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的瘦金体很有个性,但是为什么没有普及
宋徽宗赵佶(1082-1135),宋代第八位皇帝,亡国之君但是位艺术家,与南唐末代君主李后主李煜(937-978,被北宋俘而亡)命运十分相似,徽宗是被金国俘虏客死于五国城(今黑龙江)的。说到宋徽宗,大家并不陌生,后人称他为艺术皇帝,因为他一生痴迷书画,对宋朝的书画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尤其是他所创立的瘦金体,在当时独步天下。
徽宗诗,书,画三绝。书法别成一体,自称“瘦金书”,后人有称“瘦金体”或“瘦筋体”,徽宗瘦金体笔墨风格总体一致但略有差异。分稚嫩婉约和刚劲强健两类,前者似是他早期风格,后者应是他后期的成熟书风,后期瘦劲尤为锋利,有形容为“屈铁断金”。
徽宗瘦金体特征:结字至瘦而颇具筋力。运笔直来直往,飘忽快捷,似行如草,流畅劲逸。笔道细瘦峭硬,挺劲犀利,无滞涩现象。起笔收笔转折提顿处痕迹十分夸张强化,撇捺竖弯勾与黄庭坚长画外送极为相似,末端锋利如刀尖。小字突显兰竹之韵。笔划之间呈现游丝,但初期不如后期的明显。下面让我们来欣赏他的瘦金体!
宋徽宗《秾芳诗帖》大字楷书,每行二字,共20行。这是赵佶瘦金体的代表之作。清代陈邦彦曾跋赵佶瘦金书《秾芳诗帖》:“此卷以画法作书,脱去笔墨畦径,行间如幽兰丛竹,泠泠作风雨声。”既是对这一诗帖的评赞,也是对“瘦金书”的艺术效果的很好概括。
《瑞鹤图》是是宋徽宗赵佶30岁时作品,是公认的宋徽宗存世工笔写实类花鸟画真迹,为存世绝少的宋徽宗“御笔画”。右图左书,设色绘彩云弥漫的天空中现出一座宫殿的屋顶及斗拱,十八只丹顶鹤飞翔于宫殿上空,另有二鹤立于殿脊鸱尾上。画后瘦金书题诗并记,款署“御制御画并书”,并有“天下一人”签押及“御书”印。
那么瘦金体名气这么大,为什么后人学瘦金体却很少有成就的呢?这个问题一直是书坛热议的话题。首先瘦金体有着局限性,从瘦金体的笔画和结字上来看,这种字体适合写小字,不适合写大字,越大越不容易掌握,所以很多人不愿意学瘦金体,有一部分虽然学瘦金体,但是功力不够,所以成名的很少。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宋徽宗是宋朝的皇帝,他的书法就是御笔书法,在当时没有人敢模仿他的书法,导致没有普及,加上宋徽宗被称为昏君,后世学他书法的人也很少。所以宋徽宗的书法造诣虽然深厚,但是没有普及,加上瘦金体需要很深的书法功底,这让很多学书人望而却步。
瘦金体在经历了数百年的争议之后,人们才终于承认了瘦金体在书坛的地位。瘦金体一度被评价为美术字,没有艺术美,并不是书坛的主流审美,所以并没有受到后人的重视,传世书法也不多。直到后来,人们发现了瘦金体之美,才慢慢受到后人的推崇和学习。
宋体字是不是就是瘦金体?
宋代是我国文化高度发达的朝代,不论是宋词、绘画还是当时的书法,都有大家辈出,而在书法上,更是有著名的“宋四家”苏黄米蔡——苏东坡、黄庭坚、米芾、蔡襄,他们四个人的书法各有特点,都是古代的书法名家。
那么除了这4个人,其实我们知道在当时有一个皇帝,他的书法也非常的为后人称道,甚至给他的书法专门有了一个字体的命名,这个作为皇帝的书法大家就是宋徽宗,他的传世字体就是瘦金体。
瘦金体这种书法字体,为宋徽宗独创,在字形、写法上,都堪称一绝,这种字体是以形象论的,本来应该为“瘦筋体”,但是之所以最后改换成了金字,是出于对皇家书法的尊重。
宋徽宗的这种书法体现出了当时时代的独特审美趣味,那就是以韵趣见长,既具有强烈的个性色彩,又在前人的书法成就上有所突破。
那么既然宋徽宗和他的瘦金体这么厉害的话,为什么还是进不了宋代四大书法家的行列当中呢?
这就要讲到我们中国书法的传统文化中有一个“藏锋”的说法,相比于其他的书法,宋徽宗的书法更加的锋芒毕露,这与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中上善如水,中庸的思想是背道而驰的,所以这种书法注定不为更多的大众所接受。
这也就是为什么宋徽宗的书法虽然自成一家,但是却入不了宋代书法四大名家的行列。不过对于一个皇帝来说,能够达到如此高的成就,进不进入这四大名家已经无所谓了。
关于宋体字的起源,大致有两种说法。一说它是由甲骨文,到秦始皇“书同文”,最终由书法家们集汉字特点,简化汉字结构而成的字体;二说它是应雕版印刷术的需要,而发明出来的印刷字体。
在第二种说法中,有人认为它是在宋徽宗独创的字体“瘦金体”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瘦金体”也称“瘦筋体”,又有“鹤体”的雅称。瘦金体字形瘦长,又挺拔傲立。书写柔缓又强劲顿挫。横带收锋,竖有顿笔,撇捺甩出锋利不飘。整个字体看下来,柔中带刚,刚柔相济,是宋徽宗时期御用文书的专用字体。
据说,瘦金体最终衍生成宋体字与宋朝宰相秦桧有关。秦桧因写得一手娟秀字体,又极尽迎合奉承之能事,而深得宋徽宗的喜爱。在处理文牍过程中秦桧发现,各地呈上来的公文字体五花八门,阅读起来极为不便,于是他便有心规范字体。为了讨徽宗欢心,秦桧在模仿徽宗“瘦金体”字的基础上,取汉字精简笔画,创造出来了一种新的字体形式,时人称之为“秦体”。后来,秦桧因陷害忠良而成为千古罪人。人们便以朝代名称,将“秦体”字更名为“宋体”。
关于这种说法,文献中并没有明确记载。但是据汉字学家考证,如今我们所用的宋体、仿宋体,从字形到笔锋上,都和瘦金体一脉相承。
闰中秋月诗帖 北宋 赵佶此帖乃宋徽宗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