)毕豆善去瘢(黑干),蜀水花灭瘢悦泽颜色,猪胰善涤垢腻,白梅能去恶肉,其余为祛风逐湿,和血调气,及芳香之药。
16 《魏氏家藏方》卷五方之五香散 16.1 组成乌药1两,益智仁半两,香附子(去毛)1两半,苍术(米泔浸1宿)半两,青橘皮半两(去瓤),陈橘皮半两(去白),甘草3钱(炙)。
16.2 主治男子、妇人一切气痛。
16.3 五香散的用法用量每服2钱,水1盏,加生姜3片,白艾3叶,煎至7分,食前服。
16.4 制备方法上先用前5味同炒香熟,次入陈皮、甘草炒赤色,并为细末。
17 《鸡峰普济方》卷二十二方之五香散 17.1 组成木香、丁香、藿香、沉香各等分。
17.2 功效消散。
17.3 主治一切疮肿,欲作痈毒,发背。
17.4 五香散的用法用量每服1大钱,水1盏,煎23沸,稍热服,先嚼好麝香少许,以前药送下,胸膈食稍空服之。
17.5 制备方法上为粗末。
18 《外台秘要》卷三十一引《崔氏方》之五香散 18.1 组成沉香4分,丁香4分,麝香4分,熏陆香4分,鬼箭羽4分,当归4分,豆蔻仁4分,牛黄3分(烧),鬼臼3分(烧),橘皮3分(烧),金牙3分(烧),犀角屑6分,羚羊角屑6分,大黄6分,升麻2分(研),桔梗2分(研),桃仁(去尖皮,熬)2分(研),光明砂2分(研),安息香2分(研)。
18.2 主治疰忤邪气,或热或寒,时气在骨节间,似瘥似剧,兼主百病。
18.3 五香散的用法用量以汤饮酒随病服1方寸匕,1日2次,病愈即停;亦可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10丸。
18.4 制备方法上为散。
19 《胎产秘书》卷下 19.1 组成丁香、木香、沉香、肉桂、麝香各等分。
19.2 主治产后流注,乳疽,阴毒、肿毒、风毒。
19.3 五香散的用法用量麝一半为末,再加白芷、苏叶、姜黄、血竭同和饼。再用大蒜糊薄,铺初起之处,以上五香饼放好,用艾灸在饼上,其痛者,灸至不痛发痒方止,痒者痛方止,如不痛不痒,灸至皮肉融和为度,多灸为贵,毒自散矣。
20 《普济方》卷一八一引《医学切问》 20.1 组成香附子1两,乌药1两,陈皮1两,羌活2钱,莪术半两。
20.2 主治男子、妇人一切气,心腹满痛,牵引腰背。
20.3 五香散的用法用量每服2钱,空心热酒调下。
20.4 制备方法乳香 编辑词条 目录 ?6?1药物 ?6?1乳香精油 ?6?1参考资料 目录 ?6?1 ?6?1 ?6?1 ?6?1 ?6?1 ?6?1 乳香 乳香拉丁学名:(乳香属)Boswellia carteri
科名:橄榄科Burseraceae
植物种类:树
萃取部位:树皮,春、夏将树干的皮部由下向上顺序切开,使树脂由伤口渗出,数天后凝成硬块,收集即得。入药多炒用。
萃取方法:蒸馏
特质:无色或淡**,有树脂的香气
挥发性:中到慢
属性:阳性
主产地:北埃塞俄比亚、索马里以及南阿拉伯半岛 药物编辑本段 来 源:本品为橄榄科植物卡氏乳香树Boswellia carterii Birdw.及其同属数种植物的油胶树脂。
功 效:调气,活血,止痛,追毒。
主 治:
治气血凝滞、心腹疼痛、痈疮肿毒、跌打损伤、痛经、产后瘀血刺痛。①《别录》:“疗风水毒肿,去恶气。”“疗风瘾?痒毒。”②《本草拾遗》:“疗耳聋,中风口噤,妇人血气,能发酒,理风冷,止大肠泄?,疗诸疮令内消。”③《日华子本草》:“止霍乱,心腹痛。煎膏止痛长肉。”④《证类本草》:“治不眠。”⑤《珍珠囊》:“定诸经之痛。”⑥《纲目》:“消痈疽诸毒,托里护心,活血定痛,伸筋,治妇人难产,折伤。”⑦《本草从新》:“治癫狂,止泄痢。”⑧《要药分剂》:“赤白痢腹痛不止者,加入乳香无不效。”
