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释出来后有何限制
被假释的公民会被限制一定的人身自由。假释是附条件的提前释放的一种刑罚制度,假释犯在假释考验期限内必须遵守一定的条件。否则,就要撤销假释,收监执行。人身自由方面,被宣告假释的犯罪分子,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1、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
2、按照监督机关的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
3、遵守监督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
4、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监督机关批准。
假释后,必须要到地方派出所报道,定期到派出所汇报情况,长时间的外出需要和派出所说明,只到刑满那一天。假释的犯人在假释考验期内又犯新罪或者被查出前罪宣判前有漏罪没有宣判,或者在假释考验期内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和监管机关的相关规定,可以撤销假释重新收监。监督机关一般是公安机关,另外,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期间不能再犯新罪,也不能还存在没被发现的漏罪,否则撤销假释,数罪并罚。刑满释放人员依法享有与其他公民平等的权利。除此,各地也有相应的政策,可向当地政府部门咨询。
假释是犯人自己申请吗?
1、监狱办理假释是需要犯罪人自己主动申请的,然后走流程办理的。
2、假释一般是对判刑比较严重的犯罪人,比如说是判有期徒刑的或者是无期徒刑的,且犯罪嫌疑人已经服刑有一年的时间,经过改造,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才可以申请假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八十四条
被宣告假释的犯罪分子,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
(二)按照监督机关的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
(三)遵守监督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
(四)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监督机关批准
假释制度的设立意在鼓励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服刑人员积极接受教育和改造,使确有悔改表现,没有再犯罪危险的服刑人员,在实际执行一定刑期后通过假释制度,附条件的提前恢复人身自由并开始新的生活。关于假释的适用条件有哪些,我为你解答。
一、假释的适用条件有哪些
1、符合假释的刑期条件 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判决执行以前先行羁押的,羁押一日折抵刑期一日; 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十三年以上,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的,可以假释。 对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 2、符合假释的行为规范条件 服刑人员必须在刑罚执行期间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并通过教育、改造和学习,对自己所犯罪行有较深刻的认识,且以实际行动痛改前非,改恶从善,释放后不会重操旧业或从事违法犯罪活动。 对于生效裁判中有财产刑或其他与犯罪相关的财产性判项的,应当积极履行。对于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认定罪犯确有悔改表现: (1)拒不交代赃款、赃物去向; (2)隐瞒、藏匿、转移财产; (3)有可供履行的财产拒不履行。 此外,对于具有前述情形的罪犯,无特殊原因狱内消费明显超出规定额度标准的,一般不认定罪犯确有悔改表现,自然也就不符合假释的行为规范条件。 3、考虑其假释后对所居住的社区的影响 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大多会回到原来所居住的社区,会对原来的社区造成一定的影响,如果犯罪分子假释后对所居住社区的影响不好,势必影响其融入社会,甚至会诱发新的犯罪,不利于社会的稳定与安宁。 因此,对服刑人员决定假释时,应当考虑其假释后对所居住的社区的影响。 4、符合《关于加强减刑、假释案件实质化审理的意见》 应当严格审查罪犯服刑期间改造表现的考核材料。 对于罪犯的认罪悔罪书、自我鉴定等自书材料,要结合罪犯的文化程度认真进行审查,对于无特殊原因非本人书写或者自书材料内容虚假的,不认定罪犯确有悔改表现。 对于罪犯存在违反监规纪律行为的,应当根据行为性质、情节等具体情况,综合分析判断罪犯的改造表现。 罪犯服刑期间因违反监规纪律被处以警告、记过或者禁闭处罚的,可以根据案件具体情况,认定罪犯是否确有悔改表现。二、如何确定罪犯是否有悔改表现
犯罪分子同时具备以下四个方面情形的,应当认为"确有悔改表现": (1)认罪伏法; (2)遵守罪犯改造行为规范和监狱纪律; (3)积极参加政治、文化、技术学习; (4)积极参加劳动,爱护公物,完成劳动任务。 办理假释案件,认定“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应当根据犯罪的具体情节、原判刑罚情况,在刑罚执行中的一贯表现,罪犯的年龄、身体状况、性格特征,假释后生活来源以及监管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三、假释的程序
对于犯罪分子的假释,由执行机关向中级以上人民法院提出假释建议书。人民法院应当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对确有悔改或者立功事实的,裁定予以假释。非经法定程序不得假释。四、假释考验及其后果
对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限内,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如果没有违反刑法规定的情形,假释考验期满,就认为原判刑罚已经执行完毕,并公开予以宣告。 刑罚不仅仅是惩罚罪犯的手段,更重要的是成为教育、改善罪犯的手段。在狱中服刑的罪犯都有提前出狱、重新获得自由的强烈愿望。为了鼓励罪犯认真学习、服从监管、遵守制度、认真改造、真诚悔改,刑法规定了假释制度,是罪犯重新融入社会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