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骑楼需要什么材料?
位列中国“江南三大名楼”之首的黄鹤楼,巍峨耸立于武昌蛇山,享有“天下绝景”的盛誉。相传它始建于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原本是三国时期孙权所筑的一座军事了望台,南朝时即成为游览之地。至唐永泰元年(公元765年)黄鹤楼已具规模,并发展成为登临观赏的风景楼。历代文人墨客到此游览,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然而兵火频繁,黄鹤楼屡建屡废。据不完全统计,历史上黄鹤楼先后修建30余次,南北朝、唐、宋、元均有重建,明、清两朝又七度兴工重建。最后一座“清楼”建于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毁于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此后近百年未曾重修。古黄鹤楼“凡三层,计高9丈2尺,加铜顶7尺,共成九九之数”。原址在湖北武昌蛇山黄鹤矶头,1957年建长江大桥武昌引桥时,占用了黄鹤楼旧址,如今重建的黄鹤楼在距旧址约1千米左右的蛇山峰岭上。1981年10月,黄鹤楼重修工程破土开工,1985年6月落成,主楼以清同治楼为蓝本,但更高大雄伟。自古以来,“楼以文传”或“楼以人传”,黄鹤楼已成为湖北的标志。
至于何以命名,历来说法不一。
一.以神话传说命名(大致都是因仙人乘鹤过此而得名)
由于我国从未发现过黄鹤,加之历代帝王都以**为尊,在人们的心目中,黄鹤必定是仙人所乘之鹤,黄鹤楼不由得被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这是千百年来为人们传颂不衰的崔颢咏黄鹤楼的名句。所谓“昔人已乘黄鹤去”中的“昔人”,何许人也?这位仙人,究竟是何人,惹得历朝历代的好事者多方求证。《列仙全传》中点名道姓,此人乃费玮,《南齐书》中又说是“仙人子安乘黄皓过此上也”,《太平寰宇记》引《图经》更确指为费文袆(《三国志蜀传》中有一位名叫费祎的人,字文伟,是乃三国蜀将,云“昔费祎登仙,尝驾黄鹤还憩于此,遂以名楼。”),至南朝梁代则《述异记》中认为“驾鹤之官,乃荀叔伟而非费文玮”,明清以来,又认为是吕洞宾。此外据《极恩录》记载,黄鹤楼原为辛氏开设的酒店,一道士为了感谢他千杯之恩,临行前在壁上画了一只鹤,告之它能下来起舞助兴。从此宾客盈门,生意兴隆。过了十年,道士复来,取笛吹奏,道士跨上黄鹤直上云天。辛氏为纪念这位帮他致富的仙翁,便在其地起楼,取名“黄鹤楼”。 其实,这都是一种传说,一种附会。世上绝没有画鹤起舞,乘鹤登仙的事。不过,也有人考证,伴随着距今1500年前道教在武汉地区的流传,武汉民间便开始把凤图腾演化为那只虚无的黄鹤,并把它视作道人(仙人)的化身,看作“得道成仙”的前兆。鹤兮归来,仙人引路,必兆吉祥也。
二.以地命名(大多趋向于因山而名)
蛇山原名黄鹄山,山下有黄鹄湾。陆游在《入蜀记》中提到黄鹄山的形状“缭绕如伏蛇”,这可能是有关黄鹄山形状的最早文字记载。而黄鹤楼所在之黄鹄山的黄鹄矶古时候是天鹅栖息之地,天鹅又名鹄,鹄则是凤的衍生物。《史记·陈涉世家》索隐说“鸿鹄是一鸟,若凤凰然”,指明鸿鹄像凤凰。古汉语中鹄与鹤两字相通,陆机《诗疏》有云:“黄鹤,古人常言之,鹄即鹤音之转。”最早提到黄鹤楼这一建筑是南北朝时萧子显所撰的《南齐书》云:黄鹤楼在黄鹄矶上,似与黄鹤无涉。稍后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志》记载:“吴黄武二年(223年)城江夏山以安屯成,其城西临大江,西南角因矾为楼,故名黄鹤楼。”其实,黄鹤楼起始,只是一个军事哨所。盖最初当为守军了望楼即军事了望台,因建在黄鹄矶上,原名似应为“黄鹄楼”,后来转为黄鹤楼,并最终演化为中国名楼之冠。1985年新建的黄鹤楼第二层,就有两幅壁画,一幅为《孙权筑城》,另一幅为《周瑜设宴》,复现了上面所述的史实和传说中的故事。
三.以“图腾”命名
作为华夏文明南支的楚文化,一个最显著的特征即凤翥文明。湖北属楚,民间向有尊凤崇鸟的历史,凤又日渐演化为九凤、九头凤、九头鸟、黄鹄、黄鹤等,尤其是黄鹤与九头鸟,最终衍生为武汉民间的两大图腾。而由凤—黄鹄—黄鹤所衍生物化的那座千古黄鹤名楼甚至已经成为武汉的标志,乡愁的载体,情感的托物,灵魂的归宿。“白云黄鹤”也成为这座城市的一个代名词。
