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木砖石牙雕的砖雕
砖雕是在砖上雕刻出各种图案,用于建筑装饰。是汉族传统建筑特有的一种装饰工艺,与木雕、石雕合称为建筑三雕。中国的砖雕由东周的瓦当、空心砖以及汉朝的画像砖发展而来,汉代画像砖是墓室预制构件的大型空心砖,它是在湿的泥坯上用印模捺印各种图像。北宋时形成砖雕,成为墓室壁面的装饰品。在河南、山西、甘肃等地发掘的北宋墓室,三面墙壁均以砖雕贴砌而成。墓室内的砖雕数量、质量以及所选用的题材,都取决于墓室主人的社会地位。常见的题材有墓室主人夫妇对坐、男仆托盘、侍女执壶等,再现了墓室主人生前的生活情景。金代,墓室砖雕的内容更加丰富,技艺也有所提高。建于大安二年(1210)的山西侯马董玘坚墓室,在不足4.7m2的面积上,砖雕布满全室,雕刻有模仿木结构的斗拱、拱眼、藻井、大门、隔扇等,以及屏风、几凳、花卉、鸟禽、人物、演戏场面等图案,其中站立在戏台口的生、旦、净、末、丑等演员运用圆雕技法,形象栩栩如生,是金代砖雕的代表作品。元代,墓室砖雕逐渐衰落。至明代,砖雕由墓室砖雕发展为建筑装饰砖雕。例如,南京明孝陵宫城东西两侧的砖雕八字墙上雕刻大卷草折枝花等浮雕图案,安徽凤阳明代中都城址内须弥座上的折枝花和梅花鹿、云彩、龙等砖雕图案;同时,安徽、江苏等地的民间砖雕也有了发展。清代,北京紫禁城宫廷内墙面夹柱的通气孔也都使用砖雕,镂雕花鸟图案,牢固而美观,且利于空气流通。慈禧太后陵寝隆恩殿及其东西配殿的墙面也用砖雕贴砌而成,有的贴金,辉煌耀目。建于同治年间(1862~1874)太平天国将领李世贤的浙江金华府第,其前庭照壁的砖上雕刻龙、凤、仙鹤等图案,风格刚劲粗壮。清代民间砖雕除江苏、安徽外,在山西、浙江、福建、广东、北京等地有了很大的发展,它们大多作为官吏、富豪、地主宅院的厅堂、大门、照壁、祠堂、戏台、山墙等建筑的装饰,雕刻精巧,有的陪衬以灰泥雕塑或镶嵌瓷片,争奇斗胜,富贵华丽。清代后期,砖雕趋向繁缛细巧,具有绘画的艺术趣味。
徽州木雕、砖雕、石雕是徽州古建筑中的最精华的部分,是古建筑艺术中最灿烂的篇章。在徽州,无论是古民居、祠堂或牌坊,处处雕饰着精美图案。从雕刻技法来看,徽州三雕多属于浮雕、高浮雕,并有透雕、圆雕、线刻与多种技法并用,从中也可窥视出唐宋以来,中国建筑中“三雕”艺术的传承脉络。“三雕”不仅仅只是一种传统的民间工艺,它们还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徽州三雕自身所具有的种种特殊性,是明清时期的文人画与其他艺术门类都不可替代的,同时代的其他地区建筑雕刻也难以与之比肩。其内容之丰富,文化内涵之深厚,造型语言之纯熟,雕刻工艺之精湛,都堪称是无可替代的传世珍品。它能存在若干世纪,并为数以万计的民间百姓所喜爱,这本身就是很有研究价值的艺术现象。境内还保存众多的明清祠堂、牌坊,建筑风格也颇具特色,与明清民居称为“古建三绝”。矗立于县城的许国石坊、北岸吴氏祠堂的石雕《百鹿图》和《西湖风景》,大阜潘氏祠堂的“五凤楼”砖雕和《百马图》木雕,分别体现了徽派“三雕”艺术的最高水平。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