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忙解决文学问题
1:以《雨霖铃》,《望海潮》为例,说明柳永词在艺术表现上的特色?
《雨霖铃》
此词善用点染、铺叙,景深情长。词人以白描手法写景、状物、叙事、抒情。感情真挚,词风哀婉。
此词为抒写离情别绪的千古名篇,也是柳词和有宋一代婉约词的杰出代表。词中,作者将他离开汴京与恋人惜别时的真情实感表达得缠绵悱恻,凄婉动人。词的上片写临别时的情景,下片主要写别后情景。全词起伏跌宕,声情双绘,是宋元时期流行的“宋金十大曲”之一。起首三句写别时之景,点明了地点和节序。然而词人并没有纯客观地铺叙自然景物,而是通过景物的描写,氛围的渲染,融情入景,暗寓别意。秋季,暮色,骤雨寒蝉,词人所见所闻,无处不凄凉。“对长亭晚”一句,中间插刀,极顿挫吞咽之致,更准确地传达了这种凄凉况味。这三句景色的铺写,也为后两句的“无绪”和“催发”,设下伏笔。“
上片的“念去去”是点,点明这次分别是去而又去,远而又远,接着用“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三种景物加以渲染,衬托出“去去”的水远山遥和离情的深沉凝重。“多情自古伤别离,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是点,点明离别的时间和气氛,然后用“杨柳岸”、“晓风”、“残月”三个具体形象来构成一种凄清的意境,借以烘托伤别的情感。这里点染、铺叙交织使用从而化虚为实,把一首深情款款、哀凄感人的叙事曲,写得自然晓畅,情事俱显。
词人善于把传统的情景交融的手法运用到慢词中,把离情别绪的感受,通过具有画面性的境界表现出来,意与境会,构成一种诗意美的境界,绘读者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全词虽为直写,但叙事清楚,写景工致,以具体鲜明而又能触动离愁的自然风景画面来渲染主题,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而出之以自然。
《望海潮》
本词重在铺叙手法。
作者抓住具有特征的事物,用饱蘸激情而又带有夸张的笔调,寥寥数语便笔底风生,迷人的西湖与钱塘胜景便展现在读者面前。前片,主要勾画钱塘的“形胜”与“繁华”,大笔浓墨,高屋建瓴,气象万千。写法上由概括到具体,逐次展开,步步深化。如,开篇三句点出了“形胜”、“都会”与“繁华”,但终究是概括性的直陈,很难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继之而来的下面九句,便紧紧围绕这六个字,做形象的铺写,境界立即展开:“烟柳画桥”三句写的是“都会”,“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等则侧重于刻画“形胜”,而“市列殊玑,户盈罗绮”则突出了杭州的富庶繁华.下片,侧重于描绘西湖的美景、欢乐的游赏与劳动生活。写法上着眼于“好景”二字,尤其侧重于“好景”中出现的人。“重湖”三句描绘西湖美景,其中“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是天生的好言语,是千古迷人的丽句。“羌管弄晴”三句写的是下层人民,“千骑拥高牙”三句写的是州郡长官。结尾又以赞美的口吻收束。
除饱满的感情与适度的夸张以外,词的语言,音律,词调也与词的内容结合得恰到好处。《望海潮》也是柳永首创的,词牌与词的内容以及地域性特点密切结合。上片写形胜之地和钱江潮的壮观,词中用“怒涛”、“霜雪”、“天堑”这类色彩浓烈有气势的语言,词句短小,音调急促,仿佛大潮劈面奔涌而来,有雷霆万钧,不可阻挡之势。而写西湖清幽的美景时,文字优美,词句变长,节奏平和舒缓,终于出现了“三秋桂子”这样干秋传诵的佳句,继之又用“羌管弄晴”等句不断地加以点染,美丽的西湖就更加使人心旷神怡了。
这是一首艺术感染力很强的词。相传后来金主完颜亮听唱“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以后,便羡慕钱塘的繁华,从而更加强了他侵吞南宋的野心。为此,宋人谢驿(处厚)还写了一首诗:“莫把杭州曲子讴,荷花十里桂三秋。岂知草木无情物,牵动长江万里愁。”(见罗大经《鹤林玉露》)说金主亮因受一首词的影响而萌发南侵之心,原不可信。但是,产生这一传说,却可以印证这首词的艺术感染力是很强的。作为高级官僚的范缜对柳永这首词也极端赞佩:“仁完四十二年太平,镇压翰苑十余载,不能出一语咏歌,巧于耆卿词见之。”(见《方舆盛览》)柳永扩大了词的内容的主要表现之一,就是他的词反映了都市的繁华与山川的壮丽。除歌咏杭州以外,柳永的词还歌咏过苏州(《木兰花慢》、《瑞鹧鸪》)。扬州(《临江仙》)、成都(《一寸金》)、洛阳(《少年游》和北宋都城汴京(《倾杯乐》、《透碧霄》)等。为宋代都市繁荣留下了形象的画面。
2:论述姜夔对宋词发展的贡献
