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春秋战国怎么区分?

一语惊醒梦中人1年前 (2023-12-23)阅读数 7#综合百科
文章标签春秋战国

问题一:春秋和战国怎么区分 春秋指鲁国史官把当时各国报导的重大事件,按年、季、月、日记录下来,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季记录,简括起来就把这部编年史名为“春秋”。孔子依据鲁国史官所编《春秋》加以整理修订,成为儒家经典之一。《春秋》记录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襄公十四年(前481年)共242年的大事。由于它所记历史事实的起止年代,大体上与一个客观的历史发展时期相当,所以历代史学家便把《春秋》这个书名作为这个历史时期的名称。为浮叙事方便,春秋时期开始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周平王东迁东周开始的一年,止于公元前476年(周敬王四十四年)战国前夕,总共295年。

春秋以后,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大诸侯国连年战争,当时人们就称呼这七大诸侯国为“战国”。《战国策?燕策一》载苏秦的弟弟苏代说:“凡天下之战国七,而燕处弱焉。”可见当时七大诸侯国都有战国的称呼。到西汉初年,“战国”这个名词的含义还没有变化。到西汉末年刘向编辑《战国策》一书时,才开始把“战国”作为特定的历史时期的名称。战国时期开始于公元前475年(周元王元年)《史记》的《六国年表》开始的一年,止于公元前221年(秦王政二十六年)秦灭齐统一六国的一年,共255年。

问题二:春秋和战国时代是怎么划分的 春秋战国分为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其分水岭是在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灭掉智氏,瓜分晋国为标志。

春秋时期,简称春秋,指前770年-前476年,是属于东周的一个时期。春秋时代周王的势力减弱,诸侯群雄纷争,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另一说认为春秋五霸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战国时期简称战国,指公元前475年~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东周后期至秦统一中原前,各国混战不休,故被后世称之为战国。战国一名取自于西汉刘向所编注的《战国策》。

问题三:春秋,战国两个名称的来历,它们之间是怎样划分的 春秋是因为孔子作春秋,战国是因为战国策这本书,在战国策之前,战国指的是当时的七大诸侯国,春秋战国的分界在bc476也有另外的说法,在bc453韩赵魏灭智,或者是bc403三家分晋。分界的主要事件就是三家分晋,田氏代齐

问题四:我国古代“春秋”与“战国”两个时期是怎么划分的? 三家分晋是关键。之前是春秋五霸,之后是战国七雄。

三家分晋把春秋五霸变成了战国七雄!

其实本来魏国统一中国是最好的了,可惜文惠君当了国王后骄傲自大,手下能干的将领内斗,优秀的儿子又骄傲,直接导致东败于齐国西败于秦国,被两大帝国击败后又被韩赵偷袭,最后彻底没落了!当然大巫嬴政时期魏国的信陵君又光辉了一把,也就仅此而已了!

中国历史一个阴险二字啊,总之春秋战国就以三家分晋为标志划分的。

问题五:春秋战国是怎么划分的 春秋战国分为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

春秋时期,简称春秋,指前770年-前476年,是属于东周的一个时期。

战国时期简称战国,指公元前475年~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东周的一段时期(秦统一中原前),各国混战不休,故被后世称之为“战国”。

名字由来

春秋战国来源于春秋和战国两部分,在中国上古时期,春季和秋季是诸侯朝觐王室的时节。另外,春秋在古代也代表一年四季。而史书记载的都是一年四季中发生的大事,因此“春秋”是史书的统称。而鲁国史书的正式名称就是《春秋》。传统上认为《春秋》是孔子的作品,也有人认为是鲁国史官的集体作品。据台湾著名学者南怀瑾的解释,春秋意指春去秋来,以编年体形式记录史实。

而战国的来源是《战国策》,是国别体的史书,作者是西汉的刘向。

春秋五霸

春秋五霸是指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这五个人。

启示

春秋战国时代历时500余年,其间战争此起彼伏,风云人物层出不穷,局势跌宕变幻。战场上的兵戎相见,军营中的运筹帷幄,外交场合的谋略交锋,给我们留下了大量耳熟能详的历史典故。

在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的历史舞台:不管是出身尊贵还是落魄士者,不管是出身名门还是贩夫走卒,不管是白发苍苍还是稚龄童子,只要有才干,有想法,都能封候拜相得到重用一展才华。苏秦、张仪、管仲、范雎都是平民出身,老的更有百里奚,少有天才甘罗十二岁拜相。

改革与争霸战争并存,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显著社会状况。可以说,春秋每一位霸主的出现都是改革的结果,战国七雄之所以能并踞中华大地,也是不断革新的结果。原因是,称霸战争需要以政治经济作为后盾,进行改革是迅速提升诸侯国实力的必要手段。从春秋到战国,是改革接着改革,战争连着战争,在改革中国家强盛,在战争中国力受创。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就是在这种状况下发展进步的。

问题六:东周和春秋战国有什么区别? 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阶段 东周时期中央集权日渐削弱 春秋时期各地方权力扩大 到了战国时期演变成诸侯混战

问题七:春秋战国是怎么划分的啊 春秋战国分为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

春秋时期,简称春秋,指前770年-前476年,是属于东周的一个时期。

战国时期简称战国,指公元前475年~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东周的一段时期(秦统一中原前),各国混战不休,故被后世称之为“战国”。

