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和肯定的重要性
鼓励倡导个性解放,是人文精神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渗透,体现了学生和老师人格尊严上的平等。要求教师要看到每个学生都有追求进步、积极向上的倾向,都有聪明、好学、向善的一面。肯定他们的每一次进步,自然而然就会善于发现学生的每个闪光点,欣赏他们的价值,从而树立起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学生长期生活在和谐、温暖、相互信任、相互赞美的氛围中,就能养成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就能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去学习新知识、探索新方法、研究新问题。只要能让鼓励发挥它的力量,就不仅能使课堂充满活力,而且还使学生的人生充满信心,终生受益。
鼓励学生的个性,学生会感到一种满足,会全面地审视自己,会意识到自己也有所不足,同时,也能接受别人的意见,产生逐渐完善自己的愿望。有一个叫李学艺的同学,文化成绩不是很好,课堂上特别好动,我找他谈过好几次,可没过多久,他又犯了。记得那是秋季开学初的一天,我第一次领同学们到校园里去画风景,我在巡回指导时,发现李学艺同学既没有吵闹,也没有去影响别人,而是埋头画画,一脸的专注,于是,我走近一看,呀!他的画与众不同,其他同学都用了蓝色去画天空,唯独他用了很多种色彩,看上去一点也不单调,非常漂亮。于是,我问他:“为什么你把天空画的五颜六色呢?”他愣了一下,有些惊讶地看着我,然后紧张地说:“我认为天空不应该是单一的色彩,阳光也是有色彩的。”接着,又埋头画起来。于是,我摸摸他的脑袋,微笑着看着他,很友好、很肯定地说:“我觉得你画得很很有个性,很漂亮,与众不同!”他手中的笔停了一下,偷偷看了我一眼说“我很喜欢画画。” 接着,我把他的画拿到前面展示给同学们看,并鼓励了他的想法。当同学们也对此发出赞叹,并将惊讶的目光投向他时,我发现他眼中闪出从未有过的光芒!同学们继续作画时,我又走到他身边,俯下身,轻轻地说:“你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画又画得那么好,如果学习上态度再认真些,那你肯定会是一名优秀的学生。”他不好意思地点了点头。后来,我欣喜地发现,我讲课时,他听得很认真,还积极开动脑筋,大胆举手发言。不管他回答得是否完整,我都会面带微笑,耐心地倾听,对满意之处,表示赞赏;对有错误的地方,及时加以引导。从此,课堂上,时常能看到他开心的笑脸和专注的眼神。
良好的个性是孩子们的闪光点。我们教师要善于捕捉孩子的闪光点,及时地给予鼓励,树立他们的信心,从而发挥其内在的潜能。
请不要吝啬鼓励,因为鼓励是春风,它使人温馨和感激;请不要小看鼓励,因为鼓励是火种,它可以点燃心中的憧憬与希望。作为—名教师,如能时时以饱满的精神、欣赏的眼光、鼓励的话语对待学生,必能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最后,由衷地希望我们的老师在工作中及时有效地发挥鼓励的作用。
辨析:“鼓励”多用于褒义,如鼓励创造发明,鼓励上进。
“鼓舞”褒义词,如鼓舞人心,鼓舞士气。它还指兴奋,如形势令人鼓舞。
“激励”对象多是将士、学生、工人等,如激励学生学习。
“勉励”着重于督促、劝勉,使人受到鼓励,如勉励子女认真工作,勉励战士,勉励学生,勉励同志,互相勉励等。
1鼓励基本解释
鼓动激励,勉人向上
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回忆我的母亲》
引证解释
1、亦作“ 鼓厉 ”:.激发;勉励。
清刘献廷《广阳杂记》卷五:“臣惟亲列行伍,鼓厉官兵,水陆督战。” 清黄六鸿《福惠全书·钱谷·户头总催说》:“分别奖赏,以鼓励其馀。”梁启超《论湖南应办之事》:“乃从而摩激其热力,鼓厉其忠愤。”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九章:“ 万人敌 受此鼓励,倍加勇猛。”
2、指振作精神。
2鼓舞
1、基本解释
鼓动;激发。
小米加步枪的延安精神永远鼓舞我们战胜一切困难。--《小米的回忆》[1]?
2、引证解释
1、击鼓跳舞。
①《晏子春秋·外篇下一》:“今孔丘盛声乐以侈世,饰弦歌鼓舞以聚徒。”
②汉?应劭《序》:“故言语歌讴异声,鼓舞动作殊形,或直或邪,或善或*也。”
2.古时常用以祭神。
①《史记·孝武本纪》:“民间祠尚有鼓舞之乐,今郊祠而无乐,岂称乎?”
