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秦国人的“姓”和“氏”有何区别?
自上古至夏商周三代,人们往往既有姓也有氏,姓与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姓源于远古的母系部落,起初就是某一个部落的徽记和名称。后来渐渐演变为血缘标志,代表着同一血缘。氏则产生于父系社会,实质是以男性为核心的家庭的名号。贵族为了将自己的家庭区别于周围人家,常常以自己的封邑或官职做为家庭的代号。姓与氏都是家族的标识,并非皇族专有。
三代时期,人皆有姓,贵族则往往还有氏。秦国也是一样,其王族本来的姓是嬴,这是一个很古老的姓,始于远古大贤伯益,经夏商两朝传至蜚廉(纣王的近臣),蜚廉的长子叫恶来,也是纣的近臣,死于武王伐商。恶来的儿孙成为奴隶,投靠叔祖季胜(蜚廉次子)生活,并随造父(季胜重孙)一起以赵为氏,从此成为嬴姓赵氏的一员。恶来的五世孙叫赵非子,因为养马有功被周孝王封到秦亭成为附庸,从此建立秦国。
综上,秦国的姓是“嬴:始自远古大贤伯益,而他的氏是”赵“,来源于封于赵城的造父家族。先秦时代,姓以别婚姻而氏以分贵贱,男子称氏不称姓。所以秦国公室内成员的全名是”赵某”而不是“嬴某”。故汉代的史书包括《史记》、《淮南子》、《汉书》以及近年出土的汉代文献《赵正书》等都称秦始皇为“赵政”,其“嬴政”的名字出现于汉代以后一些文献,因为此时经过汉代的姓氏合一后,人们多已不懂得先秦姓氏文化,仅仅依据自己的取名习惯便杜撰生造出“嬴政”这样的名字来,相似的还有“姬发”、“姬旦”、“姜尚”等似是而非的名字。
“姓”和“氏”,到底有什么区别,该怎样区分?
关于姓氏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人类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时期。因为当时女性占据主导地位,所以最早的一批姓氏很多都是女字旁,例如姬、姜、妫、姞等,周朝天子就是姬姓。等从母系制度过渡到父系制度后,氏就慢慢出行了。氏是姓的分支,同一祖先繁殖的后人过多,就会分散在各个地区,他们会保留自己的姓也要为自己起一个称号当做标志,这就是氏。下面就为大家讲讲姓氏的来源,一起来看看吧。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褚卫……很多人对《百家姓》都很熟悉。但今天,我们不聊百家姓,聊点关于姓氏文化少为人知的趣味知识。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中华民族,一向喜欢寻根问祖,追根朔源。而姓氏,千百年来,一直深受重视。
前不久在国家图书馆看了“问祖寻根——姓氏文化主题展”,不仅了解到姓氏起源、发展的过程,还看到许多以往没注意,但很有趣的知识,带你一起看看呀。
01
“姓”和“氏”最初有别
“姓”产出于母系氏族社会,是同一个女性祖先的家族共同所有的符号标记;“氏”是从姓中衍生的分支,出现于父系氏族社会。
南宋郑樵《通志》说:“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一般来说,天子有姓而无氏,诸侯、卿大夫有姓有氏,平民、奴隶只有名,无姓氏。
随着历史发展,到了周代,姓和氏开始混淆;战国时,姓和氏走向融合;秦汉时期,姓氏合二为一,而且平民也开始有姓。
02
关于姓氏的9种来源
1.以动物为姓,如龙、凤、牛、马等。
2.以封国封地为姓,如齐、鲁、吴、楚等。
3.以官职为姓,如司马、上官、侯、帅、尉等。
4.以职业为姓,如做陶器的姓“陶”,管仓库的姓“仓”,做买卖的姓“贾”等。
5.以出生地和居住地特征为姓氏,如东郭、西门、杨、柳,李等。