此外还有以人命名。据《礼部诗话》载有唐代诗人崔颢题黄鹤楼诗下的自注中说“黄鹤乃人名也”,不过却把“昔人已乘黄鹤去”改称“昔人已乘白云去”,似乎有“篡改”的嫌疑,进而推断崔氏自注之说为人所“妄造”。
相关链接
黄鹤楼由主楼、配亭、廊院组成,沿蛇山的走向,分布于三层宽广的平台之上。
一层
一座白色的大菩提佛塔,名为“胜象宝塔”(俗称'孔明灯'),用来供奉舍利和法物,它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了,是古黄鹤楼的历史见证,1955年建长江大桥时移建于此。
二层
为一座富丽堂皇的牌楼,匾额上写着“三楚一楼”,南北两边分别建有亭、轩、廊等建筑,一座5米多高的《黄鹤归来》铜雕鹤立中间。双鹤自远方飞还,栖落龟蛇背上,引颈四顾,翩然出尘,其造型古朴雄健,生动逼真。
三层
黄鹤楼巍然耸立在高高筑起的白石台基上。它由72根粗壮的朱色立柱,支撑起51米的高楼。大楼占地1200平方米,楼底层长宽各30米,顶层各18米,共有5层,呈宝塔形状。从台座到顶层,采用花岗岩和大理石铺垫,以钢筋混凝土仿木材料构成,既坚固牢实,又典雅古朴。与“清楼”相仿,每层有十二个翘角,周边呈曲尺形,宝塔干霄,重檐翼舒,四望如一,外廊回绕,可望可停,层层斗拱飞檐,飘逸若飞。楼四周上下有六十个翘角,上有屋脊“鱼尾”,下有角梁“龙头”,造型生动,凌空托出。角梁前端悬挂铜铸金色风铃一只,铃锤装有四面承风的风页。微风乍起,叮当作响,清脆悦耳。楼顶中央采用四方“攒尖顶”,四角各起一座“歇山顶”,中心顶像葫芦形的宝瓶,高约5米,与清楼宝顶相似。屋顶东西南北,各有一座骑楼,下面各悬大幅匾额一块。正面是当代书法家舒同书写的“黄鹤楼”三个贴金大字的匾额,长5.5米,宽2.7米,临江高悬,数里可辨,东面的“楚天极目”,南面的“南维高拱”,北面的“北斗平临”,一样大小,均出自名家之手。大楼的屋面,全部采用**琉璃瓦覆盖,楼前配有坊、厅、轩、廊,更衬托出主楼的庄严富丽,气势磅礴。
大楼的室内设计,采用建筑处理与壁、画、楹联相结合的办法,来加强并扩大艺术的表现力。
一楼
为一间高达10米的华丽的大厅,四个入口处的眉匾上分别有“气吞云楚”、“卷乾坤”、“势连衡岳”与“云横九派”的匾额。正厅前方是一幅“白云黄鹤”巨型陶瓷壁画。画中仙人跨鹤乘风而起,神态飘逸,口吹玉笛,俯视人间,似将离去,似将归来,下方绘有清代黄鹤楼,楼下人头攒动,有如送别,有如接风,天上人间,相互呼应,衬以白云缭绕,江水滔滔,让人融入这仙境之中。壁画前方高高立柱上有一副楹联:爽气西来,云雾扫开天地憾;大江东去,波涛洗尽古今愁。
二楼
正中大理石墙面上镌刻着一篇《黄鹤楼记》,纵观历史千年、横顾长江万里,人文倜傥,神话流传,江山形胜,情怀激荡,“游必于是,宴必于是。极长川之浩浩,见众山之累累。”在《黄鹤楼记》两旁就是那两幅壁画“孙权筑城”和“周瑜设宴”,表现黄鹤楼与武昌城的孪生关系和三国时代风流人物在黄鹤楼上风云际会的情景。
三楼
以“人文荟萃,风流千古”为主题,在大幅壁画上,再现了李白、崔颢、白居易、范成大等唐宋名人的形象。每位画像的身侧,又摘录了他们吟咏黄鹤楼的诗词佳句,图文并茂,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心领神会,古今一体。
四楼
为雅室,内悬名人书画,陈文房四宝,供有雅兴的游人吟诗作赋。
五楼
为黄鹤楼的顶层,是凭栏眺望的最佳之处。大厅四壁上,一幅以“江天浩瀚”为主题的组画,充分烘托出长江万里的壮丽景色,正中柱子上又是“清楼”的楹联一对:一楼萃三楚精神,云鹤俱空横笛在;二水汇百川支派,古今无尽大江流。?在黄鹤楼的东边,有一个白云阁,这是南边的制高点,是观赏黄鹤楼最好的地方。?
号称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原址在湖北武昌蛇山黄鹤矶头,原为辛氏开设的酒店,一道士为了感谢她千杯之恩,临行前在壁上画了一只鹤,告之它能下来起舞助兴。从此宾客盈门,生意兴隆。过了十年,道士复来,取笛吹奏,道士跨上黄鹤直上云天。辛氏为纪念这位帮她致富的仙翁,便在其地起楼,取名"黄鹤楼"。
黄鹤楼,中国历史上的三大名楼之一,一百年前被大火焚毁;1985年它又重新屹立在长江之滨。昔日的黄鹤楼有“天下绝景”之称,今日的黄鹤楼更雄伟、壮丽。据史料记载,黄鹤楼始建于三国。1700多年来,屡建屡毁,仅明清两代,就被毁7次,重建和维修了10次。有“国运昌则楼运盛”之说。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