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声学的资料
声学是研究媒质中机械波的产生、传播、接收和效应的物理学分支学科。媒质包括各种状态的物质,可以是弹性媒质也可以是非弹性媒质;机械波是指质点运动变化的传播现象。
就该词的本义,系指任何与听觉有关的事物。但依通常所用,其一系指物理学中关于声音的属性、产生和传播的分支学科;其二系指建筑物适合清晰地听讲话、听音乐的质量。
声音由物体(比如乐器)的振动而产生,通过空气传播到耳鼓,耳鼓也产生同率振动。声音的高低(pitch)取决于物体振动的速度。物体振动快就产生“高音”,振动慢就产生“低音”。物体每秒钟的振动速率,叫做声音的“频率”
声音的响度(loudness)取决于振动的“振幅”。比如,用力地用琴弓拉一根小提琴弦时,这根弦就大距离地向左右两边摆动,由此产生强振动,发出一个响亮的声音;而轻轻地用琴弓拉一根弦时,这根弦仅仅小距离左右摆动,产生的振动弱而发出一个轻柔的声音。
较小的乐器产生的振动较快,较大的乐器产生的振动较慢。如双簧管的发音比它同类的大管要高。同样的道理,小提琴的发音比大提琴高;按指的发音比空弦音高;小男孩的嗓音比成年男子的嗓音高等等。制约音高的还有其他一些因素,如振动体的质量和张力。总的说,较细的小提琴弦比较粗的振动快,发音也高;一根弦的发音会随着弦轴拧紧而音升高。
不同的乐器和人声会发出各种音质(quality)不同的声音,这是因为几乎所有的振动都是复合的。如一根正在发音的小提琴弦不仅全长振动,各分段同时也在振动,根据分段各自不同的长度发音。这些分段振动发出的音不易用听觉辨别出来,然而这些音都纳入了整体音响效果。泛音列中的任何一个音(如G,D或B)的泛音的数目都是随八度连续升高而倍增。泛音的级数还可说明各泛音的频率与基音频率的比率。如大字组“G”的频率是每秒钟振动96次,高音谱表上的“B”(第五泛音)的振动次数是5*96=480,即每秒钟振动480次。
尽管这些泛音通常可以从复合音中听到,但在某些乐器上,一些泛音可分别获得。用特定的吹奏方法,一件铜管乐器可以发出其他泛音而不是第一泛音,或者说基音。用手指轻触一条弦的二分之一处,然后用弓拉弦,就会发出有特殊的清脆音色的第二泛音;在弦长的三分之一处触弦,同样会发出第三泛音等。(在弦乐谱上泛音以音符上方的“o”记号标记。自然泛音“natural harmonics”是从空弦上发出的泛音;人工泛音“artificial harmonics”是从加了按指的弦上发出。)
声音的传播(transmission of sound)通常通过空气。一条弦、一个鼓面或声带等的振动使附近的空气粒子产生同样的振动,这些粒子把振动又传递到其他粒子,这样连续传递直到最初的能渐渐耗尽。压力向邻近空气传播的过程产生我们所说的声波(sound waves)。声波与水运动产生的水波不同,声波没有朝前的运动,只是空气粒子振动并产生松紧交替的压力,依次传递到人或动物的耳鼓产生相同的影响(也就是振动),引起我们主观的“声音”效果。
判断不同的音高或音程,人的听觉遵守-条叫做“韦伯-费希纳定律”(Weber-Fechner law)的感觉法则。这条定律阐明:感觉的增加量和刺激的比率相等。音高的八度感觉是一个2:1的频率比。对声音响度的判断有两个“极限点”:听觉阀和痛觉阀。如果声音强度在听觉阀的极限点认为是1,声音强度在痛觉阀的极限点就是1兆。按照韦伯-费希纳定律,声学家使用的响度级是对数,基于10:1的强度比率,这就是我们知道的1贝(bel)。响度的感觉范围被分成12个大单位,1贝的增加量又分成10个称作分贝(decibel)的较小增加量,即1贝=10分贝。1分贝的响度差别对我们的中声区听觉来说大约是人耳可感觉到的最小变化量。
当我们同时听两个振动频率相近的音时,它们的振动必然在固定的音程中以重合形式出现,在感觉上音响彼此互相加强,这样一次称为一个振差(beat)。钢琴调音师在调整某一弦的音高与另一弦一致的过程中,会听到振差在频率中减少,直到随正确的调音逐渐消失。当振差的速率超过每秒钟20次,就会听到一个轻声的低音。