姜夔的词对于南宋后期词坛的格律化有巨大的影响。具有现实意义的作品比较少。特点是辞句精炼,风格不庸俗。姜夔对传统婉约词的表现艺术进行了改造,建立起了新的审美规范。他的恋情词,往往过滤省略掉缠绵温馨的爱恋细节,只表现离别后的苦恋相思,并用一种独特的冷色调来处理炽烈的柔情,从而使恋情雅化,赋予柔思艳情以高雅和超尘脱俗的韵味。姜夔接受苏轼、辛弃疾的影响,也移诗法入词,目的不是要扩大词的表现功能,而是使词的语言风格雅化和刚化。秉承周邦彦字练句琢的创作态度,借鉴江西诗派清劲瘦硬的语言特色来改造传统艳情词、婉约词华丽柔软的语言基调,创造出一种清刚雅醇的审美风格。
古人评论姜夔词的好处是“清空”,这“清空”是相比较温庭筠与柳永而言,也就是脱软媚而出。虽也写柳昏花瞑,但是瘦石孤花,就有些苍劲味道。我以为姜词好处,一是确实简到极处意境横溢,如“池面冰胶,墙腰雪老”、“虚阁笼寒,小廉通月”、“槛曲萦红,檐牙飞翠”,这意象怎么也咀嚼不尽。二是因精雕细琢,似乎在不断追逼中,意境也就层层脱俗。比如翠啼春晓、桃红柳绿本来是俗的,但他用成“野梅弄眉妩。屐齿印苍藓,渐为寻花来去”、“渐吹尽,枝头香絮,是处人家,绿深门户”,红与绿的味道都改变了。再到“九疑云杳断魂啼,相思血,都沁绿筠枝”,悲壮出来了。再如写落日时分,衰草愁烟,“愁”字本来成俗,他以“乱鸦送日”一“送”,味道曲折了。写夜色,“波心荡冷月无声”、“月啼云阶里,爱良夜微暖”,冷暖好像都在近旁。姜词中名气最大的是《暗香》、《疏影》。这两首词都写梅花,我把前一首看成后一首的铺垫,把两首词连缀起来,其中精工之妙,前首“旧时月色”在“几番照我”前用个“算”字,变成极其微妙。“而今渐老,都忘却”后用“春风词笔”,让你有无穷联想。“夜雪初积”中“红萼无言耿相忆”,在梅花零乱春夜里“翠尊易泣”,“翠尊”是饰以绿玉的酒器,在夜岚背景下,色彩漂亮极了。后首“苔枝缀玉”,将梅花娇怯在苔枝上,再配“小小翠禽”。早春梅枝上当然不会有苔藓,但这就夸大成了清致。这梅花清寒的影从白天到黄昏到月夜,延伸到深宫旧事,先如雪片飘落到美人蛾眉,接着又叹春风全不管怜花惜梦。最后结尾“等恁时、重觅幽香,已入小窗横幅”,暗香如丝缕渗入。两首词明面上不着一点悲愁,清苦都在香屑弥连之中。
姜词好处在冷香袭人——如他自己词中的句子“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姜夔是个漂泊之人,他的一生本来经历了高、孝、光、宁4个朝代,但历史与当时宋金关系的现实好像与他都无关系。他只游走在自己的寒烟单薄、翠凋红落之间,他的词由此称为“野云孤飞,去留无迹”。姜夔的好词,我以为都作于他寓居湖州与杭州的20年间。按夏先生的系年,淳熙十四年萧德藻将侄女嫁给他,资助他在湖州安家,这一年他34岁。庆元三年他43岁移居杭州。这20年间,他基本每年都在江浙名士之间游荡,真正不为俗事之累,不需作洒脱状,放荡自由,这清雅与清奇也就是骨子里的。姜词中,我最喜欢的是《八归》:“芳莲坠粉,疏桐吹绿,庭院暗雨乍歇。无端抱影销魂处,还见筱墙萤暗,蛩藓阶切。送客重寻西去路,问水面琵琶谁拨。最可惜一片江山,总付与啼。长恨相从未款,而今何事,又对西风离别。渚寒烟淡,棹移人远,缥缈行舟如叶。想文君望久,倚竹愁生步罗袜。归来后,翠尊双饮,下了珠帘,玲珑闲看月。”每一句都值得回味再三。
高二下册语文《柳永词两首》教学设计
三维目标
1、了解词的相关知识;了解作者柳永。
2、反复诵读,流畅背诵,品味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词中优美的意境。
3、学习柳词中善于点染、铺叙、融情于景、虚实相生的艺术特点。
第一课时《望海潮》
一、常识积累
1、词的起源: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并在宋代发展到高峰。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所以又称?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歌词?等。
2、词牌和标题:词牌是一首词的词调的名称,词的标题是词的主要内容的集中体现。
3、词的分类:
按字数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
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词的段落叫:阕或片)
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等
4、作者简介:
柳永(约987?约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排行第七,景祐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三变?柳七?柳屯田?。他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且是长调(慢词)的倡导者,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
二、合作探究
1、这首词描绘了一种怎样的都市生活景象?试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杭州的繁华与美丽的,抒发了他怎样的感情?
