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什么是耳轮耳廓

百变鹏仔11个月前 (12-23)阅读数 6#综合百科
文章标签外耳道外耳

耳轮:弯折的皮肤边缘,耳廓周围的软骨

解剖学中,耳由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构成。

外耳包括:

耳廓:耳廓具有聚集和反射波的作用。

外耳道:长约2.5-3.5CM由软骨部和骨部组成,软骨部约占其外1/3,外耳道有两处狭窄,一为骨部与软骨部交界处,另一为骨部距离鼓膜约0。5CM处,后者称外耳道峡,外耳道呈S形弯曲。外耳道皮下组织甚少,皮肤几与软骨膜和骨膜相贴,故当感染肿胀时易致神经末梢受压而引起剧痛,软骨部皮肤含有类似汗腺构造的耵聍腺能分泌耵聍,并富有毛囊和皮脂腺。

外耳道神经和血管:一为下颌神经的耳颞支,分布于外耳道等到的前半部,故当牙病等疼痛时可传至外耳道;一为迷走神经的耳支,分布于外耳道等的后半部,故当来刺激外耳道皮肤时可引起反射性咳嗽,另有来自颈丛的耳大神经和枕小神经,以及来自面神经和舌咽神经的分支。

中耳包括:

鼓室:鼓室为含气腔,位于鼓膜与内耳外侧壁之间。鼓室内有听骨、肌肉及韧带等,腔内均为粘膜所覆盖。鼓室外壁即为鼓膜。

咽鼓管:为沟通鼓室与鼻咽的管道,成人全长约35MM。外1/3为骨部内2/3为软骨部其内侧端的咽口位于鼻咽侧壁,适在下鼻甲后端的后下方成人咽鼓管的鼓室口约高于咽口2-2.5CM,小儿则接近水平,且管腔较短,内径较宽,故小儿的咽部感染较易经此管传入鼓室。

鼓窦

乳突

内耳包括:

前庭

什么是耳轮耳廓

半规管

耳蜗

内耳道

颅中窝

颞骨岩部

听觉和平衡觉的受器皆位于耳内,人耳可分外耳、中耳及内耳三部分

外耳包括耳壳和听管。人的耳壳不能转动,放在辨别声音的方向以及收集音波等方面,皆不若其他哺乳动物者有效(哺乳动物通常能转动耳壳以收集声音)。听管内有脂腺的分泌物,管壁内层有毛,两者皆可阻止异物入耳。

中耳与听管交界处有一薄膜,称为鼓膜,由外耳传来的音波,可以振动鼓膜。中耳为一小空腔,横越中耳腔有三块小骨,该三骨依序为槌骨、砧骨和镫骨,彼此前后衔接。由外耳传来的音波振动鼓膜后,便可经由该三小骨而向内耳传递。中耳腔内有空气,其下方有一耳咽管与咽腔相通,该管与咽腔相通处平时关闭,但在咀嚼或吞咽时便会打开,容空气进入中耳;以平衡鼓膜内外两侧的气压。耳咽管的关闭,可以阻断自己的声音由咽喉部直接经耳咽管进入耳,否则声音仓太大。假若病菌自耳咽管进入中耳,便会引起中耳炎。

内耳与中耳相接处亦有薄膜,中耳内的镫骨便与此薄膜相接。内耳为复杂而曲折的管道,故亦称此管道为迷路。该管道分耳蜗、前庭和三个半规管,管内充满淋巴。耳蜗和听觉有关,前庭和半规营则与平衡觉有关。耳蜗内有听觉受器,由中耳传来音波之振动,会振动耳蜗内的淋巴,于是刺激听觉受器而产生冲动,再出听神经传至大脑皮层而产生听觉。

三个半规管互相垂直,且位于三个不同的平面上,不论头部向任何方向转动,至少其中一个半规管会受淋巴振动的刺激而产生冲动,由听神经传到大脑,就会有头部转动的感觉,此即为平衡觉。人类习惯放在平面活动,假若身体上下移动时,例如在颠簸的海上航行,半规管受到不寻常的刺激,便有晕船的感觉。

前述的半规管是在头部转动时产生平衡觉,此为动的平衡觉;而前庭则在头部静止时产生头部位置的感觉,是为静的平衡觉,例如人若将头部朝下倒立,即刺激前庭,其冲动传到大脑,便会有头部位置和平时不同的感觉。

外耳主要有两大作用,放大声音的强度和声源定位。

1

放大声音强度

耳廓可以有方向性的收集外界的声音,例如一些动物的耳廓可以灵活的竖起并向四周转动。人的耳廓的运动功能已经退化,来自前面和侧面的声音可直接传入外耳道,但来自耳廓后面的声音,由于被耳廓遮挡而无法顺利进入外耳道。耳廓上的耳甲腔(耳解剖中提到过放助听器耳模的地方),对5.5kHz的纯音约有10dB的放大效果。同时,耳廓、外耳道和鼓膜三者共同构成一个共振腔,使传入的声音在这个共振腔中形成驻波,进而使不同频率的声音得到放大,2.5-5kHz的声音放大最为显著。

2

声源定位

当我们闭上眼睛,也能够听到声音是从哪个方向传来的,这样的生理功能称为声源定位。声源定位的基础是外界的声音到达两耳上的强度差和时间差不同,外耳在其中起到一定的作用,当然也需要内耳听觉中枢的共同参与才能实现声源定位。

在水平面上(前后左右),我们的耳蜗可以精密的探测到声音传播到两耳所需时间以及强度上的微小差异,从而将这种差异编码到听神经,告诉大脑声源的方向。频率小于2kHz的低频声主要靠时间差这一线索来定位;而频率大于2kHz的高频声由于波长较短,绕过头颅时衰减较大,两耳间强度差异更容易被我们的大脑利用。

然而当声源出现在我们的正前、正后、正上或正下方时(其实就是矢状面上,矢状面就是把头左右劈成两半的平面),声音到达两耳没有时间差和强度差,我们是怎么知道声音来自前后还是上下的呢?这就要靠外耳来帮忙了。人的外耳有许多褶皱和空腔,这些空间都是用来“加工”声波的。声波到达外耳后,在这些腔隙中被反射、增强,而矢状面上来自不同方向的声波被反射后增强的大小不一样,例如,同一个频率的声音如果在头顶可能外耳能对其放大2dB,来自头后可能就被放大1.8dB。正是这微小的声音强度的差异,帮助我们分辨声音的方位。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