性味归经
辛苦,温。①《别录》:“微温。”②《日华子本草》:“味辛,热,微毒。”③李杲:“味苦辛,热。”
入心、肝、脾经。①朱震亨:“入手少阴经。”②《本草经疏》:“入足太阴、手少阴,兼入足厥阴经。”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3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
用药忌宜
孕妇忌服。①《本草经疏》:“痈疽已溃不宜服,诸疮脓多时,未宜遽用。”②《本经逢原》:“胃弱勿用。”
别 名
熏陆香(《别录》)、马尾香、乳头香(《海药本草》)、塌香(《梦溪笔谈》)、西香(《本草衍义》)、天泽香、摩勒香、多伽罗香、浴香(《纲目》)。本品源于乳香树脂,呈长卵形滴乳状,气味芬芳,故名。
性状呈球形或泪滴状颗粒,或不规则小块状,长0.5~2厘米;淡**,微带蓝绿色或棕红色,半透明。质坚脆,断面腊样。气芳香,味微苦,嚼之软化成胶块。本品遇水变白,与水共研成乳状液。部分溶于醚、乙醇及氯仿中。
备注(1)熏陆香亦称乳香,商品也作乳香入药。为漆树科植物粘胶乳香树Pistacia Lentiscus L.的树干经切伤后流出的树脂。主产于希腊、土耳其及地中海南岸地区。西医用为填齿料,并为制硬膏的原料,中医作乳香用。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一种贵重的香料,可做敬神之用,也可作为礼物赠送亲友。
处方名
乳香、尔香、制乳香、炒乳香、醋炒乳香、炙乳香、生乳香、明乳香、生明乳香
处方中写乳香、尔香指生乳香。为原药去杂质,捣成碎块入药者。
制乳香为原药捣成粉末后,置锅内炒至熔化,然后倒出,待微冷切成小块者。
炒乳香为原药用文火炒至表面稍见熔化后,略呈**,取出放凉入药者。
醋炒乳香又称炙乳香。为净乳香用文火炒至表面熔化时,喷洒米醋再炒至外层光亮,取出放凉入药者。
商品名
乳香:为植物卡氏乳香树及其同属植物皮部渗出的树脂。
熏陆香:为漆树植物粘胶乳香树Pistacia lentiscus L.树干切口流出的树脂。主产于希腊、土耳其及地中海南岸等地。
明乳香:乳香中色淡黄、无杂质、半透明者。品质最佳。
原乳香:长达5厘米的乳香块状物。
乳香珠:长达2厘米的卵形滴乳状乳香块。
拜药乳香:又名索马里乳香。为产于索马里者。以色淡黄白、质硬而脆、香气浓厚、断面半透明、无杂质者为佳。
美蒂乳香:又名埃塞俄比亚乳香。为产于埃塞俄比亚者。以色淡黄、半透明、嚼之粘牙、香气浓、无杂质者为佳。
动植物资源分布
分布红海沿岸至利比亚、苏丹、土耳其等地。药材主产于红海沿岸的索马里和埃塞俄比亚。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
春、夏均可采收,以春季为盛产期。采收时,于树干的皮部由下向上顺序切伤,并开一狭沟,使树脂从伤口渗出,流入沟中,数天后凝成干硬的固体,即可采取。落于地面者常粘附砂土杂质,品质较次。本品性粘,宜密闭,防尘;遇热则软化变色,故宜贮藏于阴凉处。
拉丁名
药材Olibanum原植物卡氏乳香树 Boswellia carterii Birdw
炮制方法
乳香:拣去砂子杂质。制乳香:取拣净的乳香,置锅内用文火炒至表面稍见熔化点,略呈**,取出放凉;或炒至表面溶化时,喷洒米醋,继续炒至外层明亮光透,取出放凉。(每乳香100斤,用米醋6斤)①《品汇精要》:“凡使(乳香),置箬上,以灰火烘焙熔化,候冷,研细用。”②《纲目》:“乳香入丸药,以少酒研如泥,以水飞过,晒干用;或言以灯心同研则易细,或言以糯米数粒同研,或言以人指甲二、三片同研,或言以乳钵坐热水中乳之,皆易细。”
