髻是什么意思啊
髻的意思是发髻。
髻形声。从髟,表示与毛发有关,吉声。本义:发髻。中国古代汉族女子将头发挽结于头顶的发式。也称结、玠。汉时妇女流行高髻。作为古代妇女发式,因其发髻呈“十”字形故名。其法是先于头顶正中将发盘成一个“十”字形的髻,再将余发在头的两侧各盘一环直垂至肩,上用簪梳固定。
在人类社会的初期,人们不分男女一般都将长发散披在肩上。以后,随着劳动生产的发展,人们交往的增加,感到长发散乱颇有不便,就用绳带系束,以骨簪插别。直到距今四五千年的原始社会后期,人们也还是如此处理头发。
而到夏商时期,人们开始以梳辫子来装饰自己,直至春秋战国。但男女之间的辫子略有差异。此后,女子开始挽髻于头。根据古书记载:乃自我始祖黄帝制作衣冠以来,隐蔽形体,仅露首面,扑朔迷离,莫可辨识。后圣知其然也,乃命男辫女髻,以便一目了然,诚法良而美意也。
《礼记曲礼篇》注中,有女子许嫁则十五着笄,未许嫁者则二十着笄的记载。“笄”,原是梳髻盘头发用的簪子。“十五及笄”,也就是说女子十五岁就算是成年了,可以梳髻插簪,可以出嫁了。
折叠髻型发式
秦汉之际,妇女及成年,开始梳髻。从遗留下来的历史文物中,可以见到“倭堕髻”、“堕马髻”等发髻式样。至魏晋南北朝,再至唐宋元明清,妇女的发式面妆日趋讲究,梳髻不仅是中国女性的特色妆式,还与缠足一样,成为礼教对女性的一种约制。
唐代,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妇女的发式此时也最为繁绮。其造型之多,名称之美都是空前绝后的。据史书记载,唐代妇女的发式多达二、三十种,有半翻髻、反绾髻、乐游髻、愁来髻、百合髻、飞云髻、归顺髻、盘桓髻等等。
绾发和挽发主要从盘发方式和盘发工具两个方面来区别。
一、盘发方式的区别:
1、绾发主要采用盘绕,系结的方式, 将头发束起。
2、挽发主要采用用手卷起, 编制的方式, 将头发编起来。
二、盘发工具的区别:
1、绾发常用的工具有黑色钢夹、黑色橡皮筋、钗、簪子。
2、挽发基本用手即可。
扩展资料:
用发簪挽头发, 具体步骤为:
1、双手梳拢头发于后脑,并紧紧握住发根
2、右手虎口向上,手背紧贴后脑,握住发根,左手握住发梢
3、旋转右手,提发根并成一环状.右手仍提发梢
4、左手发梢向上,贴住后脑,右手发环盖在发梢上
5、取发钗,于图示位置插入挑出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盘发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