问题八:春秋和战国怎么区分 春秋指鲁国史官把当时各国报导的重大事件,按年、季、月、日记录下来,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季记录,简括起来就把这部编年史名为“春秋”。孔子依据鲁国史官所编《春秋》加以整理修订,成为儒家经典之一。《春秋》记录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襄公十四年(前481年)共242年的大事。由于它所记历史事实的起止年代,大体上与一个客观的历史发展时期相当,所以历代史学家便把《春秋》这个书名作为这个历史时期的名称。为浮叙事方便,春秋时期开始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周平王东迁东周开始的一年,止于公元前476年(周敬王四十四年)战国前夕,总共295年。

春秋以后,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大诸侯国连年战争,当时人们就称呼这七大诸侯国为“战国”。《战国策?燕策一》载苏秦的弟弟苏代说:“凡天下之战国七,而燕处弱焉。”可见当时七大诸侯国都有战国的称呼。到西汉初年,“战国”这个名词的含义还没有变化。到西汉末年刘向编辑《战国策》一书时,才开始把“战国”作为特定的历史时期的名称。战国时期开始于公元前475年(周元王元年)《史记》的《六国年表》开始的一年,止于公元前221年(秦王政二十六年)秦灭齐统一六国的一年,共255年。

问题九:春秋与战国怎么划分 关于春秋战国的分界及战国的起始时间,不外乎下列几种说法:

1.公元前475年或476年,即周元王元年,这是主流观点;

2.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二十三年,《资治通鉴》纪事始于此年;

3.公元前481年或公元前468年,《春秋》纪事终结于鲁哀公14年(前481年),《左传》纪事终结于周贞王元年(前468年)。

上述说法可归为三类:

第一类,按传统的以某个帝王(天子)即位的时间作为朝代或时代的开始,关于周元王的前一个王周敬王在位时间,由于左传和史记有出入,故出现两种说法。

第二类,按战国七雄实际形成的时间开始,公元前403年,韩赵魏瓜分晋国,并得到周天子的承认成为诸侯国。

春秋战国怎么区分?

第三类,以春秋来标志战国,也就是说春秋时代结束后,战国时代就开始了。这就涉及到一个怎样定义春秋时代的问题,有人认为孔子《春秋》绝笔的鲁哀公14年(前481年)为春秋战国的分界,又有人认为应以左氏春秋的纪事终结年(前468年)作为战国的开始。

而我认为,上述说法,除第二类外,都是以孔子及其作品的年代作为参考来划分春秋战国时代的,而且第二类时代的划分虽然在孔子之后几十年,但也与孔子有一定的关系,正因为孔子死后缺少有影响的史家对“非礼”之事进行文诛笔伐,才使得诸侯国之间非正义的兼并与瓜分变得更加肆无忌惮,这就说明了孔子作为伟大的思想家,对时代的影响作用。与其用孔子的作品来划分春秋战国时代,不如以孔子本人来标志那个时代,也就是说,孔子的死(公元前479年),标志着春秋时代的结束,虽然与公元前481年只差两年,但意义不尽相同,这样更加突出了孔子划时代的作用。

公元前475年,是郭沫若所持的观点,故大部分教科书依照这种观点;

公元前476年,是翦伯赞所持的观点,《辞海》也支持这种观点;

公元前403年,是范文澜《中国通史》的观点;

公元前481年,是吕祖谦《大事记》的观点;

公元前468年,是林春溥《战国纪年》的观点;

春秋和战国分界于公元前479年,是我的观点。我查阅了一下,从古到今,只有我一人持此观点。

“春秋”“战国”名称的来历

鲁国史官把当时各国报导的重大事件,按年、季、月、日记录下来,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季记录,简括起来就把这部编年史名为“春秋”。孔子依据鲁国史官所编《春秋》加以整理修订,成为儒家经典之一。《春秋》记录了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共242年的大事。由于它所记历史事实的起止年代,大体上与一个客观的历史发展时期相当,所以历代史学家便把《春秋》这个书名作为这个历史时期的名称。为了叙事方便,春秋时期开始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周平王东迁东周开始的一年,止于公元前476年(周敬王四十四年)战国前夕,总共295年。

春秋以后,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大诸侯国连年战争,当时人们就称呼这七大诸侯国为“战国”。《战国策?燕策一》载苏秦的弟弟苏代说:“凡天下之战国七,而燕处弱焉。”可见当时七大诸侯国都有战国的称呼。到西汉初年,“战国”这个名词的含义还没有变化。到西汉末年刘向编辑《战国策》一书时,才开始把“战国”作为特定的历史时期的名称。战国时期开始于公元前475年(周元王元年)《史记》的《六国年表》开始的一年,止于公元前221年(秦王政二十六年)秦灭齐统一六国的...>>

问题十:春秋和战国时代是怎么划分的 春秋战国分为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其分水岭是在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灭掉智氏,瓜分晋国为标志。

春秋时期,简称春秋,指前770年-前476年,是属于东周的一个时期。春秋时代周王的势力减弱,诸侯群雄纷争,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另一说认为春秋五霸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战国时期简称战国,指公元前475年~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东周后期至秦统一中原前,各国混战不休,故被后世称之为战国。战国一名取自于西汉刘向所编注的《战国策》。

如果要读懂《春秋》,必读《左传》、《公羊传》和《榖梁传》,因为《春秋》是经,而《左传》、《公羊传》和《榖梁传》则是解释《春秋》的三部不同的书,简称三传。在三传中,又以《左传》的内容最为丰富,规模最为宏大;而《公羊传》和《榖梁传》则是站在不同的角度解释《春秋》,其特点重在释经。而所谓的释经,就是研究《春秋》的用词、造句,探求经文中隐含的“微言大义”,以及探寻孔子在编撰《春秋》时的思想感情。

建议你读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历代名著丛书》中的《春秋左传全译》、《春秋公羊传全译》、《春秋榖梁传全译》。该丛书属于国家“八五”归划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