考 证
出自《名医别录》;①《南方草木状》:“熏陆香,出大秦,在海边。有大树,枝叶正如古松,生于沙中,盛夏,树胶流出沙上,方采之。”
生药材鉴定
干燥胶树脂,多呈小形乳头状、泪滴状颗粒或不规则的小块,长0.5~3厘米,有时粘连成团块。淡**,常带轻微的绿色、蓝色或棕红色。半透明。表面有一层类白色粉尘,除去粉尘后,表面仍无光泽。质坚脆,断面蜡样,无光泽,亦有少数呈玻璃样光泽。气微芳香,味微苦。嚼之,初破碎成小块,迅即软化成胶块,粘附牙齿,唾液成为乳状,并微有香辣感。遇热则变软,烧之微有香气(但不应有松香气),冒黑烟,并遗留黑色残渣。与少量水共研,能形成白色乳状液。以淡**、颗粒状、半透明、无砂石树皮杂质、粉末粘手、气芳香者为佳。此外,尚有同属植物鲍达乳香树 Boswellia bhaw一dajiana Birdw. 及野乳香树B.neglecta M. Moore 等数种。所产乳香,形状均与上种相似。《海药本草》:“《广志》云,(乳头香)生南海,是波斯松树脂也,紫亦如樱桃,透明者为上。”《梦溪笔谈》:“熏陆,即乳香也。本名熏陆,以其滴下如乳头者,谓之乳头香;熔塌在地上者,谓之塌香。如腊茶之有滴乳、白乳之品,岂可各是一物。”《纲目》:“乳香,今人多以枫香杂之,惟烧之可辨。南方诸国皆有,《宋史》言乳香有一十三等。按叶廷圭《香谱》云:乳香一名熏陆香,出大食国南。其树类松,以斤斫树,脂溢于外,结而成香,聚而成块。上品为拣香,圆大如乳头透明,俗呼滴乳,又曰明乳;次为瓶香,以瓶收者;次为乳塌,杂沙石者;次为黑塌,色黑;次为水湿塌,水渍色败气变者;次为斫削,杂碎不堪;次为缠末,播扬为尘者。观此,则乳有自流出者,有斫树溢出者。诸说皆言某树类吉松,寇氏言类棠梨,恐亦传闻,当从前说。”
中药化学成分
含树脂 60~70%,树胶27~35%,挥发油3~8%。树脂的主要成分为游离 a、B一乳香脂酸(a、B一Boswellicacid)33%,结合乳香脂酸1.5%,乳香树脂烃(Olibanore-sene) 33%。树胶为阿糖酸(Arabic acid)的钙盐和镁盐20%,西黄芪胶粘素(Bassorin)6%;此外,尚含苦味质0.5%。挥发油呈淡**,有芳香,含蒎烯(Pinene)、消旋一柠檬烯(Dipentene)及a、B一水芹烯(a、B一Phellandrene),其主要的芳香成分未明。及其衍生物和间甲基酚(o-cresol),中性部分含α-、β-香树脂素(α-,β-amyrin)的衍生物如α-香树脂酮(α-amyrone,α-amyrinone)尚含绿花白千层醇(viridiflorol)、乳香萜烯(insensole)及氧化乳香萜烯(insensole oxide)。树胶主要含多聚糖,分离得多聚糖I(polysaccharide I),水解得阿拉伯糖、半乳糖及糖醛酸(uronic acid);多聚糖Ⅱ(polysaccharide Ⅱ),水解得糖醛及半乳糖。挥发油中乙酸正辛酯(octyl acetate)占92.46%,乙酸龙脑酯约1.4%,榄香烯0.22%,并含β-水芹烯(β-phellandrene)等。
中药化学鉴定
本品遇水变白,与水共研成乳状液。部分溶于乙醚、乙醇及氯仿中。
临床应用:
1.没药散(《证治准绳》)治口疮:乳香、没药、雄黄各3g,轻粉1.5g,巴豆霜少许。上为末,擦患处。方中乳香消肿生肌,为臣药。
