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古文经学
经学中研究古文经籍的学术流派。与“今文经学”相对。古文经,指用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前的儒家经书。始皇焚书期间,民间儒生将一些古文经书埋藏起来,至汉代前期,相继发现,如景帝时,河间献王以重金在民间征集所得古文经书,以及武帝时鲁恭王从孔子故宅壁间所发现的古文经籍。诸王等先后献给朝廷,藏于秘府。今文经,则指汉初由老儒背诵,口耳相传的经文与解释,由弟子用当时的隶书(今文)记录下来的经典。至哀帝时,刘歆领校秘书,发现古文经不但文字与当时立于学官的博士本有异,而且有的博士本定为今文经。他指责今文经为秦代焚书之余,残阙不全。基于此,刘歆请立古文经《毛诗》、《左传》、逸《礼》于学官。因遭到太常博士群起反对,刘歆离开京都。西汉末,王莽欲篡权,提出“王田”的主张,要将土地收归国有,利用《周礼》关于井田制的说法,以为现论依据。《周礼》属古文经,古文经学地位因得以提高。平帝时,立五个古文博士,以与今文经学对抗。东汉初,刘秀利用谶语巩固政权,即位后,倡今文,废古文。谶纬之风影响了东汉经学的今古两派。中叶以后,古文经学压倒今文经学,著名古文经学大师如大卫宏、贾逵、马融、许慎等,以学术取高官。或有门弟子几千人,势力极盛。古文经学斥责今文经学附会谶纬的妖妄,强调文字训诂对于治经的重要性。为了准确解释儒家经书,古文经学者对文字、音韵、训诂作了精深的研究,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学术观点,撰为著述,如齐歆认为“六书”是汉字造字的基本法则,扬雄著《方言》,许慎著《说文解字》等,皆有相当程度的科学性,至今仍为理解古代文化典籍的钥匙,受到学者的重视。至东汉末,儒学大师郑玄以古文经学为宗,兼采今文之说,综合两派,遍注群经,成为汉代经学的集大成者。唐代,太宗诏使国子祭酒孔颖达统一异说纷纭的南北经说,撰定《五经正义》一百八十卷,使明经取学者屏弃今古文的门户之见,自出亲意,宋人抛开旧注,直接往经文中寻求义理,敢于怀疑和独立思考,遂成为“宋学”。明代经学衰弱,少有建树。直至清代,乾嘉学者所用方法,称为“汉学”、“朴学”,无论吴派、皖派、扬州学派,皆与古文经学为近。惟常州学派上承汉代的今文经学,依据《公羊传》及董仲舒、何休等人著作,借阐发孔子“微言大义”表达自己的历史哲学和政治态度,影响及于龚自珍、魏源、康有为等思想家。古人以后,经学今古文之争遂告结束。然作为不同的治学方法与对待古代思想文化典籍的不同态度,古文经学与今文经学的影响并未结束。
两汉经学有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之分。历经秦火战乱,汉初儒家经典大都无先秦旧本。今文经指汉初由儒生口传,并用当时流行的隶书记录下来的经籍。古文经指汉代前期从民间征集或孔子故宅壁间所发现的用先秦古
籀文字写成的经籍。
今文经学认为六经皆孔子所作,视孔子为托古改制的“素王”;注重阐发经文的“微言大义”,主张通经致用;以董仲舒、何休等为代表,最重《春秋公羊传》。而古文经学崇奉周公,视孔子为“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先师;偏重训诂,与现实政治问题联系较弱;以刘歆、贾逵等为代表,最重《周礼》。
汉武帝所立五经博士皆为今文经学,今文经学长期垄断汉代官学。后今文经学逐渐陷入了僵化和烦琐,且又与谶纬结合,流于妄诞,西汉后期见衰。同时,古文经学却不断发展壮大,王莽当政时一度得立学官,东汉后期逐成压倒今文经学之势。
迨汉末,古文经学家马融、郑玄兼采今、古文之说,今、古文之争遂息。至清代,今、古文经学之争再起,古文经学的治学路数为乾嘉学派和章太炎等所发扬,今文经学则为常州学派所复兴,并最终成为康有为推动变法维新的理论依据。
在司马迁时代,整个思想界还是一片朦胧的认识,司马迁本人也没有直接提出“史学”的概念。但是,在司马谈和司马迁的头脑中,早已孕育成熟了一个完整的、系统的史学思想体系,并且父子两代都在实践中身体力行。司马谈为此耗尽了一生,司马迁继承父志为太史令,接力修史。当太初历颁布之时,汉兴已历百年,封建国家出现了空前的统一,封禅改历,举国欢庆。这年司马迁四十二岁。他在激动之中,深感修史责任重大,岁月蹉跎,一种紧迫感也在催促自己要奋力写作。这时司马迁再次想到了父亲的遗言:“先人有言:‘自周公卒五百岁而有孔子,孔子卒后至于今五百岁,有能绍明世,正《易传》,继《春秋》,本《诗》《书》《礼》《乐》之际。’意在斯乎,意在斯乎!小子何敢让焉。”先人,即指父亲司马谈。司马谈认为周公卒后五百年而有孔子,孔子卒后至于今,应该有人继承孔子,宣扬清明盛世的教化,依据《诗》《书》《礼》《乐》来衡量一切。他发凡起例,功业未就而与世长辞。如今这副担子落在了司马迁的肩上,司马迁要实现父亲的遗愿而不敢推辞。司马迁也耗尽了一生,最终完成了《史记》,并将《史记》的主题升华为“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言”即议论、理想和主张。“成一家之言”,就是要独创一个思想体系,具有划时代的内容,能启迪后人,影响社会。“成一家之言”,是司马迁在历史学上的一个首创。这表明,司马迁作史,并不是历史资料的汇抄和事实的堆积,而是要阐明自己的思想和理想,这就把历史记述与历史研究融合起来,从而写出了具有理论体系的真正的历史著作,也开创了史学研究的先河。司马迁自觉述史的创造,既为士大夫开辟了一条治史做学问的新路,同时也使史学研究从经学附庸中脱颖而出,引起了统治者的高度重视。班彪即“专心史籍之间”,撰写《史记后传》。其子班固继承父业,潜精研思,改《史记后传》为独立的断代史书《汉书》。班固初为私撰,惊动朝廷,汉明帝批准,班固名正言顺奉诏修史,这正是士大夫受《史记》影响热衷治史,而统治者亦重视治史的例证。《汉书》问世,被目为五经之亚。从此史学“正统”地位确立,治史成为统治者的行政要务,也是士大夫的学问大端。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