当我们同时听两个很响的音时,会产生第三个音,即合成音或引发音(combination tone或resultant tone)。这个低音相当于两个音振动数的差,叫差音(difference tone)。还可以产生第四个音(一个弱而高的合成音),它相当于两个音振动数的和,叫加成音(summation tone)。
同光线可以反射一样,亦有声反射(reflection of sound),比如我们都听到过的回声。同理,如果有阻碍物挡住了声振动的通行会产生声影(sound shadows)。然而不同于光振动,声振动倾向于围绕阻碍物“衍射”(diffract),并且不是任何固体都能产生一个完全的声影。大多数固体都程度不等地传递声振动,而只有少数固体(如玻璃)传递光振动。
共鸣(resonance)一词指一物体对一个特定音的响应,即这一物体由于那个音而振动。如果把两个调音相同的音叉放置在彼此靠近的地方,其中一个发声,另一个会产生和应振动,亦发出这个音。这时首先发音的音叉就是声音发生器(generator),随后和振的音叉就是共鸣器(resonator)。我们经常会发现教堂的某一窗户对管风琴的某个音产生反应,产生振动;房间里的某一金属或玻璃物体对特定的人声或乐器声也会产生类似的响应。
从共鸣这个词的严格科学意义说,这一现象是真正的共鸣(“再发声”)。这一词还有不太严格的用法。它有时指地板、墙壁及大厅顶棚对演奏或演唱的任何音而不局限于某个音的响应。一个大厅共鸣过分或是吸音过强(“太干”)都会使表演者和观众有不适感(一个有回声的大厅常被描述为“共鸣过分”,其实在单纯的声音反射和和应振动的增强之间有明确的区别)。混响时间应以声音每次减弱60分贝为限(原始辐射强度的百万分之一)。
墙壁和顶棚的制造材料应是既回响不过分又吸音不太强。声学工程师已经研究出建筑材料的吸音的综合效能系数,但是吸音能力难得在音高的整体幅面统一贯穿进行。只有木头或某些声学材料对整个频率范围有基本均等的吸音能力。放大器和扬声器可以用来(如今经常这样使用)克服建筑物原初设计不完善所带来的问题。大多数现代大厅建筑都可以进行电子“调音”,并备
有活动面板、活动天棚和混响室可适应任何类型正在演出的音乐。
声学是研究媒质中声波的产生、传播、接收、性质及其与其他物质相互作用的科学。
声学是经典物理学中历史最悠久而当前仍在前沿的一个分支学科。因而它既古老而又颇具年轻活力。
声学是物理学中很早就得到发展的学科。声音是自然界中非常普遍、直观的现象,它很早就被人们所认识,无论是中国还是古代希腊,对声音、特别是在音律方面都有相当的研究。我国在3400多年以前的商代对乐器的制造和乐律学就已有丰富的知识,以后在声音的产生、传播、乐器制造、乐律学以及建筑和生产技术中声学效应的应用等方面,都有许多丰富的经验总结和卓越的发现和发明。国外对声的研究亦开始得很早,早在公元前500年,毕达哥拉斯就研究了音阶与和声问题,而对声学的系统研究则始于17世纪初伽利略对单摆周期和物体振动的研究。17世纪牛顿力学形成,把声学现象和机械运动统一起来,促进了声学的发展。声学的基本理论早在19世纪中叶就已相当完善,当时许多优秀的数学家、物理学家都对它作出过卓越的贡献。1877年英国物理学家瑞利(Lord John William Rayleigh,1842~1919)发表巨著《声学原理》集其大成,使声学成为物理学中一门严谨的相对独立的分支学科,并由此拉开了现代声学的序幕。
音乐的英语术语
1:音(Tone)
是一种物理现象。物体振动时产生音波,通过空气传到耳膜,经过大脑的反射被感知为声音。人所能听到的声音在每秒振动数为16-2000次左右,而使用到音乐中的音(不含音),一般只限于每秒振动27-4100次的范围内。音的高低、强弱、长短、音色取决于物体的振动。
2:音色(Tone-color)
指音的感觉特性。发音体的振动是由多种谐音组成的,包括基音和泛音,音色是由泛音的多少及泛音之间的相对强度决定的。人们区分音色的能力是天生的,音乐的颜色分为人声音色和器乐音色。人声音色分高、中、低音,并有男女之分;器乐音色中主要分弦乐器和管乐器,各种打击乐器的音色是不同的。
3:共鸣(Resonance)
共鸣指的是一种振动。当一个发音体振动时,引起了其它物体的振动,并发出了声音,产生了共鸣。