2.乳香丸(《普济本事方》)治小儿腹痛多啼,唇黑囊肿,惊风内钓,角弓反张:乳香、没药、沉香各30g,蝎尾4枚,槟榔45g(一方无槟榔)。上为末,炼蜜为丸,每服3丸,菖蒲、钓藤煎汤送下。方中乳香活血止痛,为君药。
3.乳香膏(《外科精义》)治恶疮,打扑,走注疼痛:乳香(研)松脂、白蜡各15g,白胶香60g,杏仁油1斤。先将松脂在炭火上熔开,下白胶香、白蜡化开,入油搅匀,过滤去渣,在水中持拔呈白色如银,再入乳香拔白色,摊贴患处。方中乳香活血止痛,消肿生肌,为君药。 乳香精油编辑本段 气 味
萦绕不去的香气,带木头香及香料味,甚至有一点柠檬的味道。
外 观
这种树原产于中东,包括中国、伊索比亚、伊朗和黎巴嫩。人们在它的树干上割出个刀口,然后便会流出状如泪滴的**树脂,其精油就是从树脂中蒸馏而得。
化学结构
倍半萜--杜松萜烯
萜烟--樟烯、苦艾萜、松油萜、水茴香萜
醇类--乳香醇
应用历史与相关神话
乳香的前缀Frank在法文里意指『真正的焚香』,有时候乳香也被称作Olibanum,也许意指『黎巴嫩来的油』。在埃及,乳香被用作焚香,于神坛献给神只。也可用以帮助沉思,在某些宗教中仍保持了这个传统。一度它也用来烟熏病患,目的是要消灭邪灵。
埃及人常常将乳香与肉桂并用,如此可以舒缓四肢的疼痛。希伯莱人与埃及人甚至不惜巨资向腓尼基人进口乳香。它在古代的身价几乎如黄金般贵重,以至于东方三博士特别挑选它做礼物,送给刚诞生的耶稣。埃及人还特别将它运用在美容方面,制成回春面膜;中国人则发现它在治淋巴腺结核与麻疯病很有效。
功 效
抗菌、收敛、祛肠胃胀气、促进伤口结疤、增进细胞活性、利消化、利尿、镇静、补身、利子宫、治创伤。
心灵疗效
让呼吸不再急促,使人感觉平稳,使心情好转且平和。它安抚却又有些清新的作用,能帮助焦虑及执迷过往的精神状态。
身体疗效
对黏膜有卓越的功效,特别是能清肺,对呼吸方面的效果尤其优异,舒缓急促的呼吸,有益于气喘患者。是黏膜发炎(流鼻涕或喉咙有痰)的一帖好药,一般而言还能调节黏液分泌量,对头部着凉有舒缓效果,也是咳嗽、支气管炎及喉炎的舒解剂。
有益于生殖泌尿管道,能减轻膀胱炎、肾脏炎和一般性的阴道感染。其收敛的特性能减轻子宫出血及经血过量的症状,一般视为子宫的补药。其安抚作用在分娩时很有用,也能舒缓产后忧郁症,还可处理胸部发炎的现象。同时能安抚胃部,帮助消化,改善消化不良和打嗝。
皮肤疗效
赐予老化皮肤新生命,抚平皱纹的功效卓著,真正的护肤圣品。它收敛的特性也能平衡油性肤质。对伤口、疮伤、溃疡、瘫及发炎均有效果。
适合与之调和的精油
罗勒、黑胡椒、白松香、天竺葵、葡萄柚、薰衣草、橙、香蜂草、广藿香、松、檀香。
注意事项
孕期是否可用,有争议。
中药配方
1.乳香混和熏衣草可以促进细胞活化。
2.在20ml的基础按摩油中添加4滴乳香精油和4滴甜橙精油能帮助你放松身心紧张。
3.感冒时的空气清香剂:在100ml水中加入乳香1滴檀香木1滴
4.乳香4滴加入月见草油5CC中,按摩下腹部,可对付经血过多,滴滴答答拖期过长的问题。
5.乳香4滴+檀香5滴与基底油混和后按摩脸部,可以抚平脸上的细纹,及皮肤的粗糙干涩。
6.将乳香10滴滴入用于扩香瓶中,藉由扩散的味道吸入有安神作用,可用于自律神经失调者或无法排解压力者。
7.对孕妇和新生儿
A.从怀孕4个月起,用乳香精油3滴混合在3毫升基础中,以顺时针方向轻抚腹部,可防止产后肚纹,并给
B.产后每天用上述配方按摩腹部,可修复复子宫韧性,防止产后发炎.
C.给幼儿沐浴时,在水中加入2-3滴乳香精油,可安抚婴儿,对抗病菌,使婴儿更健康.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