6.以先人的字或名为姓,如如周平王的庶子字林开,其后代姓林。
7.以祖先爵位或谥号为姓,如庄、康、武、恒等。
8.以次第为姓氏,即家族中兄弟排行或亲属辈分等为姓,如家族叔孙、季孙、第二、第五等。
9.以母系氏族时的部落为姓,其姓多有“女”字部首,如姜、姬、姒等。
03
姓氏祖先是伏羲氏
相传中国第一位有姓氏的人是伏羲氏,据载他“因风而生,故为风姓”。伏羲氏被称作“三皇之首”,又是“人文始祖”。
上古时期,人们群居杂婚无法避免近亲结婚。伏羲氏早早发现这个问题,于是“正姓氏,通媒妁,制嫁娶”,还规定了同姓不婚。
04
最早混言姓氏的人是司马迁
据说,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中为后人记述了,从上古至秦汉姓氏合一的演变过程,对先秦人物,书中清楚写着其何姓何氏,而对战国末期后的人物,则姓氏混称。如秦始皇为“姓赵氏”,汉高祖“姓刘氏”。
05
一入佛门本无姓
你可知“僧不言姓”为何故?原来是因为僧人从出家时起,便不再用俗家姓名,而用师父赐予的法名。姓则为“释迦牟尼佛”的“释”,统称“释氏”。
06
柴米油盐酱醋茶也是姓
柴姓:源自江姓,山东、湖北等省尤多此姓。
米姓:源自芈姓,书法家米芾自称是先秦时楚国后裔,后改为同音字米,多分布在湖南、山西等。
油姓:起源不详,但唐代就有人以油为姓,山西、山东、台湾等有分布。
酱姓:这个真少见,据说如今台湾还有姓酱的人。
醋姓:源出不详,陕西和四川有这姓。
茶姓:这个源出多头,其一,炎帝葬于茶陵,有这姓;其二,齐太公之后有茶氏;其三,明清时云南大理府保山县鲁掌土千总为茶氏,是彝族。如今云南、浙江等地有。
07
赤橙黄绿青蓝紫、东西南北还是姓
大家都知,颜色里的白、朱、碧等为姓氏,但彩虹色赤橙黄绿青蓝紫也是姓氏。
譬如,赤姓:是帝啻的老师赤松子的后代。
橙姓:得姓始祖是揭阳橙女。橙氏是一个古老的氏族群体。
黄姓:出自赢姓,陆终得后代,陆终受封于黄这个地方,子孙后代就以国为氏。
东西南北也一样,有史可循,都是姓氏。
08
叫错了的姜太公
战国之前,姓与氏都是贵族阶层专有的法权符号。氏用来别贵贱,姓用来别婚姻。于一整个大家族而言,宗族实在,姓族则虚,所以男子都要“称氏”,以表明自身血统;女子“称姓”,以防同行族群通婚。
而当时,男子很忌讳称姓,所以我们可称武王发、太子发,但“姬发”“姬昌”等是不符合规范的。
“姜太公”更是误称,他本叫吕尚,“吕”是他的氏,是他原先所处的封国名,也可以称他“师尚父”或“太师望”,这表示的是他的职位。
09
百家姓可不止百个
先秦时,古姓不过数十个,后来姓氏合一,也不过500个左右。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姓氏也增减变化不断,但总体是上涨的。
汉代王符《潜夫论·志氏姓》、应勋《风俗通·姓氏篇》各收姓氏500个;
唐代林宝《元和姓纂》收姓氏1404个;
宋代邓名士《古今姓氏辩证》收姓氏2101个,郑樵《通志·氏族略》收姓氏2288个,邵思《姓解》收姓氏2568个;
元代马端临《文献通考》收姓氏3766个;
明代凌迪知《万姓统谱》收姓氏3557个、王圻《续文献通考》收姓氏657个;
清代张澍《姓氏五书》收姓氏5129个。
2010年,袁义达、邱家儒所著《中国姓氏大辞典》,收录了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绝大多数汉字姓氏,数量达23813个。
单字姓6931个;复姓和双字姓9012个;三字姓4850个;四字姓2276个;五字姓541个;六字姓142个;七字姓39个;八字姓14个;九字姓7个。
很好奇,九字姓到底是啥,然后查了下,原来是:乌朗汉吉尔莫吉尔敏(蒙古族)
10
最长的姓氏