②《南史·后妃传下·后主张贵妃》:“置*祀於宫中,聚诸女巫使之鼓舞。”
③宋?苏轼《顷年杨康功使高丽还奏乞立海神庙于板桥次韵答之》:“谈笑出奇伟,鼓舞南海神。”
3.手足舞动。表示欢欣。
①《孔子家语·辨政》:“天将大雨,商羊鼓舞。”
②三国 魏?嵇康《声无哀乐论》:“此为心悲者,虽谈笑鼓舞,情欢者,虽拊膺咨嗟,犹不能御外形以自匿,诳察者於疑似也。”
③宋 苏轼《奏户部拘收度牒状》:“吏民鼓舞,歌咏圣泽。”
④元?萨都剌《将至太平驿即兴》诗:“上滩泊处无十里,舟人鼓舞家家喜。”
⑤茅盾《追求》一:“有多少件事使人欢欣鼓舞,有多少件事使人痛哭流涕。”
4.古代杂舞的一种。
《淮南子·修务训》:“今鼓舞者,绕身若环,曾挠摩地,扶旋猗那,动容转曲,便媚拟神。”
5.激发;激励。
①明?宋濂《元故婺州路儒学教授季公墓铭》:“设课试法,以待后进,鼓舞激励,唯恐有懈怠。”
②巴金《灭亡》第七章:“‘妹,你就唱一个罢,’李冷在旁鼓舞道,众人也怂恿她唱。”
6.古代臣子朝见皇帝时的一种礼仪。
①唐?元稹《贺圣体平复御紫宸殿受朝贺表》:“臣以守符外郡,不获称庆明庭,空怀鼓舞之心,有阻赓歌之末,无任跳跃欢欣瞻望徘徊之至。”
②宋?司马光《论西夏札子》:“况其人类,岂得不鼓舞抃蹈,世世臣服者乎!”
③元 无名氏《隽永录·来岁状元赋》:“二子素聪警,各尽记其赋,亟写于书帙后,无一字忘。相与拜赐鼓舞而去。”
7.舞动;转动。
①唐?卢纶《陈翃郎中北亭送侯钊侍御赋得带冰流歌》:“撇捩寒鱼上复沉,羣鹅鼓舞扬清音。”
②宋 苏轼《快哉此风赋》:“寥寥南郭,怒号於万窍;飒飒东海,鼓舞於四维。”
③清?俞正燮《癸巳类稿·书武城家乘后》:“?太史公?自鼓舞其笔,不为实据。”
8.振作。
①宋?杨万里《袁和仲通鉴本末序》:“今读子袁子此书,如生乎其时,亲见乎其事,使人喜,使人悲,使人鼓舞。”
②明?张居正《请申旧章饬学政以振兴人才疏》:“精力既倦於鼓舞,学行又歉於模范。”
③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七回:“这是一件正经大事,大家鼓舞起来,别你谦我让的。”
9.指振兴。
①清?侯方域《南省试策五》:“无以鼓舞天下之学,而徒欲振起乎天下之文,是逐之於其末也。”
②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十回:“咱们的诗社散了一年,也没有一个人作兴作兴;如今正是初春时节,万物更新,正该鼓舞另立起来才好。”
10.煽动。
①《资治通鉴·后晋齐王天福八年》“延寿信之”
②元?胡三省?注:“赵延寿为契丹主愚弄鼓舞,至死不悟,嗜欲深者天机浅也。”
③《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五:“我当然实是不知稼穑,被人鼓舞,朝歌暮乐,耗了家私。
3激励?[ jī lì ]?
1、详细释义
激发鼓励。
《六韬·王翼》:“主扬威武,激励三军。”《英烈传》第十四回:“ 太祖 又说:‘此举非独崇奖 常将军 ,正以激励诸将。’” 杨朔 《潼关之夜》:“她的丈夫几次激励她说:‘勇敢点吧!你该作大众的母亲,不要作一个小孩的母亲。’”
犹斥责。
《后汉书·袁安传》:“司徒 桓虞 改议从 安 。太尉 郑弘 、司空 第五伦 皆恨之。 弘 因大言激励 虞 曰:‘诸言当还生口者,皆为不忠。’”
4勉励基本解释
鼓励或鼓舞
勉励学生努力学习。
一般用在长辈对晚辈的鼓励
例句
他常常勉励自己要努力学习,长大报效祖国。
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五课《詹天佑》
他勉励自己要工作,工作,再工作!——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课《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引证详解
1、劝勉鼓励。
①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传曰:‘刑不上大夫。’此言士节不可不勉励也。”
②唐柳宗元《寄许京兆孟容书》:“懃懃勉励,唯以中正信义为志,以兴 尧 、 舜 、孔子之道,利安元元为务。”
③《老残游记》第八回:“却说那日 东造 到府署禀辞,与 玉公 见面,无非勉励些‘治乱世用重刑’的话头。”
④瞿秋白《饿乡纪程》三:“ 纯哥 亦就不说什么,勉励我到俄国后研究学问,不要半途而辍。”[2]?
2、尽力;努力。
①《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其一》: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②《太平广记》卷七一引《玄门灵妙记·窦玄德》:“公衔命既重,勉励为作。法之效验,未敢悬知。”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