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朝代的汉服形制是什么样的?
秦汉制
深衣。秦汉妇女以深衣为尚,衣襟然转层数比战国时的深衣有所增多,下摆部也有所增大。
襦裙,这个时期的襦裙样式为尚儒斜领、窄袖,长仅及腰间;裙子是有4副素绢连接拼合而成,下垂至地,上窄下宽,不是边缘,裙腰两端封釉卷条,以便系结。
魏晋制
魏晋时期的服饰延续前朝,受当时的魏晋风度影响,款式较为宽松自在,以袄、衫、襦等为常见款式。上衣通常较为宽松,袖口宽大,纹饰简单,主要以色彩搭配为主。而下身就较为繁杂,以裙装为主,但整体上仍然是以潇洒飘逸为主。
唐制
唐装中的妇女上衣种类一般分为襦,袄,衫三种。襦是一种衣身狭窄短小的夹衣或棉衣。袄长于襦而短于袍,衣身较宽松,也有夹衣或棉衣。襦、袄有窄袖与长袖两类。
宋制
宋代一般妇女所穿服饰有袄、襦、衫、背子、半臂、裙子、裤等服装样式。宋代妇女以裙装穿着为主,但也有长裤。
宋代妇女的穿着与汉代妇女相似,都是瘦长、窄袖、交领,下穿各式的长裙,颜色淡雅。襦和袄是基本相似的衣着,形式比较短小,下身配裙子。
明制
明代女装上衣是三领窄袖,身长三尺有余,露裙二、三寸,即所谓"花冠裙袄,大袖圆领"。当时扬州流行一种新式样:女衫长二尺八寸,袖子宽一尺二寸,外护袖镶锦绣,冬季镶貂狐皮。
裙装在明代初年用色偏向浅淡;崇祯时期提倡白色裙。裙边有一、二寸绣边。明初裙宽为六幅,明末时发展为八幅、十幅。裙褶十分盛行,有细密褶纹,也有大褶纹。
五种形制介绍完成啦~姐妹们更喜欢哪种呢?
古琴与古筝形制上的区别如下:
1、琴身与琴弦:古琴的琴身是以琴面与底板相合而成,琴面系有7根弦,总共有十三徽,这些徽位可以弹奏泛音和按音。古筝的琴身由面板和底板构成,早期筝为5根弦,后来发展为12弦、13弦,直到现代的21弦或更多。
2、长度与音域:古琴的琴体总长度约为1225mm(约3尺6寸5分),以象征一年有365天,琴面呈拱弧形,代表天,琴底平,则代表地。古筝早期只有5根弦,长度较短,后来发展为12弦、13弦,现代筝已达到21弦或更多,长度也相应增加。
3、演奏方式:古琴的演奏方式主要是通过手指或指甲拨动琴弦,以产生声音。古筝则是通过拨子拨动琴弦产生声音。
古筝的方法:
1、支腕摇——食指轻捏大指,手掌根部轻压在前岳山下的筝头处作为支点,以手腕为轴心带动手指,手型不要攥得太紧也不要张得太开需保持放松自然,可以用食指捏大指的力度来调节摇指音量的大小,这种摇指适合初学摇指的同学。
2、扎桩摇——与压腕摇的基本要领一致,所不同的是,它不是以整个手腕作为支点而是用小指作为支架放在所要弹奏琴弦的前梁底部,弹奏时需要注意放低手腕,在初期练习中拇指劈时,需打在下面一根琴弦上以起到一个稳定的作用,托指时稍加一些力但无需靠弦,如托时也靠弦的话会影响指法的灵活性。
3、提弹法——运指方向是从斜下方向斜上方,也可以泛概为向手心方向提起弹奏。这种方法是快速弹奏的重要方法,也是传统筝曲的重要弹法,有利于手型的保持和放松。
4、夹弹法——是从斜上方向斜下方运指,以关节为支点发力向斜下方压奏,由此也称为压弹法。这种方法是初学时的基本弹法,也是传统筝曲的重要弹法,有利于手型的保持和放松。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