你以为九字姓就最长了吗?想多啦。还有10字姓、11字姓、12字姓、13字姓。
而目前已知中国最长的姓是:十七字姓,鲁纳娄于古母遮熟多吐母苦啊德补啊喜(彝族),绝无仅有,只有这一个。
11
姓氏万花筒
以天体气象为姓:天、日、月、星、风、云、雷、虹、霞、雪、霜、露、冰。
以地形地貌为姓:地、山、沙、野、岛、岸、坡、岭、江、河、洋、渠、泉、池、湖、海。
以人体器官为姓:头、耳、口、眼、鼻、舌、齿、眉、发、足、身、骨、心、胆、皮。
以家禽动物为姓:马、牛、羊、狗、猪、鸭、鹅、虎、熊、龙、蛇、鹿、猫、虫、鱼、鸟、雀、鸽、象。
以植物花卉为姓:桃、李、杨、柳、松、柏、桐、梅、兰、竹、菊、荷、花、果、叶、根。
以亲属称谓为姓:父、母、兄、弟、叔、伯、公、婆、姑、舅、娘、姥、哥、姐、夫、儿。
以文教器具为姓:笔、墨、纸、砚、琴、棋、书、画、印、扇、鼓、管、萧、笙、号。
以军队编制为姓:军、师、旅、团、排、班、帅、将、校、尉、兵、卒、家。
以时空方位为姓:春、秋、夏、冬、晨、午、晚、夜、东、南、西、北、上、下、左、右。
以天干地支为姓:甲、乙、丙、丁、子、丑、寅、卯、辰、午、未、申、酉、戌、亥。
以数字符号为姓: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兆。
以各处地名为姓:东阳、长兴(浙江)、涂山、缙云(重庆)、长沙(湖南)、唐山、邯郸(河北),当涂(安徽)、陈留、华阳、会稽(古地名)。
以诸种色彩为姓:朱、赤、橙、黄、绿、青、蓝、紫、黑、白、灰、褐、乌。
以朝代名称为姓:夏、商、周、秦、汉、魏、蜀、吴、晋、隋、唐、宋、金、元、明、清。
12
中国人口前十大姓氏
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知目前人数最多的十大姓氏,按顺序排列如下:
李、王、张、刘、陈、杨、赵、黄、周、吴。
记得,班固在《白虎通》说:“人所以有姓者何?所以崇恩爱、厚亲亲、远禽兽、别婚姻也。”
姓氏于中国人而言,恰如一湾源泉,从涓涓细流到大江大河,历经数千年的岁月变迁,不曾停歇,流淌至今。
她刻进华夏儿女的血脉,成为生生世世都不变的印记。
只有在先秦时期,姓和氏才有比较明显的区别,在秦汉以后,中国的姓和氏已经混合在了一起,就连太史公的《史记》中对于姓氏的记载也是混淆的,在民间人们或是以?姓?为姓,或是以?氏?为姓,两者可以说是合二为一了。至于它们在先秦时期的区别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起源不同
据考证,姓的起源要远早于氏。姓来源于我国上古时期的母系氏族社会,那时候人们因为血缘关系连接在一起组成一个部落。每个部落都有自己的图腾,人们为了区分不同部落的人所以就以图腾为姓,再加上当时人们都跟随母姓,所以我们可以看见最早的那批名字都带有女字旁。
氏其实是从姓里面慢慢演变出来的,部落的人变多之后,为了方便管理,就会要有一部分人搬出去。所以这些部落也就慢慢地有了一些支脉,而这些支脉为了相互区分所以就创造出了氏。
2、作用不同
古人在很早之前就知道近亲结婚会带来很严重的后果,在《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就出现过这样一句话:?男女同姓,其生不蕃?。所以早期的姓有防止近亲之间结婚的作用。姓在古代代表的就是不同的血缘。?
氏的作用比姓要复杂得多,最早的时候它是用来区分各个分出去的支脉。到了后来氏则变成了可以用来区分贵贱,顾炎武的《原姓》中写道?氏一传而可变,姓千万年而不变?,这就说明氏是随着家族地位的改变而改变的,一般来说在先秦时期只有贵族才能够拥有氏,而那些平民只能是有名无氏。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