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轲刺秦王,世人皆惊,但荆轲真的是一个擅长杀人的刺客吗?
春秋时,齐国有个*乱权臣叫庆封,庆氏中有支族人迁到卫国,那儿也是商鞅、吕不韦的故国。到了战国末期,那支族人中出了一个叫“庆柯”的年轻人,长相俊美,又好读书击剑,别人都尊称他“庆卿”。
庆柯在本国不遇,就游历多地专交贤豪之士。后到了燕国,交上了高渐离、田光那样的朋友,在燕国土子阶层中很有名气。因为燕国口音不同,当地士人称“庆卿”为“荆卿”。后来的事,大家都知道了,被“秦国驻燕国大使”蔡泽蒙逼到秦国当人质的燕太子姬丹一逃回来,就急着报被嬴政“见陵之辱”,他通过田光找到荆轲,策划了“荆轲刺秦王”这一惊天大事,谱出了一曲易水悲歌。
回过头来说,当人们都遗憾于荆轲的助手秦舞阳徒有其名,在关键时刻掉了链子坏了刺秦大计时,那荆轲就是最合适的刺客人选吗?其实也未必,作为这次刺杀行动的主要实施者,荆轲也有其能力不足之处。
首先,荆轲只是爱好剑术,对剑术很有研究,但并不是一流剑客,更不是一名职业杀手。他的剑术,只能说“还过得去”而已。这一点,通过赵国的盖聂和鲁勾践两人对荆轲的态度与评论就可以看出来。
荆柯与盖聂论试剑法,盖聂觉得荆轲某些地方不恰当,就怒目而视荆轲,荆轲便走了,找人追都追不上。这说明什么?说明荆轲作为一个剑客,在比剑时心里还是容易受到对手小动作的影响,并非真的如田光说的那样“神勇之人,怒而色不变”,盖聂一试就试出来了,色虽未变,心已波动——当然,也可能是荆轲觉得盖聂动则发怒,不是一个值得结交的好剑客,失望而去。但盖聂觉得荆轲是被他的怒视给吓走的,走时还不敢多停留,他也没觉得荆轲是个优秀剑客。
第二次,荆轲与鲁勾践博奕,为一个棋子争了起来,鲁勾践“怒而叱之”,荆柯的反应又和上次一样,冷笑一声便走人了。
荆轲看来是个常以对方神态反应识人的人,他瞧不起动则生气发怒性不忍毅的人——换作他是刘备,肯定也是瞧不起关羽、张飞甚至赵、马、黄的,因为五虎将都爱发怒斗狠。
而鲁勾践是怎么评价荆轲的呢?他在后来听到荆轲死讯后,叹息地说“可惜啊,他没有致力于精通剑术。我也错了,我不了解他(竟这样刚勇),以前我(为一个棋子)喝斥他,他肯定以为我是一个一般人。”鲁勾践的前一句话不能全信,但不能一点不信。
盖聂和鲁勾践,很可能就是两大剑术高手,两个人都这样对待荆轲,荆轲的剑术肯定没有达到一流剑客的至境。他们当时都因为不了解荆轲个性,而失之深交。
后来燕太子为荆轲物色副手,选了那个“骨勇之人,怒而面白”的秦武阳,这个人易怒,一怒就面色发白,田光看不中,肯定也是荆轲看不上的。但燕太子认为秦武阳可以,因为他“年十三杀人,人不敢忤视”。
荆轲心里有他自己的副手人选,是谁呢?可能是盖聂或鲁勾践,也可能是另一个不为大家所知的民间绝世高手,真正的高手都是寂然独立的,不会随便出来哗众取宠。那个人一定值得荆轲花很长时间去等,唯一不能确定的是他对这个刺秦计划的价值理解,因此等了很长时间,他还是没来。
燕太子实在忍不住了,开始催荆轲上路,甚至当面怀疑荆轲的忠诚。荆柯受这一激,在这关键时候没有忍住,犯下了他人生中最后一个大错——他带着秦武阳上路了。
据说荆轲上路那天,风寒冰冻,白虹贯日,天象昏惨不忍睹视。燕太子观之,已知事将不成,仍默不作声,任由荆轲远去,壮士从此不归。
秦武阳徒有表勇,内勇极怯,而荆轲极有内勇,而外技未达纯熟。这就是荆轲刺秦这一单纯事件最终失败的原因所在。
在刺秦之前,荆轲只是一个爱读书的剑客,因其个性而获声名,但他并不是一个职业杀手,以前甚至可能没杀过一个人。一个最好的剑客,可能还不如一个三流的杀手更懂得怎么取人之性命呢。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