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公司注册】“偷税、漏税、欠税、抗税”四者有什么区别?

乐乐1年前 (2023-12-22)阅读数 6#综合百科
文章标签税款欠税

【公司注册】“偷税、漏税、欠税、抗税”四者有什么区别?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申报纳税是必修的课程,切不可偷漏欠税,一旦被税务机关查证后果比较严重。那“偷税、漏税、欠税、抗税”是什么意思呢,它们的区别又在哪里?

四者的区别:

主观目的不同:偷税、抗税情节严重,表现为故意不缴税或少缴税;漏税、欠税并非主观故意不缴或少缴。偷税与抗税相比,情节较轻;抗税是指以暴力或武力相威胁,情节较重。漏税是纳税人不知道应缴的税款。欠税是指超过缴税期限未缴纳税款,纳税人本身知晓应该缴纳的税种以及税款。

社会危害性及法律后果不同:抗税最严重,偷税次之,欠税和漏税再次之。抗税和偷税行为构成犯罪的,国家法律会予以严厉的制裁;而欠税和漏税则一般不承担民事责任。

以上就是偷税、漏税、欠税、抗税四者之间的区别。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的税务知识,请关注曼德企服官方微信。

扫下方二维码,轻松关注曼德企服

合理避税与偷税、漏税有什么区别?

法律分析:1、偷税是指纳税单位和个人故意违反税收法规,用欺骗、隐瞒等手法逃避纳税的行为。

2、漏税是指纳税人因无意而发生的漏缴或少缴税款的行为。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零一条 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扣缴义务人采取前款所列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数额较大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对多次实施前两款行为,未经处理的,按照累计数额计算。

有第一款行为,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补缴应纳税款,缴纳滞纳金,已受行政处罚的,不予追究刑事责任;但是,五年内因逃避缴纳税款受过刑事处罚或者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以上行政处罚的除外。

第二百零三条 纳税人欠缴应纳税款,采取转移或者隐匿财产的手段,致使税务机关无法追缴欠缴的税款,数额在一万元以上不满十万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欠缴税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欠缴税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

第二百零四条 以假报出口或者其他欺骗手段,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骗取税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骗取税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骗取税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纳税人缴纳税款后,采取前款规定的欺骗方法,骗取所缴纳的税款的,依照本法第二百零一条的规定定罪处罚;骗取税款超过所缴纳的税款部分,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避税是建立在会计和税法知识全面了解的基础上,利用税法和会计知识的漏洞,

合法的减少应缴纳的税款.如企业所税规定,年所得额10万元以上的企业,按33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如你企业的所得额为100200元,你企业可通过中国境内红十字会对红十字会进行捐赠300元,所得额就为99900元,应纳企业所得税为99900*27%=23973元,如不进行捐赠,则应纳的企业所得税为100200*33%=33066元,虽然只对外赠出300元,但企业所得税实际缴纳相差33066-23973=9093元.

现在按新征管法的规定,只有偷税,逃避追缴欠税,骗税和抗税的规定,取消了原有的漏税的说法,这些形为将会由税务机关直接处罚,且税务机关无限期的追征,并加收滞纳金和罚款,但用一句话来说,也就是说"后果很严重,况且一点技术含量也没有”.

国家和税务机关虽不暂成避税,但对于避税也没有规定行为违法,企业可进行综合的税收筹划,进而达到少缴税的目的.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