4:基音(Fundamental tone)
物体振动时所发出的频率最低的音是基音,其余的为泛音。基音决定音高。
5:泛音(Harmonic overtone)
除了发音体整体振动产生的最低的音是基音,以基音为标准,其余1/2、1/3、1/4等各部分也 是同时振动,是泛音。泛音的组合决定了特定的音色,并能使人明确地感到基音的响度。乐器和 自然界里所有的音都有泛音。
6:音高(Pitch)
音高是用一秒钟的振动的次数来表示的。频率多则音高,频率少则音低。目前国际通用的标准音"a",是每秒振动440次的声音。
7:音名(Pitch name)
音名指西洋乐制中代表固定音高的名称。这些名称没有统一,在各个国家是不同的。被广泛 采用的是:C D E F G A B。
8:唱名(Syllable names)
唱名是指音阶上各音的名称。通常使用1do、2re、3mi、4fa、5sol、6la、7si。 大调的主音用1do,小调的主音用6la。
9:音域(Compass)
人声或乐器所能达到的最低音和最高音之间的范围就叫音域。音域可分为总的音域和个别音域、人声和乐器音域。
10:调性(Tonality)
调性指调式类别与主音高度。在乐曲中,主音是旋律、和声的核心,其它音与之发生从属关系最后中止在主音上。这样的乐曲就是有调性的乐曲。
11:音阶(Scale)
指调式中的各音,从以某个音高为起点即从主音开始,按照音高次序将音符由低至高来排列,这样的音列称为音阶。音阶由低到高叫做上行,由高到低叫做下行。我们今天所说的音阶,就是以最普遍的大音阶(大调)与小音阶(小调)为主。
12:五声音阶(Pentatonic scale)
由五个音构成的音阶。多用于民族音乐的调式。如:do、re、mi、sol、la、(do)。
音乐的英语术语分为好几个音节,音符和音乐。
1.abstract music 抽象音乐
形象是与抽象对应的一组哲学——美学范畴。为形象释意,当与抽象对举为宜。
2.acoustics 声学
声学是物理学中历史最悠久而当前仍在前沿的唯一分支学科。从上古起直到19世纪,都是把声音理解为可听声的同义语。中国先秦时就说:“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音和乃成乐”。声、音、乐三者不同,但都指可以听到的现象。
同时又说“凡响曰声”,声引起的感觉(声觉)是响,但也称为声,与现代对声的定义相同。西方也是如此,acoustics的词源是希腊文akoustikos,意思是“听觉”。世界上最早的声学研究工作在音乐方面 ?
3.Classicism 古典主义 ?
古典主义是在当时流行于整个西欧的唯理主义思想的影响下形成的。唯理主义以笛卡尔(1596-1650)为代表,他主张一切以合乎情理为原则,主张抛弃传统偏见,反对中世纪的神学世界观,反对盲目信仰宗教权威和经院哲学,把理性看成是知识的唯一源泉。
扩展资料:
Aria:咏叹调(抒情调) 配有伴奏的独唱曲,是歌剧或清唱剧里的歌曲,有时也用于抒情的器乐曲上。
Cantata:清唱剧 以宗教文字为歌词,配以器乐伴奏的乐曲,但也有极少数是非宗教的世俗清唱剧。
Chamber Music:室乐 三至十五件乐器合奏的器乐曲,如三重奏(Trio),四重奏(Quartet),五重奏(Quintet)等。
Chorale:圣咏曲 德国新教或路得教会的一种感恩赞美诗歌。
Concerto:协奏曲 巴罗克时期发展出来的曲种,通常是一件独奏乐器和管弦乐团合奏的乐曲,有时独奏乐器会有两至四件。
Concerto Grosso:大协奏曲 独奏协奏曲的先驱。比古典或浪漫时期的协奏曲结构规模较小,大协奏曲的独奏乐器通常都有两件或以上。
Etude:练习曲 原指一些为针对某一种演奏技巧而作的简短乐曲,但在浪漫时代也有作曲家写作极为艰深的练习曲在音乐会中演奏。
Fugue:赋格曲 源自拉丁文fuga,即逃遁的意思。赋格是复音音乐的重要曲式,同一旋律反复出现,互相重叠,或互相“逃难”对方。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