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历史的偶然性与必然性

一语惊醒梦中人10个月前 (12-22)阅读数 4#综合百科
文章标签本质现象

? 在进入正题之前,不如让我们先来聊聊,什么是历史?按照百度百科定义,历史就是记载和解释一系列人类历史事件的学科,通俗的说,就是发生过的与人有关的事情。

那必然性和偶然性呢?它们又是什么?必然性,就是必定会发生的。偶然性,即是偶然会发生的,有着许多不确定因素,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来看,必然性为本质,偶然性为现象。

所以,现在我的题目也可以理解为历史的本质与现象了,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深入到历史的背后,了解它的本质和现象吧。

历史的偶然性与必然性

公元前209年秋,风尘仆仆的一行人到达了大泽乡,他们,是被发配到渔阳戍边的戍卒,可令他们想不到的是,半路上竟然下起了几十年一遇的大暴雨,一连下了几天几夜,好不容易雨停了,洪水又让他们寸步难行。当他们终于能再次上路,已经过去了半个月。而根据秦朝的刑法,戍卒误期者,斩!

正当他们个个手足无措时,两个年轻人站了出来,对大家说:“既然我们现在已经迟到了,去渔阳也是死,不如在这里起义,也许还有活下去的希望,王候将相,宁有种乎?”大家都积极响应了他们的号召,中国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就此拉开帷幕,这两个人,一个叫陈胜,一个叫吴广。

好了,现在让我们回到现实,一起来分析一下这个案例中的偶然性和必然性。首先,让我们看看现象:陈胜、吴广因大雨误期,横竖都是死,所以起义了。但让我们再看深入一点儿:为什么去戍边?因为秦朝需要人力,为什么横竖都是死?因为戍边迟了会杀头,为什么戍边迟了要杀?因为严苛的秦法。

在我们一连串的追问下,本质浮出水面:因为秦的暴政,所以他们起义,有人可能觉得有问题了,他们说:“不一定啊,如果那时不下大雨,没有耽误行程,那他们就不会迟到,那自然不会起义啊。”但问题又来了,假设陈胜吴广没有因大雨误期而起火,那你又怎么能肯定不会有个李胜王广又或者是黄胜朱广出来起义呢?这便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区别了。

用偶然性(现象),可以说明一件事为什么发生,但用必然性(本质),才能真正理解隐藏在这一连串的历史现象背后的关系。没有秦暴政,逼人们起义的本质,不管多少个陈胜吴广因为什么而误期,都不会有大泽乡起义。反之,因为有了秦的暴政,即使陈胜吴广没有因为大雨而误期起义,也会有王胜李广因为泥石流误期而起义。本质,永远是现象的根源。

不只是陈胜吴广的起义,几乎所有历史事件的背后,都有其发生的原因,为什么历史是最有关联性的学科,就是因为即便是两件微不足道且看似毫无关联的小事,背后也可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和隐藏的惊涛骇浪。

这,便是历史之美。

怎么理解必然就是偶然,偶然就是必然

本质与现象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原因与结果、必然性与偶然性、可能性与现实性、内容与形式、现象与本质,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是事物自身组成要素之间相对稳定的内在联系,是由事物本身所具有的特殊矛盾构成的。本质和现象相互区别,二者存在着明显的差别和矛盾。本质是事物的根本特征,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或共同的东西;现象是事物本质的外部表现,是局部的、个别的。因此,本质比现象深刻、单纯,现象则比本质丰富、生动。不同的现象可以具有共同的本质,同一本质可以表现为千差万别的现象。地球上已发现的生物有数百万种,各有其特殊的生命形态,表现为无限复杂多样的生命现象,但它们都有着共同的本质,都是核酸和蛋白质的存在方式。事物的本质是相对稳定的,事物的现象是易于变化的。客观事物在其过程结束之前本质是相对不变的,但它表现出来的现象则随着过程的展开不断地改变着具体形态。从人的认识方面看,事物的现象可以为人的感官直接感知;隐藏在事物内部的本质,由于它的间接性和抽象性,只有借助于理性思维才能把握。

偶然性表明客观事物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种有可能出现、也有可能不出现的趋向。偶然性产生于客观事物的外在条件、非本质的原因。 必然性和偶然性在客观事物发展过程中有着不同的地位并起着不同的作用。

从本质因素和非本质因素的方面来反映事物间不同类型联系的一对哲学范畴。必然性是指现实中由本质因素决定的确定不移的联系和唯一可能的趋势;偶然性是指现实中由非本质的、互相交错的因素决定的以多种可能状态存在的联系。

客观世界的一切过程都是受因果关系制约的,在影响事物运动变化的诸因素中,有本质的原因和非本质原因的区别。本质的、根本性的原因决定着事物发展过程有确定的、稳定的方向,决定着该事物在给定条件下只能以唯一的方式存在并以唯一的可能性转化为现实,即事物发展的必然性。

但是,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又有非本质的、次要的原因复杂交错的作用,因而使总体上确定不移的过程在具体环节上又表现出非确定的、不稳固的特点,即现象事件的偶然性。特定的偶然性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可能这样出现,也可能以另外的方式出现。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