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什么是文章?和文学的区别是什么?

乐乐1年前 (2023-12-22)阅读数 7#综合百科
文章标签文化文学

文学”一词在中国古籍中早已有之.先秦时代文学兼有文章、博学两重意义;至两汉始把文与学、文章与文学区别开来,称有文采的、富于艺术性的作品为文或文章,把学术著作叫做学或文学;至魏晋南北朝,才有人在同一种意义上使用文学和文章.即把这两个词都用来表示现代所说的文学,而将学术著作另外称为经学、史学、玄学等.至唐宋,由于强调文以载道,重道轻文,重又忽视文与学的区别.一直到清代,文学一词通常都是作为一切学术的总称来使用的.在中国,文学作为专指语言艺术的美学术语,是20世纪初、特别是 五四新文化运动 之后被确定下来、并被广泛使用的.

在西方“文学”一词也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含义.广义的文学泛指用语言文字记录下来的具有社会意义的人的思维的一切作品;狭义的文学专指语言艺术.后者是18世纪之后始被确定和流行的.

简单说就是文字的学问.

1.文学是以语言为材料或媒介的艺术

文学语言和科学语言、日常语言有所差别

科学语言是实指的 符号=所指 (玫瑰=玫瑰)

文学语言是感性的 符号>所指

日常语言是实用的、较随意的

文学语言是精密的、自我集中的

语言与其它艺术媒介不同

语言更有内涵性、更富传统

文学语言:不直接诉诸形象,但更有暗示力

文学比其它艺术在题材上更具创造性、综合性

什么是文章?和文学的区别是什么?

2.文学是创造的艺术

文学语言的特质在自我集中、非直指的

文学是用语言创造一个独立的世界

文学以生活为参照,但往往超越平常生活

3.文学是情感的象征,或情感的形式

文学表现人类对生活、事物所产生的情感 (feeling)

情感被客观化,成为形象、形式,可被观赏

4.文学的定义和价值由读者决定

依据惯例判断文学特质

文学使人愉悦

文学是最有价值的写作

文学

以语言为手段塑造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最早出现的是口头文学,一般是与音乐联结为可以演唱的抒情诗歌。最早形成书面文学的有中国的《诗经》、印度的《罗摩衍那》和古希腊的《伊利昂纪》等。欧洲传统文学理论分类法将文学分为诗、散文、戏剧三大类。中国先秦时期将以文字写成的作品都统称为文学,魏晋以后才逐渐将文学作品单独列出。现代通常将文学分为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四大类别。

(一)社会意识形态之一。 中外古代都曾把一切用文字书写的书籍文献统称为文学。现代专指用语言文字塑造形象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的艺术,故又称“语言艺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曾将文学分为韵文和散文两大类,现代通常分为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影视文学等体裁。在各种体裁中又有多种样式。

(二)孔门四科之一。 《论语·先进》:“文学,子游、子夏。”邢炳疏:“若文章博学,则有子游、子夏二人也。”亦指教贵族子弟的学科。《宋书·雷次宗传》:“上留心艺术,使丹阳尹何尚之立玄学,太子率更令何承天立史学,司徒参军谢元立文学。”

(三)指辞章修养。 元结《大唐中兴颂序》:“非老于文学,其谁宜为?”

(四)官名。 汉代置于州郡及王国,或称“文学掾”,或称“文学史”,为后世教官所由来。汉武帝为选拔人才特设“贤良文学”科目,由各郡举荐人才上京考试,被举荐者便叫“贤良文学”。“贤良”是指品德端正、道德高尚的人;“文学”则指精通儒家经典的人。魏晋以后有“文学从事”之名。唐代于州县置“博士”,德宗时改称“文学”,太子及诸王以下亦置“文学”。明清废。

(五)期刊。 ①左联机关刊物之一。1932年4月25日在上海创刊。半月刊。刊有冯雪峰、瞿秋白关于大众文学的文章。仅出一期,即被国民党政府查禁。②文学刊物。1933年7月在上海创刊。月刊。郑振铎、傅东华、王统照先后任主编。发表文学创作与文学理论,是30年代影响较大的文学刊物。1937年11月出至第九卷第四期停刊,共出五十二期。

文化

笼统地说,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关于文化的分类 H. H. Stern(1992:208)根据文化的结构和范畴把文化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广义的文化即大写的文化(Culture with a big C),狭义的文化即小写的文化(culture with a small c)。广义地说,文化指的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三个方面。物质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种种物质文明,包括交通工具、服饰、日常用品等,是一种可见的显性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分别指生活制度、 家庭制度、 社会制度以及思维方式、宗教信仰、审美情趣,它们属于不可见的隐性文化。包括文学、哲学、政治等方面内容。狭义的文化是指人们普遍的社会习惯,如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生活方式、行为规范等。

Hammerly(1982)把文化分为信息文化、行为文化和成就文化。信息文化指一般受教育本族语者所掌握的关于社会、地理、历史、等知识;行为文化指人的生活方式、实际行为、态度、价值等,它是成功交际最重要的因素;成就文化是指艺术和文学成就,它是传统的文化概念。

文化的内部结构包括下列几个层次: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心态文化。

物态文化层是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方式和产品的总和,是可触知的具有物质实体的文化事物。

制度文化层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组建的各种社会行为规范。

行为文化层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以礼俗、民俗、风俗等形态表现出来的行为模式。

心态文化是人类在社会意识活动中孕育出来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主观因素,相当于通常所说的精神文化、社会意识等概念。这是文化的核心。

有些人类学家将文化分为三个层次: 高级文化(high culture),包括哲学、文学、艺术、宗教等; 大众文化(popular culture),指习俗、仪式以及包括衣食住行、人际关系各方面的生活方式; 深层文化(deep culture),主要指价值观的美丑定义,时间取向、生活节奏、解决问题的方式以及与性别、阶层、职业、亲属关系相关的个人角色。 高级文化和大众文化均植根于深层文化,而深层文化的某一概念又以一种习俗或生活方式反映在大众文化中,以一种艺术形式或文学主题反映在高级文化中

满意请采纳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