参看创新设计:①环境美丽、经济繁荣、生活安定的都市生活图景。
②从地理位置上;从历史传统上;从自然景观上;从市井面貌上;从百姓生活上。
③抒发惊叹赞美与艳羡之情。
2、这首词在写景上有什么特点,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参考:
①工于铺叙,一句一景,写景富有层次感。
②巧用点染。?点?:?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染?:自然风光之美;都市繁华之美;民生安乐之美。
铺陈:又叫?铺排?,多见于古体诗中,它运用叠句的手法,使句式反复、对称而又富于变化,在诗歌中主要起渲染烘托气氛的作用
(乐府民歌《陌上桑》、《木兰辞》中: ?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点染: 本是国画的术语。绘画时,有的地方点,有的地方染,从而绘出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借用到古典诗歌中来,指的是作者在有些地方正面点明旨意,有些地方侧面渲染。这在写景抒情诗中比较常见,一般用景物来染;用一句话,一个词来点出要抒发的感情。渲染是为了突出旨意,旨意引导渲染,相互依存,和谐统一。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其中的?断肠人在天涯?是点;其余各句均是?染?,渲染相思之情的伤悲。
3、你最欣赏词中的哪些句子?你能不能运用联想和想象用文字将它描绘出来?
(开放性答案)
三、拓展阅读
1、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是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白居易《忆江南》
2、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3、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连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第二课时《雨霖铃》
1、开头三句:?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交代了哪些内容?
明确:这三个句子交代了时间、地点以及词人所处的特定环境。
2、这三句描写,除了具有上述作用外,还有别的什么作用吗?(联系《琵琶行》开头景物描写的作用)
参考:这几句除了交代时间地点和特定环境外,更主要的作用是渲染气氛,它渲染了一种凄楚悲凉的气氛,从而为全词奠定了低沉伤感情调,烘托出浓浓的离愁别绪。
3、?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再次描写景物,这里的景物描写与开头三句有什么不同?表现了他怎样的心情?请用几个形容词加以概括。
参考:开头三句写的是眼前的景物,而这三句写的.是想象中的景物。这里的一个?念?字,表明了下面的景物是想象的、虚构的,它实际上是词人内心深处那种?剪不断,理还乱?的离愁别绪的形象化显现。词人此时的心情是惆怅、凄苦、悲凉的。
3、统观全词作者运用了那些艺术手法将凄凉哀婉的感情表现出来的?
参考:①直接抒情
上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下片: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间接抒情(写景)相结合。
②情景交融。
上阙(离别时难分难舍的心情)
寒蝉 长亭 骤雨?环境悲凉
执手相看 无语凝噎?难分难舍
千里烟波 楚天辽阔?惆怅伤感(融情入景 )
下阕(想象中的别后情景)
伤离别 清秋冷落 ? 愁意浓浓
杨柳岸 晓风残月 ? 酒醒伤情
好景虚设 风情难言 ? 惨不成欢(以情带景 )
③虚实结合。?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写实;?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念?字告诉读者下面为想像的景物,是虚写。?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词人设想旅途中的情景:待今宵酒醒之后,我将身在何方呢?我的身边还能有我的知心人陪伴我吗?不会有了,陪伴我的将只有岸边杨柳,耳畔清风,天边残月!
把杨柳、晓风、残月这三件最能触动离愁的事物集中成为一幅鲜明的画面,烘托出那种说不完诉不尽的离愁别绪。
4、作业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题李世南画扇① 蔡肇②
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
逢人抱瓮知村近③,隔坞闻钟觉寺深④。
[注]①李世南:北宋著名画家,擅画山水。②蔡肇(?1119):字天启,丹阳(今属江苏)人。曾任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③瓮:这里指水瓮。④坞:地势周围高而中央的地方。这里指山坞。
1. 请简单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物。这样一幅画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5分)
画面大概是:有条小溪从两山之间流出,树林里树叶飘落,一个人抱着瓮在路上(或在溪边),山谷那边隐约露出寺庙。这画面呈现出的是乡村野外恬静、安详的气氛。
画面中应有小溪、山(山坞)、树林(落叶)、人、瓮、寺庙等六种景物。描述出一至二种景物的,给1分;三至四种景物的,给2分;五至六种景物的,给3分。答出画面呈现出什么样气氛的,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2.古人的题画诗往往会阐发画面以外的意趣,你觉得这首诗哪些描写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
1?水潺潺?声音的描写,2?秋风瑟瑟?声音的描写,3联想到附近有个村庄的描写,4远处寺庙传来?钟?声的描写,都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
这样写的好处是:1使画面上静止的景物活动了起来,变得有声有色;2拓展了画面,使之更显丰富多彩。能答出作者加入?水潺潺?声、?秋风瑟瑟?声、?钟?声并联想到附近有村庄的,给4分,每答对一点给1分;能答出好处的,给2分,每答对一点给1分。意思答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